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章)內燃機!-《大漢有活爹》
第(2/3)頁
長安附近還有三個夏天乘涼用的,四個冬天暖和的,四個可以在睡覺時看到野生動物的。
這再修下去,劉徹都不知道拿宮殿來干嘛了。
卜式開口:“陛下,可以嘗試修建皇家林園,公園,對普通人開放。”
“大司農曾經有過提議,說修建野生動物園,到時候對普通人開放,也可以極大地引起普通孩子對外探索的興趣。”
劉徹挑眉:“是嗎?修建動物園……”
道理的確是這個道理,自己都喜歡養珍貴動物植物,別人也肯定是愛看稀奇的如果愛上看動物,必然是有興趣去外部探索的。
這一點其實霍海早就想提議了。
因為目前,長安城很多貴族,自己家里都養了不少珍稀動植物。
有些人家里甚至養了美洲豹這些大家伙。
現在是漢朝,不是明朝什么的,不會因為養動物就挨罵。
而且明朝往后也是奇葩,個個大臣家里都有自己的豹房,幾十年沒人說什么,而朱厚照搞了個豹房,立刻成了他貪玩不務正業的證據。
就算這真是不務正業的證據,你們先管住自己不好?
這里面影藏的原因,當然是害怕往后的皇帝對外部環境再次產生興趣,重開海運,海運代替文官集團自己偷偷搞的走私。
在大漢,劉徹懶得管大臣們,大臣們也不會對劉徹搞這些有什么意見。
而且,各種動物也沒有到需要立法保護的程度。
所以霍海也傾向于修建公園動物園一類的設施,擊發普通百姓對外探索的興趣。
再說這些玩意兒作為公共空間,又能增強市民幸福感。
對于劉徹來說,地都在他手里,老宅也基本收在他和霍海手里,只要想修,很容易就能修建。
唯一的問題是運輸海外的動物回來長安,有點費勁而已。
不過,修宮殿可以騙文武百官們買新宅子,但修公園什么的,就是純投入了。
劉徹仔細思考了一下,還是點頭:“你去辦吧。”
現在的劉徹,算清楚自己手里有多少錢,每個月從各地又能上來多少錢之后,已經沒有當初那么摳門了。
現在算起來,刺激經濟循環這個作用,比一石二鳥的再搜刮一下百官,更重要得多。
桑弘羊看劉徹并不在意這個事情,又開口:“陛下,今年煤礦開的很多,煤礦產量大增,很多地方煤炭的產量可能要超過需求,是否在其他城市也推動電力建設?”
對于這個事情,劉徹還是很看重的:“讓長安先試行幾個月,沒問題再往其他城市推動吧,五都三港為首,至于其他城市,再等一等。”
煤炭挖掘是產量暴增,但劉徹很清楚,目前大漢人口過億,真要是人人用電,這些所謂的產量大漲,就等于是不夠用。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更要堅定地推動電力發展。
因為,在研究院的計算中,就算在垃圾的火力電廠電能利用率,都比同樣燒煤炭的蒸汽機高得多。
制造五十萬馬力的蒸汽機燃燒的煤炭,用來發電,驅動電機,能帶三百萬馬力的電機!
換句話說,曾經用蒸汽機,紡織十萬米布的煤炭消耗,現在紡織十萬米布后,還能把它們全部制作成成衣,還能讓這些紡織工人和成衣工人自己家都用上電燈,讓廠區全部電量電燈。
在這個同時,電燈還可以來到礦井里,讓挖礦工人的效率暴漲,工人數量減半。
如果保持著同樣的工人數量,等于深層礦井的產量會翻倍。
這個產量翻倍,意味著成衣產量翻倍的同時,還有這么多工人再過上了城市化現代化的生活。
就一個電的利用效率,就能帶來這么大的差別!
