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章)人盡其才-《大漢有活爹》
第(2/3)頁
不愧是小時候就把老鼠抓起來審問判刑的人。
張湯這種人其實還是挺厲害的,都說虐待動物的人會有殺人傾向,這種是沒有得到驗證的,屬于影視劇瞎編。
但張湯真就有這種傾向。
而且張湯還是個高智商的,他不但虐殺動物,他還講究師出有名。
但,讓他來想這些壓榨人的法子,那腦子都不需要轉動,下意識的就出來了。
單論對人的毒計,賈詡都得甘拜下風。
劉徹:“好,就按這個執行。”
霍海:“但有一點,如果要執行這一套,需要考慮民怨。”
“如果有些案件,引發的社會反響太大,那就別為了這么一個勞動力,去積累民怨了,直接重判殺了就對了。”
張湯點頭:“有道理,霍大人,看來廷尉這個位置,其實最適合你。”
“我當廷尉,只是從法的角度思考問題,卻不能從與國有利的角度想問題,而你卻不一樣。”
霍海才不吃張湯這一套呢。
這個家伙就是純純的酷吏,雖然他目前挺老實的。
不過,霍海也沒有歧視他的想法,如果張湯真能這么崩住了一輩子,那他也不算歷史上那個酷吏,算個張青天也不為過。
實際上,張湯能干什么,純粹是劉徹想干什么的直接反應直接表達罷了。
劉徹如果不想用暴力手段整治貴族了,那就沒張湯多少事兒了。
而現在,劉徹掌握了經濟這個工具,哪兒需要用暴力對付自己不爽的貴族?
他多的是辦法讓有些與國不利的人生不如死。
劉徹把這個事情定下,才看向霍海:“對了,你跑到皇宮來是什么事兒啊?有什么寶貝么?”
霍海其實經常進皇宮,但是每次不是送東西給太子,就是送東西給皇后。
最近改成送東西給劉墨了。
衛子夫給劉徹生了第二個兒子,叫做劉墨,這個小家伙是歷史上不存在的人物。
霍海也是非常看重這個小孩子。
因為……講真劉徹壽命太長了,現在醫療條件好了,他應該會活的更久。
到時候吧……劉據都一把年紀了。
劉據真慘,可能要當六十年的太子。
都說天下豈有三十年的太子,劉據要兩個豈有。
不過霍海也不完全是因為這個才看中劉墨,而是劉據實在是沒有繼承到他父母的優點。
如果說劉徹是龍,衛子夫是鳳,劉據可以算一頭鹿,說不上弱,但實在是沒有爪牙。
這是性格導致的。
也許劉據這輩子可以安安心心的做個科技大拿呢?畢竟他跟車有緣。
因為家里有個小孩子霍嬗的原因,所以霍海經常搞出一些小玩具,一做就是兩份,給兩個小孩一人一個。
霍海做出來的東西,很快就會風行全長安,所以霍海每次送東西入宮,關注的人還挺多的。
不過今天霍海既沒有去椒房殿也沒有去太子宮,而是來了未央宮。
霍海一臉疑惑:“不是陛下問臣對那個繡衣使者的意見嗎!?”
劉徹:“嗯?朕什么時候問過你對繡衣使者的意見了?”
張湯李蔡幾人,一聽到繡衣使者幾個字,就裝作沒聽見了。
劉徹往旁邊走去,霍海跟著過去。
等到了邊上,霍海才小聲:“陛下讓那個繡衣使者把資料給我看,難道不是看那個江齊有沒有繡衣使者的潛質么?”
劉徹:“朕是讓你看看,對劉彭祖有沒有什么意見。”
霍海戰術性后退:“臣什么爵位,怎么敢對趙王殿下指指點點?”
劉徹:“所以,你以為朕讓你看看資料,看看江齊有沒有王賀那樣的潛質?”
