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306章:入秋【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3/3)頁

    “自作孽不可活啊。”穆青在旁嘖嘖有聲的幫腔著,或者說,是幸災樂禍。

    這話就你沒資格說!

    高括、種招二人瞪了一眼穆青,就連呂牧都用異樣的目光看了一眼穆青。

    他們還不清楚彼此么?

    在十名宗衛當中,年紀最小的穆青,絕對是最作死的那個。

    就說一件事就足以證明穆青的作死程度,他敢拿自家殿下的身高開玩笑!

    舉國上下,朝野內外,誰敢拿魏王趙潤的身高說笑?

    這絕對是禁忌中的禁忌啊!

    然而,穆青敢。

    所以說,這廝至今還沒被魏王趙潤丟到游馬軍拾馬糞,反而成為了雒陽禁衛軍的將軍之一,這也著實是一大奇跡。

    “你們這是準備進宮覲見陛下么?”高括詢問呂牧道。

    “是啊。”呂牧點點頭,旋即表情古怪地解釋道:“我二人前一陣子收到了天策府的調令,大概陛下是準備將我等調到西邊與秦國交戰”說到這里,他也忍不住揶揄道:“怎么,你倆不知情?”..

    高括聞言翻了翻白眼。

    就跟當初張啟功受罰時一樣,雖然他高括、種招二人被魏王趙潤貶到東城門值崗,但青鴉眾仍會將國內的種種消息稟告他倆。

    當然,暫時他倆也只有知情權,如今的天策府,被魏王趙潤親掌著,這種局面大概要維持到高括、種招二人官復原職之后。

    “好兄弟。”

    一手一個勾住穆青、呂牧二人的脖子,高括壓低聲音懇求道:“待會你倆覲見陛下的時候,麻煩替我跟種招說說好話我跟你們說,我倆現在是連值崗的士卒都不如,值崗的士卒好歹還有換班,可咱二人,卻是從早站到晚,還要背著兩塊丟臉的木牌好兄弟,幫幫忙,待會覲見陛下時替咱倆說說好話,就說我二人已認識到錯誤了,以后絕不會再犯。”

    “這個不好辦啊。”呂牧打著官腔道。

    雖然他沒有穆青、周樸那么腹黑,但眼瞅著自己兩位好兄弟此刻的模樣,他也覺得挺歡樂的。

    “事成之后,兄弟我必有重謝。”高括壓低聲音在穆青、呂牧二人耳邊說了幾句。

    穆青、呂牧二人對視一眼,這才稍稍點頭:“先說好,咱們到時候順口一提,至于陛下肯不肯就此饒恕你們,與咱們無關,你許下的承諾”

    “我懂我懂。”高括連聲說道。

    而與此同時,在王宮的垂拱殿內,魏王趙潤正在與內朝諸大臣商議對待秦國的方針。

    期間,趙潤的情緒不是很好,一方面固然是因為秦國,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內朝首輔、禮部尚書杜宥抱病一事。

    這些年來,趙潤作為君主之所以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除了有內朝幫襯以外,主要還是仰仗杜宥這位老臣。

    在趙潤的印象中,杜宥是一位鐵骨錚錚的臣子,是那種正氣凜然、萬邪不侵的臣子,然而這次杜宥的抱病,卻讓趙潤忽然意識到,這位老臣終歸也已年過六旬,再不復二十幾年前那般康泰。

    前天晚上,趙潤親自去杜宥的府上看望這位老臣,在杜宥的臥榻前懺悔,因為據御醫所言,這位杜大人之所以病倒,一方面是因為年老體衰,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積勞成疾——誰讓趙潤為了偷懶,將政務通通丟給了內朝呢?

    這讓趙潤頗感過意不去。

    “陛下?陛下?”

    介子鴟的輕喚,打斷了趙潤的回憶。

    “”趙潤環視了一眼殿內,最終將目光投在杜宥那張案幾上。

    見此,殿內諸大臣頓時恍然,連聲說道:“陛下無須擔憂杜宥大人,杜宥大人老當益壯,定能盡快康復。”

    趙潤點了點頭,旋即歉意地看向介子鴟,示意道:“介子,你接著說。”

    介子鴟自然不會介意這位君主方才的走神,聞言繼續說道:“正如臣方才所言,臣支持陛下不與秦國言和的決定,但就目前我大魏的國力來說,臣不建議與秦國擴大戰爭,一方面,我國的國力無法負擔起再一場的戰爭,另一方面,相比較秦國,臣認為應當加緊對齊、楚兩國的施壓,不予其喘息之機”

    “介子大人此言差矣!”

    內朝大臣徐貫開口說道:“諸國新敗,且魯、衛、韓三國已倒向我大魏,只剩下齊、楚、越三國,就算齊楚兩國日后聯合,亦注定不能抗拒我大魏的雄兵,甚至于,倘若有充足的錢糧,我大魏此番就能趁勝進兵,可偏偏就是錢糧不足,因此錯失進兵的機會而秦國,雖軍隊勇猛,但國力卻不足以與我大魏相提并論。臣建議,我大魏應當將重心放在恢復韓、衛、魯三地經濟方面,尤其是韓地,一旦韓地能恢復經濟,足以牽制齊國或者秦國,臣建議,我大魏不如假意與秦國言和,致力于恢復國力,臣以為只需五年,我大魏便可遠遠撇下秦、齊、楚、越,介時,縱使我大魏兩線開戰,亦無人能擋。”

    聽聞此言,內朝大臣李粱皺眉說道:“徐大人的策略雖佳,但陛下在大梁時已對天下諸國宣戰,難道要陛下收回那一番話么?”

    “這”徐貫頓時語塞。

    看著內朝大臣們眾說紛壇,趙潤亦若有所思。

    雖然他以天策府的名義又調來了幾支軍隊,但說實話,他也明白此時不宜與秦國擴大戰爭。

    這不是打不打得過的問題,而是是否值得。

    既然只需五年的發展就能用硬實力碾壓秦國,又何必在此刻急著與秦國決戰呢?

    只是,他摸不清他那位老岳丈,即秦國君主嬴囘的打算。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