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于是劉德也開始研究新學,并且還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實驗室。 強德科學實驗室。 結果,劉德就把淮南王劉安那本《煉金術》給翻了出來,跑去煉金。 這事情肯定不能自己獨吞啊,自己多大的臉敢吃這個? 于是劉德就找了劉徹。 劉徹本來就挺喜歡劉德的,聽說他要錢,直接給批了。 批了多少?十個億。 劉徹不敢說出去,怕被人記載在歷史上,要被笑幾千年。 因為《煉金術》還是那個煉金術,換了個時間練,練出來的還是假黃金。 這事情爆發出來后,劉徹有點氣。 倒不是賠不起,區區十個億,丟劉徹根本不算什么。 何況十個億花出去后,進入了市場內部循環,刺激經濟,無論成不成,都是對經濟的正向刺激。 但實在是丟不起這個人,畢竟億以上的項目劉徹都是和霍海一起搞的,就算沒有一起搞,那也是類似的項目,基本沒虧過。 這一次虧大了,劉徹就不喜歡劉德了。 所以,劉德有研究發現,沒法報告給劉徹,而是讓張湯轉述。 而這個研究發現,不是今年的,而是一年半之前的! 那個時候,劉德剛剛搞造黃金實驗失敗了,劉徹正在氣頭上,怎么會看他的新研究? 過去一年多了,劉徹心態平穩下來了:“你說。” 張湯打開一卷書,上面記錄著從春秋戰國時代,各國的人口和畝產計算。 然后是大漢的。 這個東西劉徹熟悉,倒背如流。 張湯:“陛下,從春秋戰國以來,天下的農耕技術一直在進步,所以畝產一直在變多,所以人口也一直在增長。” “但是天下一直大亂,所以人口沒有一個穩定的增長期,并沒有按照預想去增長。” 劉徹狐疑:“什么叫預想?” 張湯:“陛下,舉個例子,目前我們大漢一個家庭平均五口人。在不缺糧食后,一個家庭的年輕一輩十年應該生三個孩子,就算四十歲的平均壽命,從適合生育的十五歲到三十歲,應該要生,四到五個孩子。” “所以這樣的家庭,傳承一輪,應該多出五個人口。” 劉徹點頭。 張湯繼續:“也就是說,在糧食充足的情況下,排除三十以上不適合生孩子十五歲以下的孩子之間不能生孩子,大漢現在的人口,十五年應該要翻一倍。” “準確的說,我們現在登記的沒登記的人口一共七千萬,十五年后,應該是一億零五百萬。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的人口。” “而下一個十五年,又是增加百分之五十的人口。總計一億五千七百五十萬。” “也就是說三十年,人口要翻一倍以上。” 劉徹狐疑:“怎么了?” 張湯繼續計算:“陛下您看,我們現在的畝產是這么多,因為我們革新了農耕技術,所以現在的七千萬人不缺糧食吃了,都要吃糧食,都會吃糧食,而且周圍肉眼所見之內,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攻打我們大漢,所以人口已經進入了完美符合預期的增長周期。” “三十年后將會是一億五千七百五十萬人口。” 劉徹有點興奮。 三十年后人口這么多嗎?! 張湯繼續:“隨著人口增加,我們的糧食產量還會增加,因為精耕細作,所以糧食產量還要上漲百分之二十。” “也就是說,三十年后,我們要有現在兩倍的人口,一點二倍的糧食。” 劉徹:“可以啊!” 這是天大的好事兒! 大漢目前的糧食,只需要年產量五分之一,就能養活四千萬人。 也就是說實際上糧食夠養活兩億人。 因為交通的提升,所以不存在天量的運輸損耗,所以就算運輸損耗一些,也能養活一億九千萬人。 而大漢的領土擴張,加上對境內蠻族和周邊附屬國的完全加入,解放出了工人,讓他們做工,同時給他們提供糧食。 就耗費了七千萬人的糧食。 與此同時,整個北境,所有的經濟發達的地區,都在吃肉,畜類消耗的糧食,達到了和人消耗的類似的程度時,人均食肉量應該就上來了。 也就是說,大漢現在養活七千萬人口,花的是一一四千萬人口的糧食。 而三十年后,大漢有一億五千萬人,需要的就是大概三億糧食。 