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七十章 (大章)功成身退-《大漢有活爹》


    第(2/3)頁

    霍海:“不要急,以后有人給你做實驗,你也知道,匈奴人和我們是一樣的人,做實驗也不人道,總不能為了你做實驗,我們專門把對方多傷百十來個吧?”

    彭衣撓頭:“既然這種實驗不太好,那未來哪有人給我做實驗?”

    霍海:“東海往外有個島,有個地方的人,身體結構和我們一樣,但是他們有人的身體沒有人的魂,未來我安排你去那兒。”

    彭衣只能收拾起來跟霍海走了。

    霍海現在對整個草原據點安排已經完成了。

    首先,本來霍海的重點是建設據點,但是實際操作下來,霍海的重點變成了讓趙信納投名狀,還有分解趙信的勢力。

    因為,不是絕對的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

    這句話的政治意味,不是這個時代的人能懂的,但是對于霍海來說卻是一種本能。

    政治,有兩種理解方式,可以理解為一種博弈,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拉鋸。

    無論是哪一種,政治是需要時間去進步的,去積累經驗的。

    對于目前的時代來說,秦始皇的手段毫無疑問是失敗的。

    所以,誕生出了郡縣分封同時存在的局面。

    而漢武帝,推動郡縣吞并分封,實際上是在幫助更多的人有資格進入這間名為政治的房子里。

    這個時代是春秋戰國的延續,還有一種思維,那就是天下人達成了共識,共識就是有一個共主。

    但思潮是免不了變化的。

    按照歷史的波動,到了西漢末年出現了整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實驗。

    那就是,明明天下人還過得下去日子,卻突然思潮轉變,認為天命除了劉家能有別的人家里也可能有。

    于是出現了王莽。

    王莽的失敗讓天下人轉變了思路。

    既然別的姓當不了皇帝,那就做門閥。

    三國時代,直接讓門閥和普通人分了家。

    到了魏晉南北朝,出現,政治的定義都變了,按道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但是南北朝人們在實驗另一種可能‘別逼逼了,直接打吧’。

    最終,證明了這種思路是錯誤的。

    到了李世民時代,世人都以為李世民是七世紀最能打的男人,其實不是,倒不是說他不能打,而是說他根本不是在打。

    李世民已經又回歸了王道,用政治來解決問題而不是戰爭。

    李世民意識到了一件事情,戰爭不是目的,戰爭是手段,自己的目的應該是滅掉敵人的勢力。

    所以,李世民開發出了各種組合技,滅掉了一個個的敵人,而戰爭在他手中是最鋒利的一個技能。

    因為領先時代的思維模式,所以李世民舉世無敵。

    而后,后面的聰明人也明白了這個道理,武則天就迅速把這個東西玩兒到了巔峰。

    歷史總是在左右搖擺中前進的,經過了武則天之后,大家猛然意識到,這東西是好,但是不能亂用,否則天下崩塌。

    于是后世人一直在修正。

    但這些人還是一直在學李世民學武則天。

    到了五代十國,大家猛然發現了政治的根本。

    人家李世民是為了青史留名不被罵太慘,才鋪墊那么多,要不然人家早就直接逼宮了,人家是歷史頂級選手為了史書上好看點才多廢了五年,我什么東西我跟他學?

    李世民是為了讓唐不要重演南北朝舊事,才鋪墊那么久。

    我就單純想要當皇帝,我他媽管什么天下未來如何,我死之后管它洪水滔天?

    于是,他們更直接了,兵變一直不停。

    到了趙匡胤,他發現這一切不能繼續下去了。就好像當初李世民理解到不能讓南北朝繼續了。

    所以,歷史上才有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說法。

    不是因為他們的文治武功,而是因為他們的政治能力,各自代表了一個時代,到他們為止,總結前人,往上進步一個臺階。

    所以后世人討論文治武功,總覺得趙匡胤這個菜狗名字怎么能跟著唐宗后面?其實那是因為評價他們的人根本不是評價的文治武功,而是別的東西,真正走這條路的人才知道他們的厲害。

    在‘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之時,后面的聰明人才知道更厲害的手段是什么。

    歷史以來,所有的分分合合,其實是思潮的變化,只有政治的進步,才是真正的進步,否則一切都是白搭,因為天下終將在同一個水平的無數個幕后黑手的撕扯下撕裂。

    歷史以來,所有最厲害最聰明的人都在重復一句話‘我想進步’。

    有些人想要進步到當代第一,有些人想要進步到青史留名,有些人想要進步到……歷史第一,至少是歷史到目前為止的第一。

    而霍海,不是唐宗宋祖那種可以理解一切,并且總結時代,然后進步的聰明人。

    但,霍海是一個看到過這些手段的人,他不需要自己去進步,他的起點,就比這個時代的終點劉徹都要高得多。

    霍海以前是很少用政治手段的,但是對于趙信,霍海不得不給他上點強度了。

    霍海干了四個事兒。

    請趙信給自己帶路,然后每攻下一個地方,就留下趙信一部分本部兵馬幫忙鎮守。

    趙信當然同意啊,因為每占據一個地方,都是他的人守著,那這兒等于成了他的基地,成了他的政治本錢,他成為降將后本來無依無靠的,現在終于有自己的地盤了,為什么不同意?

