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章)大議會-《大漢有活爹》
第(2/3)頁
蔣不疑思索了一下:“簡單,在右邊結構上加一個十字結構。”
這樣,左邊的動力軸推動右邊的十字,就能轉動。
有差速時,動力軸就在十字之間空轉,而正接觸時,動力軸就推動十字轉。
這樣,轉起來的速率就是一樣的了。
劉據:“但是,這樣的話,左輪一直貼地轉,右輪卻是一圈被推動四下,就一頓一頓的,所以……”
蔣不疑:“十字加成米字。”
劉據點頭:“聰明,但是如果速度快了,就會放大頓挫,米字結構也感覺一頓一頓的。”
“所以……”
蔣不疑捏著下巴:“干脆把米字改成齒輪吧……但是改成次輪后,每個齒就不夠動力軸脫軌了啊!”
劉據:“聰明,但聰明的不多,把動力軸設計成另外一個次輪狀的軸不就完事兒了?”
齒輪的齒間距不夠動力軸脫離,但是齒輪和齒輪之間的齒脫離又下一個齒咬合,不就很正常了嗎?
蔣不疑恍然大悟:“啊?哦?好像對啊!這就是差速器?!”
劉據冷笑:“真笨,來,我教你,我發明的最新結構,比這個復雜多了,別說馬車,就算是以后柴油蒸汽機真的普及開來,做成柴油動力汽車,我這個結構也能用。到時候,就是你的車廠脫穎而出的時候!”
蔣不疑何等聰明,就這么幾句話,就能搞懂差速器的運轉規律,就算自己多去研究一下,應該也能做出實用的差速器。
但是研究哪有繼承快?
劉據講起了他那個結構的差速器。
蔣不疑也認真的聽了起來。
劉據講完也不管蔣不疑聽不聽得懂,消化了多少,叉腰大笑:“這馬車做出來的速度肯定比研究院的快,必須取個好名字,響亮的名字。你覺得是叫奔馳合適,還是叫寶馬合適?”
蔣不疑:“……”
還沒開口,劉據就打斷了:“以后搞不好不會用馬了,還是叫奔馳吧。”
蔣不疑:“老師你不是想要給我謀生吧,你就是想要建立一家車廠,然后把你的設計給實現出來。”
劉據那表情蔣不疑太熟悉了,安國少季和終軍經常都是那樣的。
劉據被說破了后也不氣惱:“那還不是讓你賺大錢了,我出技術,你去管理,以我的技術,隨便換個人,不照樣能成?”
窗戶外面,劉徹和霍海聽到這里,轉身往外走。
劉徹:“聽楊連成說,太子對于機械方面的造詣很高。”
“太子還想研究電,但是電太危險了,所以朕嚴令不允許太子接觸電力設備。”
霍海點頭:“太子的身份尊貴,的確不適合。”
劉徹:“本來按照規矩,他這個年紀,已經可以成婚了。”
“但是按照現在科學院的研究,似乎他這個年紀還沒成年,不應該這么早成婚,大漢開始推崇晚一點結婚,所以,現在應該讓太子去做什么?”
