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章)蒸汽火車!-《大漢有活爹》


    第(1/3)頁

    時間回到七月。

    一家工廠悄然建立。

    等朝中官員們后知后覺發現時,從長安,到同關,再到神木,之間的土地,被人購置了一條帶狀土地出來。

    而霍海建立的煤化工提煉廠,正在瘋狂的制造枕木。

    枕木不只是做成枕木的形狀就行,而是要用焦油中提煉出來的防腐油進行浸泡涂抹處理,能防腐之后,再放置在軌道上。

    與此同時,鋼鐵廠開始開足馬力了。

    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在鋼廠那邊上班的人假期越來越少,但是工資拿的越來越高。

    實際上,霍海已經特意的拉高了工價,所以才需要他和劉徹瘋狂投錢才能修建鐵路。

    否則,以霍海現在的錢,單人負擔從長安到神木的雙軌道都不會是什么負擔。

    之所以霍海把目光放到了神木,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石油化工,一個是因為神木再往北就到了云中五郡了。

    沒錯,神木就是榆林。

    一開始,霍海一直在想,到底榆林在哪兒。

    因為全古代史,就兩個地方有從地表就能開采到的石油,一個是隴西,一個是榆林。

    兩個地方,剛好就是通往匈奴和通往西域的橋頭堡。

    真以為兩家公司和霍海沒關系?

    從一開始霍海就算計好了大臣們會投資這兩家公司,因為一切局面都是霍海主導出來的。

    為什么今年霍海要力薦千萬不能出兵匈奴?

    因為今年出兵匈奴,匈奴的大部落就在右北平往上,以及漠北!

    而冬天以來,整個匈奴為了活命,必須被迫南遷。

    他們遷徙的目的地是哪兒?

    黃河北岸,還有西域北域。

    真不是他們想犯邊,是為了生存,他們就這兩條路。

    所以,今年不打匈奴,預備翻年再打,就等于是兵出黃河幾字型地帶,就會在這兒修路。

    為什么霍海要故意引導往這兩個方向修路?

    因為霍海判斷,神木肯定就是榆林。

    從地圖上看,神木處在霍海大概推算的陜北的位置。

    從地理上看,再往北就是草原了。

    大漢氣候炎熱,所以是草原,如果但凡降雨量南移一點點,那兒肯定是沙漠,那可不就是毛烏素沙漠嘛!

    還有,這個地方遍地都是高嶺土一類的東西。

    司馬相如的老丈人雷林,在霍海的拜托下,幾乎就住在神木考察了,終于發現了神木這一片,和霍海說的那地方相似。

    而霍海確定神木就是榆林后,把輿圖拿出來一看,迅速敲定,鐵路必須要修到榆林。

    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鐵路到了榆林后,云中上郡這些地方養殖的羊的羊毛,可以運輸到長安,進行紡織。

    而長安運送到邊境的物資,也可以大概省下不少運輸費用。

    至于過了神木,后半截通往云中等郡,就暫時修公路。

    這樣一來,一旦匈奴人到了黃河邊,他們搞不好還沒渡河,漢軍就已經從鐵路到了榆林然后從公路到了黃河邊了。

    這是其一。

    其二,因為要修建鐵路,所以鐵軌和枕木最優選擇是,就地造廠。

    簡單來說,從同關往北運輸還是太貴了,如果鐵路另一頭本身就生產鋼鐵和煤炭,那就更好了。

    而這個枕木化工廠,就建立在神木。

    長安往北,到同關,同關往北到神木,就形成了大漢第一條工業動脈。

    而修建鐵路完成后,煤化工廠怎么辦?鋼鐵廠怎么辦?

    放棄了?

    不不不!

    煤化工廠,轉為石油化工廠!

    還是干餾蒸餾,減壓加壓蒸餾等方式,石油可以提取很多東西,對工業發展太重要了!

    咱陜這個地形,和英吉利三島一模一樣,這很難說是不是什么巧合。

    這工業革命,那就注定了要發生在這兒……

    而目前,石油化工并不是為了化工工業,而是為了提取煤油。

    而神木的鋼廠,到時候就全力制造大篷車!

    如果來年戰爭順利,直接在黃河北岸,開始進行畜牧業。

    而更往北的區域,如何納入大漢版圖?

    霍海要在這里,給普通人提供大篷車,開啟西進運動!

    從廣大的草原,帶回利益,然后在榆林購買工業化生產的大篷車,煤油,帆布篷布勞動布用品,糧食,然后再西進。

    這樣,經濟循環就完成了。

    等循環形成后,草原上放牧的那就不再是匈奴的奴隸主貴族,而是大漢的畜牧商人。

    放牧的牛仔就不再是匈奴的戰士,而是大漢的牧民!

