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章)問鼎天下-《大漢有活爹》
第(1/3)頁
霍炎出生的消息,在整個長安都引起了轟動。
那可不是一般人,是霍海的兒子。
更轟動的是,一船嬰兒用品,從南海郡出發(fā),經(jīng)過了沿海,經(jīng)過了長江,經(jīng)過漢水,在宛城下貨,搭在在火車上,抵達長安。
整個過程,一共花了十二天。
十二天。
這些嬰兒用品,都是霍炎在長公主肚子里的時候,霍海準備的東西。
因為這船各式各樣的嬰兒商品的到來,還有人嘀咕過。
一名宗室在劉徹面前嘀咕:“當初五皇子出生的時候,霍大人也只是準備了一件學步車,如今霍炎出生,霍大人還真是不辭辛苦,搞出這么多嬰兒用的物品,那橡膠奶嘴,嘖嘖,真是精妙。”
劉徹根本沒有任何思考,直接:“拖下去打,打完丟回去反省。”
當初劉墨出生的時候,霍海正在前線打仗,實驗火槍,打的匈奴節(jié)節(jié)敗退。
那個時候,霍海哪有時間做什么準備?能提前準備一個學步車,已經(jīng)不錯了。
劉徹把人拖出去后,才細想覺得霍海這些年做的太多了。
于是,劉徹發(fā)了一道震驚整個長安的圣旨。
霍海屢立奇功,衛(wèi)長公主賢良淑德,夫妻二人功勛卓著,封霍海幼子霍炎,南國公。
封公?
公侯伯子男的事情,似乎已經(jīng)遠去了很多年了。
大漢不封公是有原因的。
而如今,劉徹在丞相都不想要的情況下,來了一次一百八十度大掉頭,直接封南國公?!
雖然劉徹寵愛衛(wèi)長公主,但給衛(wèi)長公主的孩子封公,也未免太過于寵愛了吧?!
這是什么意思?算是開啟了新的時代,因為大漢人口太多底盤太大所以準備封各種國公了?
還是說國公只封給外戚?
如果從某種角度上講王只封給宗親,那公只封給外戚,侯封給外姓以及恩不如王公厚的宗親外戚。
這樣也比較說得通。
而宗親的母系往下傳屬于外戚,皇帝自己的皇后、夫人的親戚屬于外戚,這樣的劃分也非常有可能。
但也許,劉徹要開放封公限制,允許建立公國?
這可就幾乎等于違背了漢初的外姓不可封王的鐵律了啊!
公,是什么?就是小一點的王國。
對比侯國來說,公國已經(jīng)具有了完全的獨立性,地盤夠大,旁人伸不進來手。
關起門來,可能干任何事情。
一家兩家還好,若世上有他十來個公國,豈不是重演春秋戰(zhàn)國的舊事?!
可是話說回來,當初世界多大?如今世界多大?
當初秦始皇出兵攻打西毆,得準備個三五年,還需要專門挖一條靈渠。
如今呢?只是運輸貨物,都能十二天運到,這不到兩周啊!
如果是運輸軍隊,十天能不能到?甚至八天?
未必不能!
八天時間長安的大軍就在南海郡城粵府的外海架炮了,有反叛的可能性嗎?
幾乎沒有。
所有人都這么想,只有霍海不這么想。
旨意送到霍海手中的時候,霍海思索了起來,很快就明白了劉徹的想法。
劉徹先是把原來的南越國的屬地,全部封成了南海刺史部,看起來就沒有把這個地方肢解掉。
為的是讓本地人安心。
但是看到南海郡送過去的工業(yè)產(chǎn)品后,劉徹肯定意識到了這邊的發(fā)展要比想象中好。
這么好的發(fā)展,肯定沒有亂局,如果是亂局,肯定是發(fā)展不起來的。
所以就證明南海刺史部的劃分,有點過于謹慎了。
所以,就把南海郡單獨劃出來,劃成南國。
這樣,南國和南海刺史部,就分開了。
等于把原來南越國拆分成了兩部分。
這個設想也非常符合霍海一開始的想法。
一個刺史部,擁有兩個三角洲?這太奢侈了。
出去打聽打聽,任意一個三角洲海灣都可以誕生出一個世界級文明,一個州級別的單位,擁有兩個?那肯定不行啊。
必須得分開。
但是分開后,怎么保證統(tǒng)治力呢?
