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326章:巴郡之戰(zhàn)-《大魏宮廷》


    第(2/3)頁

    但遺憾的是,趙潤當時之所以那么高的威望,那是因為他這位「魏公子潤」橫掃中原,戰(zhàn)功赫赫,而巴鷿,顯然不足以在這方面與這位魏王相提并論。

    果不其然,平輿君熊琥建議的這招輿論攻勢,并沒有取得應有的成效。

    數(shù)日后,相氏一族的首領相鱳正式與巴氏一族撕破臉皮,公然指責巴鷿性格軟弱,不配成為他巴國的王,徹徹底底暴露了他相鱳試圖取代巴鷿成為巴國之王的野心。

    但還是那句話,巴國的國情與中原諸國不同,盡管相鱳的舉動放在中原那是妥妥的謀反行為,但是在巴國,巴人們卻不認為相鱳的舉措有什么問題,畢竟巴國素來就是‘以武論王’的國家,當初巴氏一族之所以能成為巴國的正統(tǒng),那也只是因為巴氏一族的先代族長,用武力擊敗了其余四姓部落的首領。

    正因為這個傳統(tǒng),無論被相氏一族吞并的鄭氏一族,還是其余零零散散的小部落,都沒有按照巴鷿所希望的那樣,投靠到他巴氏一族身邊對抗相氏一族。

    倒是秦國的軍隊,引起了巴人們的極大懷疑。

    不得不說,這里就體現(xiàn)出了‘有內(nèi)應’跟‘沒內(nèi)應’兩者的區(qū)別,倘若沒有內(nèi)應,秦**隊一旦攻擊巴國,就無疑會被所有巴人視為敵人;但眼下的情況下,秦**隊以「相氏一族盟友」的身份出現(xiàn),口口聲聲表示踏足巴國只是為了協(xié)助相氏一族這個盟友成為巴國的王,這就極大地化解了巴人對秦**隊的抵制。

    而這,亦是秦軍主帥王戩最希望得到的‘大義名分’。

    雖然就目前而言,王戩手下的秦**隊,仿佛徹底成為了相氏一族的打手,但王戩并不在意。

    他看得很遠:待等他秦**隊打著‘大義’的名號,將巴國的人殺掉一半甚至更多,就算最后相氏一族的首領相鱳撕毀雙方的協(xié)議,他秦國仍有能力殺死另外一半的巴人,徹底奪取巴國全境。

    這可比他秦**隊貿(mào)貿(mào)然進攻巴國而被所有巴人聯(lián)合抵制劃算多了。

    至于王戩何以肯定相氏一族的首領相鱳最后肯定會撕毀協(xié)議,那就更簡單了,因為就算相鱳不撕毀協(xié)議,他王戩到時候也會想辦法撕毀協(xié)議。

    相鱳自以為可以驅(qū)虎吞狼,卻恐怕不曾想到,那頭猛虎到時候也會連他一塊吞掉。

    八月下旬,秦**隊與相氏一族,對相氏一族展開兩面夾擊,好在此時,樊氏一族的首領樊烈聽取了北宮玉的建議,出兵支援江州,與巴氏一族相互支援,總算是暫時擋住了秦**隊的進攻。

    但遺憾的是,這個局面并不能長久維持,因為進入巴國協(xié)助相氏一族的秦軍,只不過區(qū)區(qū)幾萬人而已,在北邊的漢中,仍有十幾萬秦軍虎視眈眈。

    九月初,秦將王奔率領秦**隊,隔江攻打曋氏一族,曋氏一族在正面戰(zhàn)場抵擋不住秦軍的攻勢,唯有退到「枳城」,希望能夠憑借城墻擋住秦軍的攻勢。

    不得不說,無論是鄭氏一族、還是曋氏一族,他們在對抗秦軍的策略上出現(xiàn)了嚴重失誤,要知道中原國家的軍隊,最擅長的就是正面交戰(zhàn)與攻城戰(zhàn),而秦**隊亦是如此。

    而鄭氏、曋氏兩族的戰(zhàn)士們,卻放棄了他們最擅長的騷擾、偷襲的戰(zhàn)術,成群結(jié)隊地試圖在正面戰(zhàn)場擊敗秦軍,這如何會不敗?

    當世能在正面戰(zhàn)場上抵擋住秦**隊的,除了魏國與曾經(jīng)的韓國以外,幾乎再無第三個國家。

    包括據(jù)城防守。

    同樣是弱國,為何魯國當初可以抵擋住楚國的進攻?

    除了當時有桓虎這位出色的統(tǒng)帥調(diào)度外,更主要的,還是因為魯國擁有數(shù)量眾多的戰(zhàn)爭兵器,這才使得新陽君項培與上將項末這新舊兩位三天柱紛紛戰(zhàn)敗于魯國。

    然而巴國有什么?

    長久的偏安一隅,使得巴蜀兩國的實力已經(jīng)遠遠落后于中原。

    當巴族戰(zhàn)士的弓箭無法射穿秦軍士卒的甲胄時,其實雙方已經(jīng)提前分出了勝負。

    短短七日,曋氏一族的都城「枳」,亦被秦**隊與相氏一族的戰(zhàn)士所攻陷,為了保存己部落的族人,曋氏一族的首領只好臣服于相鱳。

    至此,巴族五姓中,就只剩下樊氏一族、巴氏一族,以及實力空前強大的相氏一族。

    好在此時,蜀國的君主「杜盧」,派人支援了巴氏一族與樊氏一族。

    杜盧是一位非常年輕的君主,縱使如今也不過三旬而已,正因為年輕氣盛,他對苴國試圖擺脫他蜀國附屬地位而極為不滿,甚至于在幾年前,還曾恐嚇過苴國,說是令立苴國國主,這使得蜀苴兩國的關系一度跌落了低谷。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苴國國主才會同意秦**隊借道攻伐蜀國。

    在杜盧的心中,巴國也好、苴國也罷,都是他蜀國的敵人,前者是世仇,而后者,則是不從之臣——苴國最早乃是蜀國為了限制巴國而扶立的附屬國。

    數(shù)個月前,當防守劍山的軍隊稟告秦軍入境的消息時,蜀國君主杜盧著實愣了一下。

    他當時還心想,秦國與他蜀國之間,還隔著一個地處漢中的苴國,何以苴國在遭到秦**隊的進攻時,不向他蜀國求援呢?

    要知道,哪怕是再憤怒于苴國暗中勾結(jié)巴國對抗他蜀國的行為,但若是得知秦軍進攻苴國情,杜盧還是會出兵支援苴國的。

    這不是為了苴國,而是為了他蜀國。

    然而,打探所得的消息,卻讓蜀國君主杜盧氣得險些吐血。

    他萬萬也沒有想到,苴國根本就沒有遭到秦國的進攻,這個無恥的不臣屬國,居然借道給秦國的軍隊,讓秦軍毫無阻礙地就通過了漢中的險峻。

    他蜀國,被苴國徹底地背叛了!

    在意識到這件事后,蜀國君主杜盧一邊大罵苴國國主,一邊立刻派出軍隊增防劍山,死守劍門關(劍閣)。

    對于劍山這道天然屏障,其實杜盧還是頗為放心的,相比之下,他更擔心「閬中」方向。

    畢竟生活在閬中的巴國樊氏一族,那是巴族人中最仇視他蜀人的,杜盧十分擔心樊氏一族會向漢中的苴國那樣,給秦軍借道,讓秦軍能從這個方向進攻他蜀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