    這個經濟循環前期不一定轉的動,因為有勇氣西進的人,可能很窮,而有錢的人沒膽子激進的西進。

    但……霍海開設了霍氏銀行。

    前期免息貸款往里面發。

    銀行利潤哪兒來?當然是借錢給大貴族們,大貴族們會以更強大的權利和話語權,從匈奴公司手里拿地用來放牧,他們沒錢的。

    錢當然從霍海那兒借。

    只要完成一個循環,那大漢以后就再也不缺羊毛衫了。

    而另一方面,西進的人,會把匈奴普通人和匈奴貴族完全切割。

    如果順利的話,到時候匈奴各大部落已經被霍去病切割成了一塊塊的肉,被打的孫子一樣。

    這些商人再過去,或拱火,或是利誘,再分化匈奴普通人,成為牧民,成為大漢子民。

    那草原上就此再也不會有新的霸主誕生。

    沒有新的霸主誕生,那就等于草原帝國和中原王朝順利合并,這樣一來,西域的進度也只是時間問題。

    這一切完成時,大漢的版圖將會達到大唐巔峰時的版圖。

    加上大漢對地方上的控制比大唐強,到時候就是強漢(盛唐地圖版)。

    而一切的一切,就是一個起點。

    霍海在地圖上畫了條線,安同鐵路擴展為安神鐵路。

    霍海這一條線花出去,那就意味著,上百億大錢,如流水一樣沖了市場,流入了勞工口袋里。

    當然,這些錢本來也是從市場上接的。

    七月開始,霍海的新城不再壓著房源,開始出售了。

    新城的二等貴宅開始出售時,全城的人都瘋了。

    從成都來的文朋帶著錢來買房子,看到現場排的隊伍,人都傻了。

    “???”

    長安人這么有錢嗎?

    整個隊伍排出二里地!

    這特么可不是看房啊,這是買房簽合同的地方?。?

    文朋左看右看,拉住一個人:“哎,兄弟,怎么這么多人?”

    那人聽文朋口音不同,上下打量文朋:“我說兄弟,你一外地的都在這兒排隊,你問我為什么這么多人?你說呢?”

    文朋一聽他說的是標準的普通話口音,于是也改用普通口音:“總不能各地的人都來了吧?”

    一開始說話的人聽他也會普通口音,頓時產生了親切感:“伱早用普通口音不就好了,不過你這普通口音怎么有點怪……”

    “就跟吃花椒麻了嘴說出來的一樣。”

    文朋撓了撓頭:“我也曉得我這個不標準,我們那兒都楞個說的?!?

    那人哈哈大笑:“在下趙江,本來是將士,現在在長安當老師?!?

    趙江以前也是沒有姓氏的,是霍去病給他取的名字。

    文朋拱手:“某文朋,成都來的?!?

    趙江:“哦,那你們這么快就學會普通口音了?雖然不標準,但是也很厲害啊!”

    文朋笑著:“家祖也是搞教育的,成都那邊開始規劃經略天竺后,就有一批人一邊學習各地部族語言一邊學習普通口音,而我們家也就跟著都學了普通口音?!?

    “家祖年紀大了,沒法過來看,就讓我來了。”

    趙江哈哈大笑更親切了:“原來我與你爺爺是同行?!?

    “這成都那邊搞教育的都姓文?”

    文朋一看趙江知道自己家的事情,只能拱手:“家祖文翁,家父文士廉?!?

    兩個人就聊了起來。

    這才知道,文翁那邊確定普通話和簡體字必將代替關中官話口音和隸書,成為官方口音標定和官方字體,所以已經讓文翁石室的學生都開始學普通話和簡體字了。

    不過這普通話在那邊還是變了點味兒。

    不過這不要緊,反正能聽得懂最重要,而且只要體系學會了,就算以后到長安了,知道自己的普通口音有口音,改一改有口音的地方也就對了。

    重點是先學會。

    所以有口音也要推,于是普通口音就推開了。

    文家本來是做官吏的,文翁當初派遣的十幾個到太學的學生,現在都已經回去任官職去了。

    其中最高的已經做到刺史了(此時刺史沒有實權)

    而他兩個大兒子也是做官的。

    但文士廉沒有做官。

    文士廉一開始就經商。

    因為蜀地環境封閉,所以經商環境其實挺不錯的,劉徹最開始刮油的時候,對他們一點影響都沒有。

    所以當新商改的風吹到成都的時候,成都的商戶商販們是無縫銜接,比長安接受的還快。

    張騫也是在成都這邊下令學習長安縣的做法,不在強制要求集中在市場進行商業,而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經商。

    并且因為戰略特殊的原因,率先開放鹽鐵。

    但規定了如果國家和軍隊要集中收購鹽鐵時,任何商人不得藏私。

    借著這波風,文士廉抓住機會,開始進行食鹽貿易,他很快就打通了蜀東的鹽貿易通道。

    在發財之后,文士廉也是抓住了機會購買了一批天竺公司的原始股份。

    而成都那邊那些發財的人,天天聚在一起聊天,聊必稱要去長安見識見識。

    對于他們來說,小富即安是特色,到處耍是常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