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他以封地安樂縣作為基礎,輻射整個北平區域,培植了不少官員進入朝堂。 右北平,就是北平東北方向的廣大區域。 雖然看起來大,但實際上從行政看,官員派遣都很集中。全是李蔡的人。 加上他跟著石奮、張歐他們學習的誰都不得罪的策略,讓李蔡在這條路上也走的很穩。 如果一直沒人動的話,李蔡即將完成從隴西涼州土鱉到真正貴族的進化。 董卓沒做到,馬騰沒做到,丁原沒做到,他們沒做到的事情,差點被李蔡做到了。 也就是說,劉徹對李家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 接下來就是把李廣李蔡綁著出發。 此戰過后,右北平所有官員都得滾下來,到時候…… 霍海漸漸想通了,難怪路博德說今天的事情不好阻止。 如果到時候沒成功,李廣得死,李蔡在朝堂培植的勢力會因為戰事不利全部被連根拔起,不久之后李蔡也得死。 而路博德就會接替李蔡的人成為右北平太守。 那么明年,就該霍去病登場了。 李廣完不成的戰事,由霍去病去,那還不是輕松加愉快?恐怕接下來這次,就是歷史上霍去病從東北打到西北打穿整個大漠封狼居胥那一次。 而,這樣一來,就等于把李蔡的政治資產全面轉換成了霍去病的。 同時,劉徹還能抬兩個新人上臺。 其中一個是路博德,另外一個,應該是……曹襄。 兩個人現在一個是皇帝的衛戍,一個是太子的衛戍,不久之后就開始走上朝堂。 劉徹也就對軍改完成了新的改革,全面讓老一派全部下野,到時候朝堂上除了衛霍之外剩下的也都全是青壯派。 也就是說,大總攻要來了。 可惜……劉徹千算萬算沒算到霍去病死了。 無論是天意還是意外,還是失利益者的反攻,都是一回事兒。 霍海現在還沒搞出青霉素呢! 所有人都在講,霍海站起身來:“臣反對!” 全場所有人都轉頭看了過來。 都是很疑惑。 雖然衛家霍家裝的有仇一樣,也只是裝作有間隙,并沒有真正的在朝堂為敵。 今天這事兒,明明只要李家出問題,那得到這個利益的就是衛霍。 現在就看李家選,要北平還是要隴西,只能二選一。 漏下來那個,就是衛霍分。 現在霍家老二站出來反對? 你們干事兒之前沒有互相商量好么? 衛青也是疑惑,然后沉聲:“太子舍人長安少尉霍大人,你好像是個文官。” 劉徹雖然也沒想到霍海會旗幟鮮明的站出來反對,但也要提醒衛青:“如果此次征伐成功,霍海可以說是排頭功的,因為征伐的錢糧,就是要從他治下來的。” 衛青拱手:“原來如此,陛下,不過霍大人為什么反對作戰,這事兒臣不明白。” 劉徹:“你問朕?朕也不明白。” 朝堂上沒人明白。 霍海:“臣在研究新的戰爭工具,如果成功,不需要動大軍,只需要一支精兵,就能拿下并州冀州以北的區域。” 雖然但是,霍海當然不可能主動去承諾什么打穿大漠,封狼居胥。 但這事兒也不能讓李家先去跳樓。 萬一真的是他們下的毒手呢? 霍海不是憐惜他們,而是怕他們狗急跳墻。 如果李廣李蔡栽了,接下來李家日子就不好過了,幾年后他們怨氣積壓到了一定程度,惡向膽邊生,搞霍去病,完全是符合邏輯的。 霍海不知道是不是他們做的,但霍海不想擔風險。 一旦霍去病無了,那自己和霍光,又跟歷史上的走向一樣了。 除非……自己親自去當將軍從東打到西。 這還不累死個人? 霍海當然要把李家排除在外。 霍海:“陛下,臣研究的東西,足夠改變戰爭的形式,只需要看一眼,大家就知道臣所言非虛了。” “等研究成果出來,臣認為,只需要一萬兵馬,兵分兩路,就能解決并州冀州百姓受到的威脅。” 此話一出,群臣面面相覷,然后哈哈大笑。 好家伙,一萬兵馬,還兵分兩路? 您這是外行話說的內行都笑了啊。 在場的除了年紀小的,其他大部分都是當過武將的,都很清楚戰爭是怎么回事。 這話實在是讓人忍俊不禁。 霍海:“可如果我說的是真的,一次北上的開支是多少?到時候,我們準備一次大戰的錢糧又能干多少事兒?”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 劉徹也是沉思了起來。 如果是真的。 那自己準備打匈奴一次的錢糧,豈不是能掃平帝國四境?! 霍海:“只需要一個月后,就能見到新式武器的厲害,當然了,計劃中的新式武器不止一件,只是一個月后就能見到第一件的厲害了。” “要真正的形成戰斗力,少則一年,多則幾年。” 劉徹:“百年大漢都等了,一年有什么等不得的?” “別說一年,只要能穩贏,等五年十年又如何?” 相比于擊敗匈奴,讓李家做選擇只是小事兒。 劉徹馬上就把李家拋在一邊了。 對比起徹底戰勝匈奴,李家算得了什么? 如果戰勝匈奴,那河西走廊本身就沒那么強的意義了,那李家在隴西死皮賴臉的賴著就賴著唄,慢慢分解掉就行了,就不用急著馬上處理了。 劉徹思索了一下:“時間差不多了,先吃早飯,吃完之后,討論下一個議程。” 說這個話的時候,劉徹話里有話。 所有大臣都明白,馬上開始,就要討論煤鋼的事情了,如果這一次沒爭取到,那后面就沒可能了。 這個事情,比明年的戰事還重要。 不過也有大臣在想,大清早的吃什么飯,早飯是什么飯? 等已經習慣了三餐制的其他官員科普,他們才知道,長安現在已經流行一天吃三頓了,吃兩頓已經不能滿足給身體提供強大的動能來干事兒了,長安現在繁華,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每天要走的路要干的事兒太多了,吃三頓才能干事兒。 吃著飯,李敢瞪著霍海。 霍海看李敢瞪自己,忍不住擺頭:“蠢貨。” 虎賁校尉,還真是又虎又笨。 李蔡摁住李敢的肩膀,把李敢的頭轉向它處:“別亂看。” 李廣走上前看向霍海:“霍大人。” 霍海扒拉了一口小米粥,吃了一口水煮蛋:“李大人,有事兒?” 李廣:“我有個老朋友,在你的研究院工作,我有些東西,想請霍大人幫忙帶給他。” 霍海歪頭:“你的老朋友?在我研究院工作?誰啊?” 李廣:“王朔。” 霍海縮頭,王朔?好家伙,什么時候來的? 李廣講了起來,霍海才反應過來自己會錯意了。 這個王朔,是一個相士,也可以說是天文學家。 反正就是和落下閎類似的職業,但水平不如落下閎。而看星象不如太常太史令,但又有兩把刷子那種。 長安城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說李廣去問一個天文學家他為什么不能封侯,那個天文學家告訴他是因為他殺降。 原來這個天文學家叫王朔。 霍海點頭:“行,我幫你帶。” 李廣:“李家也想做生意,不知道霍大人手里有沒有好項目可以合作。” 霍海擺頭:“我沒有什么要和你合作的,不過項目多的是,特別是要在隴西發展的項目,有很多。” 李廣明白了,霍海是在拒絕結盟,但又表明態度不會敵對。 難怪今天要突然解圍。 但,為什么呢? 按道理霍家吞掉李家的全部資源,更符合霍家的利益啊?難道有更大的利益存在而我沒看見?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