    霍海又干了第二件事情,請公孫敖在這些地方筑城。

    未來要圍繞這四個地方發展畜牧業,匈奴公司的人也要到這兒來發展畜牧業。

    在霍海帶著趙信的人去了下一個戰場后,霍海的人才在這兒干第三件事情。

    給趙信的手下封官,封的是匈奴公司的官,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成為了匈奴公司的中層。

    然后霍海的人,鼓勵趙信的手下,在這里娶妻。

    原因有二,第一,趙信投降大漢后,一直帶著本部兵馬,本部兵馬都是匈奴人,在大漢特別是在長安很難娶老婆。第二,霍海一路征服,殺死了不少匈奴戰士,各個匈奴部落有很多寡婦,沒有男人。

    現在,兩者待在一起,天作之合。

    給男人發女人,給女人發男人。

    給他們中有威信的人官職。

    趙信帶不走他們了。

    趙信是想要借兵出去漲利息,卻不知道霍海看中的是他的本錢。

    這些兵為什么對趙信忠誠?

    因為他們沒成家,因為他們在大漢是無根浮萍,他們沒法扎根,只能跟著花頭飄。

    既然如此,給他們一個家,扎了根,成片的浮萍自然就散了。

    在第四個據點,趙信才后知后覺的發現自己被耍了。

    因為霍海在第四個據點,當面給趙信最后一撥人的中高層們分了官。

    一路過來這么遠,前面三個都是背著趙信做的。

    這一次,霍海已經提前和他們都談好了。

    這些中層,是不會在這兒成家立業的,霍海跟他們談定的條件是,他們可以在草原上賺三年,這三年是大漢征服草原的三年,他們可以在這兒立功賺錢,三年后他們調回長安做辦公室工作。

    這些人直接就投了。

    跟著趙信混和跟著霍海混,很容易選。

    當然了,也有人不同意。

    不同意的霍海沒動他們,給趙信留著。

    但是霍海也警告過他們,誰敢吱聲就把他們和趙信一起殺了,直接埋在草原隨便一片土坡下。

    此時,趙信眼看著自己的人居然被霍海安排了新官職,自己的兵居然和部落里的寡婦和小姑娘混在了一起。

    趙信才發現不對勁。

    趙信不明白為什么。

    趙信這時候才想起,公孫敖之前針對自己。

    自己這一下,動了左賢王的人,想要反叛都不可能,又被吞掉了兵馬,自己突然沒兵馬了。

    霍海拿起一封信給趙信看:“看看吧。”

    趙信拿起來看,看完后忍不住顫抖:“為什么?!”

    書信是霍海寫給劉徹的。

    羅列了所有有功勞的人。

    這一次,建立四個據點,拿下四萬多人口,牛羊七十多萬頭,擊殺敵人共計四千多。

    這功勞,根據以往的經驗,可以有四個侯爵八個關內侯五十個千石職務,一百個五百石以上的職務。

    四個侯爵,分別是彭衣,落下閎,羅烈,趙信,八個關內侯是八個羽林衛子弟。

    霍海甚至沒有給自己的親信皇甫華分功勞。

    原因是皇甫華暫時不會走,他會留在這里配合卜式的匈奴公司運作計劃,等他回歸時,肯定是要封侯的。

    霍海自己也沒提自己,原因是霍海是一路隊伍的統帥,雖然只有一千人,但也是一路大軍,統帥的軍功是要在大局面打開后做總結時才定的。

    趙信:“用侯爵,換我四千兵馬?為什么?!這種局面我愿意,但是為什么不是先找我談?”

    要知道,渾邪王,上交了四萬人口!二十萬牛羊!才換取了一個侯爵。

    趙信以前的翕侯聽起來像是侯爵,實際上是一個官職,是專門給胡人準備的官職,現在也算是鳥槍換炮了。

    但問題是,這種手段讓趙信不爽。

    再說了,你對我這么做,陛下怎么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