霍海點頭:“就是這樣的。”
劉徹絕對想不到霍海和江齊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有私仇,所以根本沒往那邊想,也就順著霍海的思路往下想了。
的確霍海之前推薦要有一個對外的類似于繡衣使者的機構,專門探查各國信息,在各國搞事情。
而王賀,做的非常不錯。
當初霍海推薦王賀,劉徹并不是那么開心。
按理說,這是間諜,細作,是探子,應該秘密的,而且不應該由任何人推薦,應該只對皇帝負責的。
但是霍海當時的一句話改變了劉徹的看法。
霍海說,現在大漢善于外交,但其他各國蠻夷而已,不懂外交。
所以如果外交的大使只顧外交,卻不懂間諜的活兒,是做不好的。
王賀這個錦衣衛機構,在現階段算外交機構,等以后各國都知道外交的規矩后,再讓外交間諜轉入地下。
這樣做只有一個目的。
就是以身作則,要求別國也得這么干。
大漢什么體量?如果明面上一套外交大使,暗地里安排間諜,也是正常的。
那些小國,哪兒有那么多人才那么多人力物力去明里一套系統暗里一套系統?他們工資都發不起。
這樣小國酒玩兒不轉這一套,那外交主動權就一直掌握在大漢手中。
到時候如果小國讓大使玩兒間諜那一套,那就抓起來判刑,這就繞過了‘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鐵律。
可以隨意拿捏對方的大使后,他們作用就無線降低了。
而己方的規矩還是規矩,小國必須要遵守‘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規矩,大漢的大使到時候不做間諜活兒,對方就拿不到把柄。
但在執行之初,實際上王賀是大使的職責。
推薦間諜頭子很離譜,但推薦大使,那就很正常了。
所以劉徹就任用了王賀,建立了錦衣衛制度。
結果,王賀干的非常好。
到目前為止,王賀是忙的腳不沾地,現在人都已經不在長安了,已經全面轉向了從西南到東南的漫長邊境線。
到處都是他的人,他的活兒。
劉徹現在看的南越國的情報,比南越王趙嬰齊知道的都多。
想到這里,劉徹:“你覺得江齊這人如何?”
霍海:“江齊這人是個小人,但卻是個有能力的人。”
“只能讓他干具體的小事兒,不能讓他掌權,否則是禍患。”
劉徹:“哦?依據是什么?”
霍海:“陛下,臣注意到,江齊其實早就知道劉丹和他姐姐通奸的事情了,但卻一直沒有報告給趙王,也沒有跟陛下舉報。”
“這件事情起碼已經有五六年了,趙國前太子劉丹成年都是多少年的事情了?他姐姐出嫁有多久了?臣覺得起碼三四年吧?甚至五六年八九年。也就是說,這個事情起碼發生在五六年前。五六年都相安無事,如今卻舉報,是什么道理?”
“說明,他根本就不是想他自己說的那樣根據律法辦事。”
劉徹自從上位以來,就嚴抓法律,民間還好,但凡貴族、宗親犯法,一律重判。
這是一個普通人犯法罰酒三杯,皇親國戚犯法直接殺頭的時代。
所以,劉徹對于這方面的敏感度實際上不高。
因為嚴抓了二十年后,幾乎所有劉徹能接觸到的人,都謹小慎微的以法律作為界限,恪守規矩。
所以,江齊的言辭,在劉徹看來一點問題都沒有,劉徹下意思就覺得,江齊能舉報自己妹妹的丈夫,自己的靠山,的確是守法好公民。
霍海:“如果他真的不畏強權,不貪富貴,大義滅親,那就應該五六年前舉報。”
“但江齊卻現在才舉報,是何道理?”
“臣斗膽猜一猜,江齊最近一年和劉丹鬧翻了。他不能依靠劉丹得到好處了,還反而被劉丹不喜歡了,所以江齊要反制。”
劉徹一下沒轉過彎來:“為何這叫做反制?這為什么不是過了五年后良心發現?”
霍海:“陛下,我再梳理一遍,說清楚一點。”
“前面五六年,江齊跟著劉丹吃香的喝辣的,過著貴族的日子,過著優沃的日子,那時候他就知道劉丹干的違法的事兒,但是那時候他貪戀金銀財富和權力,沒有舉報。”
“五六年過后,劉丹表現出了一丁點不喜歡他的樣子,他立刻就把劉丹咬死了。現在劉丹可已經不是趙國太子了。”
“這性質就不一樣了啊。”
“如果說他一開始就舉報了,那才是守法,他現在才舉報,那就是利用法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而他出手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劉丹不再喜歡他,劉丹給了他五六年優沃的生活,僅僅是不喜歡他,他就把自己的主人咬死了。”
“這種人如果養著做看門狗,臣,是睡不著覺的。”
劉徹思索了一下,瞬間醒悟了過來。
的確,這個江齊,壓根不是守法好公民,而是利用法律幫他殺人而已。而他動殺機的理由僅僅是劉丹不喜歡他?
劉徹:“有一點,你的推測很有道理,但有一點不一定,也許劉丹不只是不喜歡他了,而是在對付他了,想要致他于死地,那就不同了。”
霍海拱手:“陛下也看到了,繡衣使者的調查報告顯示,劉丹可不是什么好人,劉丹花錢養了一批打手,甚至殺手,他有沒有暗中指使殺手殺過人,還是只是養來嚇唬百姓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是劉丹這樣一個有權有勢有錢有打手的人,如果要對付江齊,江齊早就死了,也輪不到他反制了。”
“就是因為這個,臣才推測劉丹只是對江齊不喜,所以江齊立刻反咬。”
事實上,霍海推測的主要原因,是江齊后來咬太子劉據,這樣一個人絕對不是什么好人。
他為了達到目的,可以說是瘋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