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正考慮著這方面如何穩(wěn)健地彌補劣勢,王堯臣品了品早茶,開口道:“仕林,你之前不是關心,誰第一個舉薦你入御史臺么?” “是啊!”狄進點了點頭:“伯庸打聽到了?” 王堯臣笑道:“這事本也不難,只是夏參政沒有聲張,不過從我所知的情況來看,他對仕林的欣賞,更甚宋氏雙狀元啊,大力舉薦你入御史臺!” “參知政事夏竦么……” 狄進眼睛微微一瞇。 天圣二年的進士宋庠和宋祁,就是被夏竦提前看重,頗多贊譽,所以此番夏竦舉薦狄進,也沒有引起王堯臣的疑惑,高官賞識后輩賢才,本就是應有之舉。 狄進卻覺得不太一樣,對方真的是好意么,當然他也不能肯定,畢竟自己與夏竦毫無交集,或許這位參知政事真的是出于賞識,倒不用什么都往壞處想。 無論如何,他都是不受御史之位的,并且態(tài)度堅定不移。 于是乎,此前認為他是假裝推辭的官員,也發(fā)現(xiàn)這位是真的不求捷徑,踏踏實實,頓時得到了朝堂上下的交口稱贊。 這其實也是一種養(yǎng)望。 國朝需要時挺身而出,任館伴使揭破遼人陰謀,消弭宋遼爭端,國朝安定時回到館閣,一心修史。 如此堪稱文人典范,自是廣為傳頌,將來為狄進立傳,都是肯定會記錄進生平,著重強調的。 而得知了夏竦舉薦自己,狄進念頭一動,再度問道:“御史臺是不是有空缺?” 王堯臣左右看看,湊近了道:“何止是空缺,太后有意設監(jiān)察御史里行兩位,還有殿中侍御史里行兩位,共四位新職呢!” 監(jiān)察御史里行是前唐時期就有的官位,宋初不立,歷史上正是仁宗朝開始設立,這個名字聽起來古怪,其實是擔任監(jiān)察御史的官員,如果資歷不夠,就要在官名后面綴上里行二字,相當于試用期,任職二年轉正。 如今劉娥似乎有感于御史失責,畢竟之前曹利用的專政跋扈,提拔親友,幾乎聽不見言官的責問與發(fā)難,反倒要同為樞密使的張耆和為樞密副使的陳堯咨出面對峙,這種政治生態(tài)無疑是不利于平衡的。 所以太后準備設立殿中侍御史里行、監(jiān)察御史里行兩種監(jiān)察官職務,殿中侍御史里行兩人,監(jiān)察御史里行兩人,總共四人。 兩府的變動,監(jiān)察言官的官職設立,讓朝中開始暗流涌動。 “初立么?”狄進沉吟著道:“伯庸可有興趣?” 王堯臣笑了笑:“我資歷不足,也不適合言官,若是真有舉薦,也要學仕林這般,辭讓不受了!” 狄進微微點頭。 這位雖然八卦了些,但還是謙謙君子,性情溫和,確實不太適合如炮仗般的言官之職,但也正因為如此,他想起了一人:“有一位同科,倒很適合任御史言官,可惜也是資歷不足,即便是監(jiān)察御史里行,都是不夠的,不然倒能為他爭取一番!” 王堯臣有些好奇:“誰?” 狄進微笑:“公孫策!” 王堯臣愣住,曾經被懟的下不了臺的記憶突然瘋狂地攻擊自己,不禁面露古怪之色:“這個人選……當真妙極!”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