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競爭上崗?-《靖明》
第(3/3)頁
去了交趾,他要直面將來必須處理的宗藩關系,先嘗試著和隔壁的藩國之主、他的大哥打好交道。
去了交趾,內政、邊防、文教……這都是將來身為一國之君要熟悉好的事。
去了交趾……二十年,宮中又添嫡子呢?
與他將來的地位關系最密切的,終究是父子關系。
到了父皇在位的后半段,他能不能信任父皇,父皇是不是仍舊把他當做將來要繼位的太子,這個決定里實在能揣摩出太多東西。
……
李時珍中了進士,睿王還在研究細菌。
朱厚熜正值壯年,兒子們漸漸長大成人。
在如今這種格局下,平庸的繼承人對帝國的治理而言將是一場災難。
一旦更加依賴國策會議和國務殿的眾臣,一朝皇帝之后,將來又難免是君權與之相爭。
而在朱厚熜私心里,還是希望培養出水準以上的繼承人、不要過早進入到那種虛君狀態的。
自己培養了這個太子許多年,如今成效不算大。
紙上得來終究是淺了,讓他去直面問題,他也許能想起自己過去教的東西。
而后等他回來,更重視科技、教育、民生,更懂得怎么駕馭群臣。
朱載墌是他位置的繼承人,張居正則是他理想的繼承人。
皇帝的決定讓嚴嵩他們內心很驚悚,認為皇帝是不滿于他們之前的諸多商議。
這不,太子要“流放邊陲”了,顯得有一點“競爭擇優”的意思。
盡管交趾戰事還沒結束,一切都秘而不宣。
所以張居正沒中一甲,反倒顯得群臣們沒有那么急于站太子的隊。
朱厚熜卻又再次單獨召見張居正。
朱厚熜看著他,“叔大,還記得景山上朕說的話嗎?”
“臣記得。陛下氣吞萬古,欲成天下大同偉業。”
“朕更重要的一句,是天下大同的真正基業自朕而始,實成于你們。”
年輕進士抬起了頭,看著皇帝。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若真要成就那等偉業,你們比如今當朝的君臣,更關鍵。”朱厚熜語重心長地說道,“可你們還太年輕,有許多事情感悟不深。事非經過不知難,這一次,用心為太子打好在交趾的基礎,護他周全,助他領悟要旨。”
“……陛下,臣年輕,此等大任……”
“其他人,朕自然也會交待。太子,朕也會交待。”朱厚熜只看著他,“朕是看重你的,朕心中真正宏愿,朕是無法盡數實現的。所以將來的大明君臣,不能忘了初心,偏了方向。”
“臣叩聽圣訓!”
“發展是最大的道理。在日月所照之處皆有大明子民,天下萬邦大同于大明文化、標準之日前,忘記了發展、進步而是耽于權位、內斗,那便是華夏罪人!”
剛過二十不久的張居正終于有了進士出身、穿上了大明的官袍。
現在,他以新官的身份在皇帝面前大禮叩拜。
這既是他的君,也是他的師。
“臣謹記陛下教誨!”
日月所照之處皆有大明子民,天下萬邦都仰慕大明文化、施行大明標準嗎?
那可確實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以至于皇帝要如此囑咐下一代乃至于下下一代。
沒有敢去賭皇帝心中真實的想法。
在這個目標之前,諸位皇子各于原先的藩國施展拳腳,當真沒有競爭選擇的意思嗎?
他不是第一次突破祖制了。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