這個晚婚的推廣,其實是為了減少童工的存在。
這個里面邏輯鏈條又是一大條,但是簡單的說一下原理就是,讓人意識到十六以下沒成年。
如果大家都認識到十六以下就是未成年的狀態,就能大量減少童工。
因為這樣大量的人就不會想‘你該成為家里的頂梁柱了,找個班兒上吧。’
但是,如果童工減少,又不能配套合適的教育體系的話,就會導致街頭巷尾出現大量只玩兒樂而什么都不干的年輕人。
一旦這種事情成了常態,那‘嬉皮士’、街區文化、該溜子這些東西就不可避免的要出現了。
這人啊,過早擔負重任會出問題,但是整天玩兒也會出問題。這一松一緊就得抓好了。
所以‘你本來就是個打工的,只是碰巧讀了書’這句話并沒有人知道教育的實際意義。教育本質上不是讓每個人都能成大才,而是讓大部分人不要變成社會危害。
于是,新商改的當務之急就是科教文衛的全國性推廣。
新商改現在是必須全面執行了。
所以劉徹看向了霍海:“朕讓李蔡告老還鄉,由你當丞相,讓張湯當御使大夫,同時設立大司農,同為三公,由司馬相如為第一人。”
霍海有些愕然,本來之前沒有出現大司農而是叫做大農令,是九卿之一。
就算改成大司農,應該也差不多。
但是現在,劉徹想要用大司農這個職務,代替經濟大臣的責任。
原因當然是劉徹不想拋棄農業,而是希望抓經濟的大臣,要清楚,帝國的首要任務是農業,是吃飽飯。
所以,等于硬生生的把大司農這個職務抬上了三公。
至于為什么是司馬相如,原因也簡單。
其實司馬相如那一代被剛上位的劉徹招募的人,成就最低的就是他自己,其他人很多都封侯了。
但這一代人中司馬相如最懂經濟最會搞錢。
可是沒趕上好時候。
現在是趕上好時候了,但司馬相如年紀也大起來了。
最后發揮余熱的時刻了。
霍海:“陛下有沒有這種可能,讓司馬相如做宰相,讓我做大農令,大農令改成九卿之首。”
九卿之首本來應該是天官的,也就是管理吏部的。
按理說吏部權利應該比三公這種看似沒啥的職務權力大。實則不然,因為皇帝要抓住人事權,所以吏部的人事權是能量降級的。
但就算是能量降級,吏部也處在第二梯隊第一,穩坐九卿之首。
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
因為,科舉的出現,還有新學的復雜性,讓吏部(太宰)繼續降格了。
因為又從太宰分出了一些權利來,權利就更小了。
劉徹在霍海的建議下,早就準備以部代替卿,但不是六部,也不是九部,而是眾多部,至少十幾二十個,按需加。
權利分散,有利于經濟發展。
現在,霍海并不想當這個丞相。
武侯?丞相?肝腦涂地是吧?
霍海只想給丞相上點香,不想被修個武侯祠然后被人給上香。
一想到三百年后,諸葛亮在武侯祠給自己上了一炷香,感嘆‘武侯大才,可惜被累死了’,霍海就臉黑。
劉徹也在思索,讓霍海這么早當丞相好不好。
如果讓他當三十年,那不成了假皇帝,常務副皇帝了?
如果讓他當個十五年,然后退休?
還是當個十年,然后和李蔡一樣,去組織議會?
李蔡可以組織議會去,但是霍海不合適。
因為議會里的人,天然向著霍海,他們把霍海當神。
別人說把誰當神那都是恭維忽悠,但是這些人真把霍海當財神。
這樣一來,議會鐵板一塊,搞不好會在未來把朝會給壓下去。
那豈不是倒反天罡?
劉徹還記得霍海之前故意表演如何拿下南越國,為的就是讓大家對富人商人要警惕起來。
可以用,但不能亂用。
可以放,但不能放任。
可以信,但不能輕信。
所以,無論自己愿不愿意,霍海都是不能組織議會的。
留給霍海的榮耀,最多就是組織朝會。
那么丞相這個職務,就到頭了。
還是說,十五年后,霍海三十七歲,自己封他為夏國公,讓他去大夏?
劉徹:“你說我們要先拿下大宛,你覺得大夏如何?”
霍海眼色一冷:“這個地方必須徹底的改造,否則必將成為大患。”
帝國墳場。
有時候封建迷信一定得信。
劉徹:“哦?怎么改造?”
霍海心中,解決帝國墳場的方法只有一個。
任何帝國都進不去這個地方,進去都會敗退。
還不是人不夠。
倘若這個地方全是外來人,還談什么帝國墳場。
那怎么才能讓這兒全是外來人?
送生育能力強的過去。
誰?
霍海:“中山王劉勝,以中山王的生育能力,只要封中山王為大夏王,不出五十年,大夏至少數千劉姓貴族,這些人的婚姻關系之中起碼籠絡幾萬人,結成鐵板一塊的大漢姻親構成統治階層,穩到不能再穩了。”
劉徹本來是想問霍海愿不愿意去大夏就藩的,結果還沒問,霍海就給大夏安排了劉勝了。
劉徹想了一下,決定回去細想一下再決定。
“議會即將舉行,你要不要參加?”
霍海對這個有興趣:“我去看看。”
議會一個月一次的大議會都進行了四十場了,霍海一次都沒參加過。
現在回來了,肯定要去一下的。
關鍵是,霍海要對現在的大漢的工業規模有一個詳細的了解,這才好確定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
議會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