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三百二十九章 盜首:只要我夠極端,就沒人能威脅得了我-《大宋神探志》


    第(1/3)頁

    “此事非同小可,一定要調查清楚,明日一早,你就將案卷謄抄一遍,帶過來!”

    相比起雷濬的遲疑,狄進十分重視這場已經被報案人主動撤回的案件。

    趙匡胤黃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事情,相信人盡皆知。

    但很少有人知道,到了天圣年間,宋朝都已經歷經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真宗趙恒,到了第四任皇帝趙禎了,被趙匡胤篡位的后周皇帝柴宗訓的親弟弟,居然還活著。

    是的,柴榮的親兒子,活到了現在。

    不過這個人改名了,原名柴宗炯,現在叫盧璇,被陳橋兵變后,義不臣宋的盧琰收養,改姓為盧,名璇。

    天圣元年,朝廷授盧璇為殿前防御使,天圣三年封武烈侯,盧璇因自感是后周帝裔,覺得臣服于宋,很不自在,便致仕告老,如今在山間隱居。

    當然古代一旦改了名字,哪怕血脈相連,其實也沒什么關系了,盧璇還能說自感帝裔,他的兒孫那就是盧家一脈,和柴榮毫無關聯。

    所以在仁宗朝后期,眼見柴榮血脈斷了,朝廷又找了一個柴氏的旁宗,封為崇義公,繼續祭祀后周皇室,純粹是個擺設,但說實話,能有這個擺設就不容易了,與國朝寬容的政治氛圍有很大關系,也是接連天災人禍之下,收買民心的舉動。

    而現在的所謂邢臺柴氏,到底是個什么情況,狄進也不清楚,但想來同樣不是直系血脈,不過能執掌趙匡胤賜下的丹書鐵券,至少在明面上是有關聯的。

    第二日宮城一開,雷濬第一時間趕到機宜司的刑房,將案卷調出,仔細謄抄后,帶了過來。

    地方察事稟告的還算詳細,但毫無偏向,顯然是不想擔上任何責任。

    過程頗有蹊蹺,早在兩月前的一日,邢臺柴氏的一位族人,突然闖進衙門,要求見當地縣令,卻被差役攔住,其神色驚恐,話語間多次提及丹書鐵券。

    縣令和主簿知曉后,也感驚懼,上門詢問,柴氏閉門不出,直到第二日,其族老親自上衙門,言明昨日的族人乃醉酒胡言,不可偏信,告辭離去。

    既然柴氏主動收回前言,縣令和主簿也不愿節外生枝,此事就此作罷,但在衙門內終究還是流傳了一陣,不少差役信誓旦旦地說,那日分明聽到第一個前來的柴氏族人囔囔,丹書鐵券丟了,丹書鐵券丟了……

    有鑒于這場風波,當地察事,在了解情況后,記錄下來,稟明京師。

    雷濬謄抄時也琢磨過,發表了見解:“倘若丹書鐵券真是丟了,柴家不敢隱瞞吧?”

    “那要看是怎么丟的!”

    狄進道:“如果是被外賊行竊,丟了丹書鐵券,柴氏固然顯得無能,倒也并無過錯,找回來便是,可如果是族內的過錯,遺失太祖賜下的寶物,罪過就大了……”

    還有一句未盡之言,這一族十之八九不是柴榮后裔,那沒了他們,照樣可以有其他柴氏人,供奉太祖御賜之寶,所以對方才惶急地否認,不敢聲張。

    “如此說來,要是他們的過失,還真的會暫時隱瞞,等到實在瞞不住了,再偽造過程,推卸責任……”雷濬面露鄭重,又有不解:“可賊人盜取丹書鐵券,又有何用呢?”

    這玩意看起來是免死金牌,但只對柴氏子孫有用,并且要得到朝廷的認可,而且也不是什么罪都能免的,太祖當年也說了,“有謀逆大罪,亦不可株連全族,只可于牢中賜死,不可殺戮于市”。

    所以雷濬實在不明白,賊人偷這玩意作何用處,狄進卻沉聲道:“對于旁人確實無用,對于在外的柴氏子弟呢?”

    雷濬面容立變:“在外的柴氏子弟……無憂洞內的盜首?是他派人盜走了丹書鐵券?”

    “兩個多月前,丹書鐵券就失竊了,按照時間來看,倒不像是盜首!”

    狄進搖了搖頭:“否則的話,盜首取了丹書鐵券,會有別的圖謀,不至于近來和我們糾纏渤海密藏的事情!”

    雷濬更加警惕:“那就是撤離京師后的‘金剛會’?時日倒也對得上!”

    狄進道:“就目前看來,這群賊子嫌疑最大!”

    “照這么說的話……”雷濬嘶聲道:“寶神奴還不是妖言惑眾?”

    狄進心里清楚,根據目前的種種線索來看,盜首的身世十之八九還真與柴氏后人有關,當然是嫡系還是旁支說不準,不過至少有個名頭,對于某些野心之輩來說,就難免產生某些念想……

    當然,這種念想是很愚蠢的奢望。

    哪怕渤海亡國一百多年,后周亡七十余載,相比起來,柴榮的親兒子都還活著,但只要有些眼光的都清楚,渤海復國還有那么一點點可能性,歷史上中原周邊的小國亡了又復,復了又亡的例子有不少,斷斷續續能延續幾百年,而后周是真的絕無可能了!

    不過真要如此,造成的風波也是巨大,那是朝野上下不愿看到的,卻是敵人樂于見得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