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霍海回霍府-《大漢有活爹》
第(1/3)頁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乍一聽是一個意思。
但實際上,完全不是一回事。
前者的意思是說,但凡不是孔夫子六藝說的東西,就不應該發展。
這聽起來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樣,但實際上有很大不同。
因為,政策是人定的,執行的時候一定會擴大化。
六藝有什么?
禮、樂、射、御、書、數。
舉個例子,周有五禮,祭祀之事為吉禮,喪葬之事為兇禮,軍旅之事為軍禮,賓客之事為賓禮,冠婚之事為嘉禮。
而過去這么久了,到了大漢朝,長者過生日,也會辦宴會。
按照前者的說法,那就不行!
比如說,這里面只有射,沒有砍,那將軍就不應該砍人,只能射箭。
比如,御,將軍不應該騎馬,只能駕車。
這不神經病嗎?
就算是答應董仲舒,按照現在的漢禮固定下來,那都是不可能的。
武帝又不是傻子,萬一發明出比刀劍猛的武器怎么辦?
萬一發展出比馬快的坐騎怎么辦?
你不用,你的敵人可會用,比如匈奴就比漢先用鋼刀!
所以武帝是不可能答應前者的,而后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沒什么要緊的了。
他不限制將軍究竟怎么殺敵,但限制將軍如果要讀書一定要讀四書五經。
以前將軍讀兵書就行了,以后還得讀春秋。
這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其實本質上,是董仲舒和劉徹的一次博弈。
現如今能在大漢朝當官的都是什么人?要么是開國武勛的后裔,要么是朝中大臣的子弟,或者漢室宗親,或者外戚。
這種入仕的方式,叫做門蔭。
而現在,人才不夠用,這個窗口必須要出現新的選拔人才的方式。
董仲舒給了兩個方案,一個是太學,考試,考過了當官。
一個是隨便你怎么選,但必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也就是說,你得選儒生。
劉徹總不能找個文盲來朝廷上班吧?
其實什么科舉出現有多大推動性并不恰當,前人想不到科舉嗎?
不是,是時代不需要科舉。
董仲舒通過這個條件,把當官的路卡死了。
你要么得讀書,并且只能讀儒家經典,才能當官。
要么就是你戰功你是勛貴之后。
但勛貴之后就不讀書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