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最擅長的事-《大漢有活爹》
第(2/3)頁
一條往北串聯起在漠南和北方雪原中發現的那些能源。
一條往西,直通蔥嶺山口。
只要四條鐵路修好,大漢在現在這個局勢下,就沒有任何人能夠反叛了。
而這一切不是空談。
項緒上任安洛鐵路總經理后,一直在累積各種經驗,無論是工程經驗,還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經驗,還是搭建隧道門橋的經驗,還是管理調度鐵路火車的經驗。
各方面的經驗都已經積累了進五年了。
如今往北的鐵路已經都探明線路了,馬上就要開始修建。
而沉井法這種上千年前就有的技術,在工業時代,當然又復現了出來。
圍堰法也沒什么難度。
長安城很多老宅子人家里本身是沒有地窖的,但是現在富裕了,要挖地窖來存以前只有貴族能用的冰塊。
所以,圍箱法發展很迅猛。
圍箱法發展久了,那圍堰法設備,就給整成標準化了。
那么多建筑工人里,很多新技術被搞了出來,成為了大工程技術。
目前,只要舍得人力,就能在黃河上架橋!
當然了,目前舉國之力最多能騰出人手架兩條這么大的橋,所以,至今為止還不能動洛陽往北的橋,只能先在九原懷朔之間修個橋。
別看這兒黃河不寬,但是橋計劃的是八百多米長!
這條橋,要把北方大量的人力物力抽調過去。
如果是五年前,大漢根本沒資格修這條橋,沒資格去規劃往北的鐵路。
但是如今可以了。
在安洛鐵路后,大漢已經休整了四年沒有任何大工程了。
在安洛鐵路之前,實際上基建類工人多達四百萬,但安洛鐵路時期,也減少到了五十萬。
不為別的,就是休養民力。
這和起來,就是修養了五年。
如果換成是別人,絕沒有可能在這種大發展的時刻,抗住誘惑修養民力。
也不可能頂得住各方威逼利誘。
但是霍海可以,劉徹也可以。
而實質上當時霍海在南國,也是避開了很多麻煩。
劉徹關于大工程問題,回答就一句‘霍海不在,這么大的工程恐怕不好做。’
大家都知道霍海在這些大事件里面出了大力氣,但是究竟出了多少力氣,大家還是搞不清楚。
這個理由,也擋住了所有人。
而霍海回來后,上任大司農,提出了警察計劃,這一年半又沒有什么工程。
如今,是時候了。
這個時候要修建往北的路,需要的是穩定的環境,不能有人帶節奏,否則數十萬彪悍的黃河中游的人聚集在一起,是要出大問題的。
這就是劉徹的顧慮。
但這不是霍海的顧慮。
就如同蔣不疑的疑惑一樣,很多人都在想,為什么沒有人跳出來對著干。
他們都不明白。
其實,紙幣的事情,適合突然有一天直接宣布,打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然后以警察體系的強大壓迫力,在短短一個月時間里讓一切塵埃落定。
這是最佳方案。
為什么霍海故意放出了消息?無非就是實驗,實驗給所有人看,不會有人反對的。
霍海成功了。
成功歸成功,別人不知道為什么,蔣不疑想知道。
而答案也簡單,霍海:“爭論,最大的要點,不是事實,也不是雄辯。”
“而是,在爭論之初,就把絕大部分人劃到自己這邊來。”
蔣不疑:“啊?”
只要學會這一招,在網上起個賬號,輕而易舉。
蔣不疑不明白。
霍海:“倘若,我們今天出門,在街上,按照交規走,卻撞到了一個拉貨的人力車夫。”
蔣不疑:“我們按照交規走,不可能撞到人,撞到了,說明他不按照交規走,那是他的錯啊。交警就算不看您是頂頭上司,也會判他的責任吧。”
霍海:“可如果有人寫文章,說《大官架豪車鬧市超快速度,撞飛苦命車夫,窮人的命是不是命》呢?”
蔣不疑一臉‘這也行?’的表情:“!”
霍海:“你明白了吧,世上還是窮人多。”
“按道理來說,世上絕大部分人都是遵守規則的,不遵守規則的才是少部分。所以有人看到這樣的事情,是會幫遵守規則的一方說話的。”
“但是倘若有人用貧富的方式來劃分輿論陣營,你就算再有道理,你也辯不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