其實很簡單。
金北已經(jīng)到了河口了,紅河三角洲的平原已經(jīng)成為大漢的水稻稻米供給中心了,而紅河的第二流的土地,全都要成為橡膠生產(chǎn)基地,水果生產(chǎn)基地。
而橡膠生產(chǎn)基地和水果生產(chǎn)基地,這些東西,劉徹的占股都是六成七成。
等于全民在給他打工,他指派的公司官員占據(jù)著這兒民間所有勢力,而他指派的政府官員,占據(jù)著行政上的權利。
所以,這個地方孕育不出任何權利,幾乎所有權利全都是皇權空降。
但是發(fā)現(xiàn)這兒適合發(fā)展之后,讓劉徹直接把粵府丟在旁邊不發(fā)展,劉徹又不甘心。
那怎么辦?
只能讓霍海發(fā)展。
霍海把這兒發(fā)展好了,特別是農(nóng)業(yè)方面發(fā)展好了,才好收農(nóng)業(yè)稅。
順便利用這兒的土地架設食品、水果加工廠,從中獲利。
有南國公這個職務在,不怕霍海不出力。
而當初一切都是計劃好了的,未來霍炎成年后,必然不可能就藩南國。
到時候大漢的領土將會推的非常廣,到時候肯定會改封的。
交換條件就是,從南國的只有農(nóng)業(yè)稅,變成到其他地方,能使用商稅。
這個主意是霍海出的,霍海自己能拒絕嗎?
不能。
霍海自己是會賺錢,隨隨便便就能超過一個公國的稅收的百分之一。
但是,霍海自己的兒子會賺錢嗎?
孫子呢?
重孫呢?
他們要是自己賺不了錢,豈不是成了廢物?
但是,如果他們在海外有一片公國,面積有一州之地,而在這個地方收的商稅,百分之一可以任他們使用。
這是多大的好處?
人家奮斗一萬代,都賺不到這么多錢。
所以,如果未來劉徹提出改藩,霍炎是絕對愿意的。
而到時候,劉徹就可以順勢收回已經(jīng)發(fā)展好的粵府,一個成為了南方航運基地的粵府。
這其實還要歸功于閩越的人野心大。
本來在大漢對南越起心思的時候,劉徹就想過如果閩越這邊的人投了,那就在閩越建立一個大港口,作為大漢往南往西航運的港口。
這樣一來,閩越地區(qū)絕對起飛。
但是閩越一直不投降,反而南越不費工夫就拿下了,這就讓局勢發(fā)生了變化。
粵府就上了臺面,而原本劃在鷺島、南安(廈、泉)一帶的港口,就順勢取消了。
為什么取消的這么果斷,而不是等一等呢?
畢竟粵府作為南越國故地,如果發(fā)展起來了,其實還是有一定影響的,誰能確定沒有古越舊人的舊思想傳下去?
但!
壞就壞在閩越和東海的問題更大。
當初霍海提議設立一個錦衣衛(wèi),作為對外的間諜基地,又王賀治理。
王賀的人,遍布南越國。
直到霍海的人接手,霍海親自過來,王賀的人才從南越往閩越移動。
這些間諜,過去了之后,為了拿下信任,能說得出什么來呢?
‘王上額頭有一道紫氣!’
‘我關這里有王氣。’
“大王,您可以帶一頂白帽子。”
結果如何?
東越王騶余善有自立為粵武帝的打算!
這可以說是王賀的人釣魚執(zhí)法,給騶余善的自信心抬起來了,才讓他失了智。
也可以說是他自己作死。
如果沒有霍海帶來的影響,騶余善也不是個安生的人,他會在六年后自立越武帝。
就是這家伙有點不學無術。
是,南越國是也稱帝過,但是情況完全不同。
趙佗接受了漢高祖賜給的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成為漢朝藩屬國。
高祖十二年(前195年),高祖崩而呂后臨朝,開始和趙佗交惡。
呂后七年(前181年),呂后發(fā)布對南越禁令,后趙佗稱帝。
就是在呂后臨朝這一段時間里,趙佗稱帝,并且和長沙國作戰(zhàn)。
但是在文帝元年(前179年)后,呂后崩,趙佗立刻去了自己的帝號。
該說的不說,趙佗死的時候,應該是以高祖類似的規(guī)格偷偷埋了,畢竟是享受過帝號的人。
而第二任南越王趙昧,是越南文王,但下葬的時候,以文帝的規(guī)格埋的。
現(xiàn)在騶余善起的心思是什么?
這可不只是口頭上占便宜,他還自立為武帝。
他可不是死了之后謚號武王,然后偷偷以武帝的規(guī)格埋葬。
而是活著的時候,想要自立為武帝。
這個意思就和漢武帝那個武帝不一樣了。
他這是周武王繼任周文王的意思。
也就是說騶余善想要在名義上,占據(jù)越武帝的名義,然后從法統(tǒng)上,繼承南越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