雖然,隨著蒸汽機的發展革新,能源利用率肯定是要漲的。
但問題是,蒸汽機革新,電機和汽輪機也會革新,能源利用率搞不好上漲空間更大。
……
長安城今天又很熱鬧。
大量的人要去股票交易中心抽熱鬧。
平時,這些人都在這里豪擲千金,撬動金融市場,揮灑資本。
而今天,他們都是來長見識的。
整個廣場上,人聲鼎沸。
很多展覽都只是擺了東西,并沒有開始演示,卻也圍滿了人。
今天,在這個地方,神秘的研究員們,到處都是。
大量的人都在摩拳擦掌。
除了皇家研究院,其他研究所的人也都做著準備,他們想要抓住一炮而紅的機會。
霍海今天也是早早地來到了這里。
霍海家也有個展覽臺。
衛長公主要展覽她雜交選種的豌豆和普通豌豆的區別。
展覽北美鳥類標本,展覽在大漢發現的恐龍骸骨的化石。
化石這種玩意兒,霍海沒插手他們的研究,目前學界都只是猜測這是史前生物留下的,至于這骨頭為什么石化了,沒有生物活性,他們還在研究中。
而恐龍骨頭,多和白堊一起出現,暫時被稱作白堊巨骨遺骸,還沒有具體命名。
霍海剛剛到來,就被圍住了。
蔣不疑直接:“今天大司農不是主角,大司農不接受任何詢問,也沒空指點任何人,大司農要看展覽!”
大家聽蔣不疑這么說,也就非常識趣的離開了。
霍海開心的時候,指點一二固然能讓人飛升,但是不開心的時候指點一二,也能讓人飛灰湮滅。
當然沒人去觸霉頭。
等人都散開后,別的人看見霍海身邊沒什么人,自然不會有膽子一個人鼓起勇氣圍上去。
霍海今天是來摸底的,工業摸底。
就跟霍海當初說的一樣,很多研究是碰運氣的,不是說投入高研究員水平高,就一定能出成果。
而是有足夠多的研究人員,可能會碰運氣出現有人瞎貓碰到死耗子的情況。
而放寬到各種各樣的研究中,這樣瞎貓碰到死耗子的概率就超級大。
所以,今天一定會有很多新發現。
霍海怎么能不多費點心思?
很快,霍海看到一個純金屬結構的東西。
走上前,霍海詢問:“這是什么?”
被詢問的人激動:“這是,降溫裝置!”
霍海歪頭看了一下。
那人解釋:“空氣如果膨脹,就會變熱,如果縮緊,就會變冷。我這個機械結構可以把輸入的空氣壓縮,吹出冷風出來。”
霍海愣了一下,這看起來不像是個壓縮機的結構啊。
霍海思索了一下:“轉一下。”
那人有點猶豫:“這個,人力哪兒轉的動?”
“好歹……給我找頭驢?”
霍海:“那邊有蒸汽機,接著試一下。”
霍海不確定這玩意兒是不是壓縮機,還是以前看短視頻看過的有些工業級超級降溫結構一類的東西。
所以試一下準沒錯。
如果壓縮機這玩意兒,那空調豈不是不遠了?
霍海記得讀書時學過,空調一開始發明出來,是針對印刷環境不穩定來使用的。
目前這方面的問題,大漢反而沒遇上,可能是因為印刷機結構不同的原因。不過空調要是發明出來,那必然是有很多大用處的。
而壓縮機也意味著冰箱有可能出現。
冷凍冷鏈雖然還差得遠,但畢竟萬事開頭難嘛。
看到霍海看上了一個研究,其他人都跟了過來。
一大群人跟著,在蒸汽機上,找了半天,找到了尺寸適合的轉軸結構。
連接上之后,所有人都在等待著。
這東西一頭吸入蒸汽機燃燒時,外部的熱氣,另一邊開始吹風。
這種機械結構的東西,是不存在延遲一說的,只要轉起來,馬上就能起到效果。
霍海伸手一摸。
冷風!
“你姓什么?叫什么?”
發明壓縮機的人被問懵了,然后反應過來自己的發明被看上了,興奮:“我沒有姓氏,我叫做奇。”
霍海拍了拍奇的肩膀:“以后你就信冷吧。未來大熱天的大家吹冷風時,一定記得你。”
“那我叫冷奇?”
霍海思索了一下:“不如干脆叫冷氣?這名字要不要改隨你便,至于姓氏,等著陛下給你賜姓氏吧。”
冷奇興奮的點頭。
霍海:“有沒有興趣到研究院去研究制冷設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