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秦楚休戰-《大魏宮廷》
第(3/3)頁
數日后,巴氏一族的首領、巴國君主巴鷿召見了熊琥的使者。
在聽完這名使者所轉述的「降服」要求后,巴鷿又驚又怒。
要知道,楚國軍隊原是他請來對抗秦軍的援軍,可沒想到的是,秦楚兩軍竟然在撇下他巴人的情況下,共同瓜分了巴郡,甚至于最后,居然還要求他巴人臣服于楚國——他巴族,才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引狼入室啊。”
在巴鷿問計于張啟功的時候,張啟功笑著說道。
聽聞此言,巴鷿苦笑著說道:“先生就莫要再取笑我了……”
張啟功微微一笑,反問巴鷿道:“關乎當前的局勢,在下心中已有定論,且不知,巴王心中是否已作出決定?”
巴鷿自然明白張啟功指的是什么,苦澀說道:“唯有臣服于貴國,貴國才肯派兵援助,是這樣么?”
張啟功笑而不語。
見此,巴鷿在沉思了半響后,終于咬牙點頭說道:“我愿意臣服貴國,希望貴國盡快派兵。”
聽聞此言,張啟功心中暗喜。
說實話,張啟功很感謝平輿君熊琥在這個時候派人逼迫巴鷿降服,這才使對熊琥、對楚國心生怨恨的巴鷿,終于松口愿意臣服他魏國。
而這,意味著他魏國已經取得了‘占據巴國’的大義,或者名分。
但遺憾的是,目前他魏國卻也無力改變巴蜀這邊的現狀,原因很簡單,因為秦楚兩方都不會坐視他魏國派兵介入巴國。
至于他魏國派遣大量軍隊進攻巴蜀這個可能嘛,張啟功仔細想想也感覺不太現實,畢竟他終歸是天策府的右都尉,當然知道他魏國的戰略重心是「先齊后楚、先東后西(秦)」,要打也是直接打楚國,怎么可能花費巨大精力來打巴蜀這塊地方。
可即便明知他魏國不會派兵,張啟功亦要設法穩住巴鷿,免得巴鷿果真臣服于楚國或者秦國。
因此他對巴鷿說道:“平輿君熊琥不惜與巴王撕破臉皮,要求江州臣服,想必是與秦國的軍隊達成了默契,否則,楚軍應該不至于會如此大膽?!?
聽了這話,巴鷿幡然醒悟之余,對楚國軍隊也就愈發地懷恨在心:明明是請來的援兵,結果這支援軍卻秦軍的一般無二。
從巴鷿的眼中看到了前者對楚國的恨意,張啟功心下暗笑之余,正色說道:“此前秦楚兩軍僵持不下,在下勸巴王隔岸觀火,但眼下,秦軍兩軍或已達成協議,再死守江州,怕是只有死路一條,因此,在下勸巴王不妨假意順從楚軍,讓出江州……”
聽聞此言,巴鷿驚聲說道:“貴國不能派兵擊退秦楚兩國么?”
張啟功搖搖頭,正色說道:“據在下所知,我大魏正在攻打齊楚兩國……巴王陛下,恕在下說句心里話,巴蜀雖富饒,但終究只是西辟之地,又如何比得上更為富饒廣闊的中原呢?我大魏的君主,身具「天下共主」之姿,此前已覆亡韓、魯、衛、宋、齊,日后亦必將覆亡楚秦兩國,一統中原,盡管巴王您順從天命,愿意臣服我大魏,但……我大魏出于切身利益,必定得先取中原,還望巴王見諒。”
他之所以說這話,就是為了隱晦地告訴巴鷿:別以為看到秦楚兩國爭奪巴蜀,就自認為巴蜀之地真的是人人垂涎,至少我魏國不放在眼里,別以為我魏國會求著你臣服,你巴國臣服不臣服,我魏國根本無所謂。
這既是在警告巴鷿,避免巴鷿真的臣服楚國或秦國,也是為了打消巴鷿心中對于「不得已臣服魏國」的抵觸心。
也不曉得巴鷿是否聽懂了張啟功的言外深意,在沉默了半響后,皺眉問道:“那我該怎么做?”
張啟功正色說道:“巴王臣服楚國之后,平輿君熊琥必定不會讓巴王繼續留在巴國,很有可能會讓巴王移居楚西,受到熊琥一方的監視。不過巴王放心,途中在下會命人將巴王您與您的家人劫走,護送巴王前往我大魏?!瓕α耍屯醯搅宋掖笪汉螅环劣H眼看看我大魏的強盛?!?
巴鷿聞言深深看了一眼張啟功。
他可不傻,當然知道張啟功一個勁地要說服他前往魏國,無非就是想讓他魏國擁有對巴國的‘名分’罷了,但張啟功最后一句話,卻讓巴鷿心生了「去魏國看看其實也不壞」的想法。
倘若魏國果真像張啟功所說的那般強盛,那么,他也唯有臣服于魏國這一條出路。
“那就拜托先生了?!?
“巴王言重了。”
在彼此達成協議后,巴鷿立刻召來他巴族的猛士巴滿,以及樊氏一族的新首領樊布,私下向二人透露了「假意臣服楚國、實則臣服魏國」的意思。
對此,巴滿并沒有什么異議,畢竟這位將軍也明白,單憑他巴國的力量,想要抗衡秦楚兩國,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相比之下,臣服魏國,總好過臣服楚國這個已變成侵略方的前援軍。
至于樊氏一族的新首領樊布,對此亦沒有異議。
雖然他對秦、楚、魏其實都沒有什么好感,但架不住他對北宮玉這個魏人非常信任,天天聽北宮玉贊頌魏國君主如何賢明,這大大減低了樊布對于臣服魏國的抵觸心。
否則,依著樊烈、樊布父子二人的性格,他們寧可率領樊氏一族的戰士,在保衛國家的戰爭中全部戰死,也不會臣服于他國的君主。
事后,張啟功與北宮玉私下商議。
鑒于當前該做的事他們已經都做完了,雖然最終秦楚兩軍還是休戰言和,但那只是因為中原的格局所致,非是他們所能改變。
而此時,魏國正在積極籌備針對楚國的戰爭。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