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幾乎所有人都看得出來,只要霍海真心要投,那就代表有把握做成這個項目。 而運河項目普通人可能不了解,但是公卿王侯誰不知道運河誰不知道水利工程的厲害? 所有人都知道東來物料運輸到三門峽就得斷流一次,再往西走,走到渭河,就廢了,就沒法運輸了。 原因還并不是因為渭河沒法行船,而是因為,渭河邊沒法走人。 渭河可以說是泥沙俱下,兩岸都淤積了大量的泥沙。 按照河流的一般規律,只要有河灣,泥沙就容易淤積,反之對岸容易被侵蝕,但有河灣淤積,就意味著河灣之后的一段路就沒有太多淤積了。 但渭河怪就怪在經過長安這幾十公里,全是大直線! 一整個河道幾乎都是同一走向的。 按道理來說,河流一般都很容易轉向,變得扭曲,歪歪拐拐,歌里面唱得好‘這里的山路十八彎,這里的水路九連環。’ 河流偏移這種作用力一般有兩種來源:一是地球自轉偏向力,這是一種慣性力,它使北半球的河流向右偏移,南半球的河流向左偏移;二是地面因掀斜隆升,使河流從隆升一側向下降一側偏移。 但渭河它就是神奇,就是牛嗶。 看地圖就能發現,渭河是東西走向的河流,但是本身就是從偏西南東北的東西走向。 偏移程度,不多不少。 這意味著,它天然能消耗地轉偏向力。 而地面問題,對于渭河又是沒意義的,因為渭河泥沙太多,它矮的那一側河道,會被泥沙填平。 所以渭河經過長安這一段路,就離譜的達到了某種奇怪的平衡。 導致河邊的泥沙淤積,非常平均! 你甚至能在渭河看到海邊看到入海口才有的大規模淤積。 這種情況下,就沒法讓纖夫走河邊來拉船。 這就導致,這一段路,一年中大部分時候,它不通航! 當然了這是說的渭河古河道的情況。 如今渭河去了北面,現在留下來的河道,人工做河岸硬化難嗎?這和修路有什么區別? 既然可以人工做河岸硬化,修運河的成功率高嗎? 可太高了! 所有人都認準了,霍海是有計劃的! 有人在暗中嘀咕:“難怪陛下和霍海出高價把渭河北岸的土都買下來了,現在渭河往北改道……” 旁邊的人:“嘶~” 渭河往北去了,移動了好幾公里。 這寬三十公里,南北走向七公里的范圍內的土地,突然從渭河北岸,變成了長安近郊! 這地價,直接翻五倍! 這還只是基礎,難道陛下和霍海費這么大的勁兒,就是為了搞塊地來漲價賺一點點? 現在長安縣發展的很夸張,南北向幾乎已經沒有空間了,北方除了長安大道修建是新修的,別的地方已經沒有空地了,最多也就是屬于衛長公主的農莊,現在的紙廠區。 而現在,北面多了幾公里的土地,這些土地難道不能修房子?! 人群中,剛剛在太子府入仕的石德目瞪口呆。 當初,霍海說要在渭河搞運河,并且至少持續好幾年。 就是因為這句話,石德以為霍海是口嗨,于是答應了把石家的田土賣給霍海。 結果沒想到……渭河搬家了? 怎么渭河還能搬家?這是人力能干到的事兒?! 石德知道,自己看似厲害的手段,徹底的輸了,自己雖然得到了一塊地,依舊可以賺錢,但是原來那塊地遠不如現在的地值錢! 原本的渭河河道,從長安正北面出去的馳道為分界線。 以東,全是陛下上林苑的范圍。 以西,南岸是衛長公主農莊。 北岸,是石家的農莊,還有北岸百姓的農莊。 如今,全都屬于霍海了。 聽霍海的意思,以后這里會成為碼頭? 石德恍然大悟,如果當初自己不同意賣地,硬咬著不放,那這個計劃也不會停止,而自己那塊地,就能拿來做碼頭了! 這可是天大的財富啊! 這是拿個王位,拿個諸侯國來都不換的驚天利潤啊! 通長安的碼頭,漕運能收多少費用,都不敢想,不敢算! 石德此時只想抽自己大嘴巴子。 石德旁邊,曹襄暗笑:“土鱉一群,都不相信,現在信了吧。” 事實上之前,石德就派人把霍海要在渭河搞漕運的消息放了出去,很多人都覺得這事兒過于搞笑,當是假消息。 