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謀國還是為國謀-《大漢有活爹》
第(1/3)頁
“最近發生的事情中,唯一能比紙幣事件影響還大的,只有同關煤礦淺層煤礦挖光了這個事情。”
這個事情影響太大了。
簡單的來說,以前的同關煤礦,那就是滿地黃金,隨便誰去挖,挖出來就是黑色黃金。
幾萬瘦骨嶙峋的災民還有吃不飽飯的匈奴人,平均身高一米六,直接比這時代平均身高矮十厘米這么一波人,居然能毫不費力,讓這個煤礦達到霍海前世現代時期這個區域的產能。
這是有多容易挖?
但是,現在挖完了。
接下來同關煤礦要挖煤,就需要挖礦洞,需要下礦洞,在暗無天日的地方,點燃的是什么?是明火燈,是用網隔離,不會點燃煤炭,但遇到瓦斯有可能爆炸的明火燈!
而且,在非露天環境下,挖礦的煤灰會到處都是,不只是以前那樣粘在手上衣服上那么簡單,而是會充斥一個人的口鼻。
而幾乎所有人都很清楚,煤礦是有毒的。
也就是說,去礦洞下挖礦,會短命。
如果戴口罩挖,效率就會爆降。
反正,這個地方從撿錢,一瞬間變成了整個大長安范圍內,最辛苦的工作。
從人人都搶著去的工作,變成了似乎只有最窮的人,才會選擇去改變命運的工作。
這可能是最近最大的變局了。
蔣不疑反應了過來:“因為要到各地做生意,需要方便運輸的錢,而如果錢一直在霍氏手里,他們就沒法完成更好的資本流轉,構建不了地方上的資金鏈?!?
“所以,他們想要用紙幣來搭建資金鏈?!?
蔣不疑思索了一下后反應了過來:“他們不會覺得在地方上開礦,能夠賺同關煤礦那么多錢吧?”
霍海:“為什么不呢?例子擺在面前,有同關煤礦的成功案例在,他們有什么不敢想的。”
別人不知道,蔣不疑跟了霍海這么多年還不清楚嗎?
同關煤礦,實際上根本不能賺那么多錢。
長安的煤礦,都是霍海和劉徹,給強行定的價格,而不是按照市場自己形成的價格。
包括同關煤礦的工人的薪水,其實也是霍海強行定的價格,而不是該有的薪水。
簡單來說,煤賣多少錢,要看市場上的人愿意花多少錢買。
而煤礦工人工資有多少,和他挖多少煤沒關系,而是要看市場上的人愿意只拿多少錢來干這個工作。
長安已經形成了強大的經濟循環,只要人到了長安,就不愁找工作,所以,工人不缺工資三千的工作,只是工作在長安,不在自己的郡縣。
倘若有一個很好的工作在自己的郡縣,工資少點,他們也能接受。
但不可能少太多。
而煤炭賣多少錢,是要看市場愿意用多少錢買煤炭。
同關煤礦是要從一個聚合的大型公司,變成很多個分散的煤礦公司了,在整體上競爭不過同關煤礦,卻可以在地方上和同關煤礦競爭。
但問題是,你不愿意接受長安的低價訂單,有的是煤礦愿意接受。
所以,煤炭的價格即將開始暴跌了。
當初,霍海故意給工人高工資,其實當時不給工人工資他們也能干,能吃一口飯,他們干的比誰都起勁。
而當初煤炭其實可以賣更高的價格,只是當時霍海覺得這個價格有利于發展,就定了這個價格。
現在,煤礦價格即將爆降,工人工資卻不會怎么降低。
以前的同關煤礦,利潤和薪資比例,幾乎百分之十!
同關煤礦花了海量的金錢研究各種科技,提高工人待遇,進行廠區建設。
在這之后,利潤依舊超高。
而現在,他們去開礦,第一需要批文件,第二需要和各地本來就已經有了的小煤礦再競爭,第三需要買地,第四需要給工人持續開高工資。
第五,產煤的地方越多,煤價格越低。
但,他又不是沒利潤,他有得賺。
到時候,煤礦對比其他行業,那叫一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不過,這并不影響煤礦在現在的大漢工業體系中處于最重要的地位。
因為地位高的是煤礦行業,不是某個煤礦。
所以,這是一場釣魚執法。
霍海要把大貴族們有錢投資的大商人們,整去學習長安的循環。
但是,長安已經形成了超級恐怖的虹吸效應,注定了其他地方完不成大循環。
而有資格完成大循環的五都加三港加隴西、懷朔,已經被提前布局過了。
大商人們的精力,頭腦,野心,貪婪,才是下一階段大漢的驅動力。
接下來,開展的商業,利潤會很微薄。
為了擴大利益,大商人們只能在地方上繼續擴大生產,以量取勝。
擴大生產,就需要工人。
工人需要居住。
居住就需要城市化。
城市化過程,就是大漢的內驅動力,往外擴張,就是大漢的外驅動力。
霍海有信心如果一切都走上了高速線路,霍??梢杂媚壳安坏絻蓛|的人口,發展出前世華夏七億人口時期爆發出的超強大動力。
最關鍵的是,這個城市化的過程,其實就是農業地變成商用地的過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