目前是養活兩億人的糧食,又因為精耕細作,提升百分之二十,那就是養活兩億四千萬人的糧食。 這缺口怎么辦? 那只能苦役苦邊荒的人了。 讓他們只吃糧食,不要吃那么多肉。 如果只是保存現在長安等北方城市加成都地區的人繼續吃肉,那其實兩億一千萬人的糧食就能養活這一億五千萬人。 還多出三千萬人的糧食呢。 劉徹算數很強,馬上就算了出來。 張湯:“三十年后的人,不缺糧食,還會生孩子。” 說到這里,劉徹心里一根弦斷了,嘭的一聲! 張湯:“四十五年后,大漢將會有兩億兩千萬人,但是糧食只夠養活一億八千萬人。” “甚至,生孩子多的本來就是北方吃肉的人,他們的生活水平不大可能降低,因為他們最有錢。” “所以實際上到時候大漢的糧食應該只能養活一億五千萬人。” “有七千萬人將會餓死。” 劉徹心里咯噔一下。 張湯:“劉德提出這個猜想,把他叫做“人口陷阱”理論。” “他認為,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下,所有人都會瘋狂的生孩子,到時候,突然有一天,糧食就不夠吃了,但是所有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還在生孩子。” “要知道這些年月每年還有余糧,所以在余糧吃完之前,除了朝廷,沒人會注意到糧食不夠吃這一點。” “而到了余糧被吃完那一年,就是舉國餓死幾千萬人的那一年!” 聽到這句話,劉徹突然明白張湯為什么不敢報告了。 這聽起來很合理,但又有些奇怪,因為歷史上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怎么說呢,歷史上第一次有可能發生糧食危機就是武帝朝。 畢竟要滿足對外不被進攻,對內糧食產量剛剛暴漲。 這樣才能帶來人口暴力增長的慣性。 劉徹一通搜刮后,讓本來衣食無憂的百姓憂起來了,就沒生那么多孩子,完美的避開了人口陷阱。 但是,現在可不是了。 現在經濟發展成這樣,大炮一響,誰能攻打大漢?沒有任何內憂外患,而農業技術能突破嗎?不能突破,三十年后豈不是會發生人口陷阱事件? 如果農業技術突破,能一直突破嗎? 劉徹懵了。 這怎么辦? 難道命令所有百姓,不允許生五個以上的孩子,最多生四個? 百姓能理解這個政策是為什么? 未來會被拿出來罵吧? 別說現在的百姓全是文盲,就算百姓全讀了書,他們也理解不了這個人口計劃是在拯救大漢,避免陷入人口陷阱吧? 劉徹看向張湯:“你怎么覺得?你覺得這個事情可能嗎?” 張湯:“臣做過實驗了。” 劉徹狐疑的同時震驚。 這怎么做實驗? 張湯:“好消息是,劉德的人口陷阱解釋是假的。” “壞消息是,真相比這個恐怖多了。” 劉徹:“……” 張湯:“事實上,根本不可能到達人口上限,就已經崩潰了。” 劉徹:“???!!!” 張湯:“臣小時候審耗子的事情陛下知道的吧?臣在一年半前得到劉德這個理論后,又沒法上報,于是臣做了個實驗。” “當時不是提出了不再處死死刑犯,二把他們轉換成勞改犯去牢里面做工人么?” “這樣一來天牢就空出來了。” “臣把天牢改成了鐵箱子,做成了老鼠籠,在里面養老鼠。” “一共六十四個老鼠籠。” 劉徹:“怎么樣。” 張湯低頭:“臣在每個箱子里面放了十只研究院做實驗的老鼠,以老鼠的生育能力,短短一年后,每個箱子都到了三千以上。” “而臣給每個箱子分配了足夠養七千只老鼠的空間,養一萬只老鼠的食物和水。” “到今天……六十一個箱子里的老鼠死光了,還有三個箱子有老鼠,合起來一共三百只……” 劉徹愕然。 怎么會? 每個箱子有七千只老鼠的空間,有一萬只老鼠的食物和水。 就算要毀滅,也應該是老鼠突然突破一萬,并且短時間翻倍,變成兩萬,然后再因為實物不夠,崩塌吧! 怎么會每個箱子才突破三千,就開始走下坡路? 這個實驗劉徹一定要搞清楚。 這事關未來! 張湯苦笑:“當時霍武侯提出了烏托邦假想,我還給這個實驗取名為耗子烏托邦,結果沒想到……成了號子地獄。” 劉徹起身:“走,去天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