后來大家都這么說,傳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都覺得霍海是被成功沖昏了頭腦,上頭了,開始分不清大小王了,搞不清楚人力的有限,和宇宙天地的無窮盡了。 而那時候曹襄聽說后,并沒有靠自己的腦子去想,而是去問,問了劉徹。 劉徹直接就把治水計劃告訴了曹襄。 曹襄才一門心思投入了平陽建材廠計劃,開始計劃在平陽修路。 甚至于,平陽今年種什么,曹襄都已經想好了。 曹襄已經在平陽下令了,養狗減稅。 為的就是把狗養出來,從水路送來長安賣錢。 這一切的一切,都已經在執行了,雖然還見不到一個泡兒,但曹襄已經投進去千萬大錢了。 要知道修建長安大道才花多少錢?那是多少家族一起做的? 曹襄直接把自己手里能動用的現金,全砸進去了。 雖然動手之前,曹襄去請教了他親媽,也就是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得知是劉徹要做的計劃后,就讓曹襄梭哈。 現在,曹襄只想笑。 運河看樣子不需要多久就能成,起碼前期用的一期碼頭很快就能成。 自己馬上就可以從平陽開始運糧到長安來了。 三倍收益啊! 損耗百分之四十后,依舊還有一點八倍的收益! 曹襄看向太子:“太子殿下,霍海有點厲害啊,居然把自古就在這兒的渭河整不見了。” 太子卻非常不開心。 “渭河沒水了,紙廠的水車豈不是要停轉了?” 作為輪子重度愛好者,太子可太喜歡紙廠的超級龐然大物了。 別人看到的都是驚訝,是利益,太子卻想到了水車停下了。 曹襄:“太子殿下,霍海是什么腦子,他會想不到這點?很明顯,新的紙廠在新的渭河畔已經準備好了,而且研究院研究了這么久,估計又有新技術,也許新的水車比現在的還厲害。” “再說了,未來這里還要通運河,水還會回來的,只是就不會造紙了。” 太子疑惑:“為什么?” 曹襄低聲:“我聽說造紙產生的廢渣容易淤積在河底,到時候運河的水流量太小,不適合建立紙廠了,運河的水是要留給兩岸的人飲用的。” “得把紙廠建立在水量大的地方,才能沖走污染物。” 太子這才放心:“哎,你說如果海哥哥的紙廠要修新水車,那舊的……我是不是可以去要一架?” 曹襄捏著下巴:“殿下搞一臺水車干嘛?太子宮也沒地方可以安裝啊。” 太子思索了一下:“也對,沒法安裝,還不如去找通用公司的師傅,做一點傳動裝置和銅風車。” 地暖團隊,已經確定叫做通用公司了。 這家公司由霍海和太子共占股份。 目前整個長安的頂級貴族,就沒有誰家主樓不安裝地暖的,畢竟太子宮安裝了,公主府安裝了,未央宮都安裝了。 他們在未央宮去的次數不少,又不傻,當然知道跟著享受。 這個公司賺的利潤也挺不錯的,分過來的利潤都變成了劉據的錢。 雖然劉徹會以幫劉據管錢的理由把錢拿走,但好歹也給劉據留了點。 現在劉據也有錢可以搞實驗了。 其實實驗不實驗無所謂,主要是多做點各種各樣會轉的車。 這邊的朝臣一直在震驚中,而霍海一直在等消息。 許久,對岸有紅色的旗幟舉了起來,一騎高舉紅旗從岸邊跑過。 霍海知道,穩了! 之所以帶群臣來看渭河第一個口子改道,是因為這里把握最高,只需要破壞就行了。 這只是水利工程的第一環。 后面還有第二第三河道之間的通路,究竟是不是挖通了,高度夠不夠,都沒人知道。 如果第三河道出問題,那么水就會倒灌,然后抬高水位,從第二河道方向流走。 還有灃河入口。 灃河是流入渭河直接就消失了的。 現在渭河北去,把灃河留下了。 歷史上的灃河需要自己尋找出路,最終再次接入渭河。 而霍海不可能允許它自己去尋找出路,因為那樣沿河的百姓就遭殃了。 所以一開始,霍海就找到了它大概可能的河道,把其他段都挖通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