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這一次項緒學聰明了,一臉諂媚:“公子,您要是提前離開,吩咐羽林衛通知屬下一聲。” 霍海提著交椅:“沒問題。” 等提著椅子到了太子殿門口,霍海就看到劉徹衛子夫都在大殿門口。 霍海疑惑:“陛下,皇后娘娘,你們怎么大清早就來太子殿了?” 劉徹:“什么大清早,朕住在太子殿了。” 霍海:“咦,鳩占鵲巢!” 劉徹也是看過成語大全的:“倒反天罡倒反天罡!” 皇后娘娘衛子夫捂嘴笑了笑:“你的工人給陛下的大殿安裝地暖太慢啦,所以陛下就搬來太子殿住了。” 其實是衛子夫感覺北宮比較暖和,比椒房殿好多了,所以干脆就帶著劉據在太子殿住下了,就不回去了。 劉徹估計是年紀大了晚上也不受凍了,就溜過來了,美其名曰夫妻雙雙住兒子家很正常。 霍海哈哈笑:“主要是工人太笨了,最初學會制作安裝地暖管道的師傅們要帶徒弟,帶了徒弟才能多賺錢啊。畢竟這個產業,太子有股份的。” 根據霍海的觀察,只要提到錢,一般劉徹就不會多說了。 但是! 劉徹瞥了霍海一眼:“是嗎?朕怎么聽說是你把技術好的師傅都派去給青珂的公主府安裝地暖了?” 霍海愣了一下:“這可冤枉啊陛下,這師傅們帶徒弟,總不能拿皇宮的工程做實驗練手吧?所以就先用公主府的練手了!” 劉徹:“可朕觀察,這地暖的原理結構其實挺簡單的,那天董師傅一說,朕就懂了,怎么徒弟要學這么久?”????霍海尬笑:“陛下你開玩笑吧,董夫子是什么人?他一眼看得懂的原理,別人翻來覆去學幾個月都不一定搞得懂。” “陛下又是什么學識什么見識,一眼就看懂了那說明陛下天縱神武天生睿智,而那些笨蛋新工人,還要先學認字,然后慢慢學原理,然后再實際操作,這一套下來要學很久呢。” 此時,霍海的背后傳來了聲音,董仲舒聲音沉厚:“霍大人,為什么工人學習安裝地暖要學認字呢?” 劉徹也是反應了過來:“對啊,為什么要學認字呢?直接學安裝也不影響安裝過程啊。” 霍海堅決反對這個說法:“陛下,可不是這么回事啊!” “如果工人們不認字,那這種技藝,就成了口口相傳的了,口口相傳避免不了傳錯傳漏,也就基本不可能擴散開來,久而久之也許突然某一些年頭冬天沒這么冷了,學的人少了,老師傅又不小心死一兩個,這地暖不就失傳了?” “可如果他們先學的不是手藝,而是認字,把地暖制作安裝的過程寫在書上,那就算以后沒老師了,聰明如董夫子這樣的,多看看想一想,也就學會了。” “更何況,每個工人都可能根據實際情況對地暖進行改進。” “如果是沒有一個標準的書面操作方法,那每個人就改進出了自己的地暖版本,時間久了之后,進步的進步,退步的退步,產品質量良莠不齊。” “而有書面的操作方法在,每個人改進后,都可以提交修改出下一個版本的通用操作方法,時間久了之后,地暖系統就一直在進步,也許會進步到我們現在難以想象的好用。” “而進步兩個字才是關鍵。” 為什么歷史上總是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技術比西方先發展出來上千年甚至更早,但沒有迎來技術爆發? 就是因為那個時代認字率不夠,無法進行記載。 記載都沒法記載,更不存在什么歸納總結了。 就算是《齊民要術》《本草綱目》這些,作者也都會專門說,這是聽來的,不管真假都記下來了。 先不說其中有些是錯的假的。 就說聽來的占據同時代真正厲害的技術的總量有多少?百分之十?百分之三?千分之一? 倘若齊民要術每一項技術的發明人自己就認字,自己寫,那還有齊民要術嗎?難道不應該是千倍萬倍的《科技百科》? 劉徹一聽,還真是這么回事:“有點意思,這個理論,想一下還真是這么回事。” 董仲舒也被說服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