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強強聯手-《大宋神探志》
第(2/3)頁
現在惡果逐漸顯現,朝堂之上卻還有許多鴕鳥,狄進其實是樂于見得李氏父子提前展露出野心的,話鋒一轉:“我還未科舉前,與并州雷員外有往來,他曾經就對西夏人警惕不已,這份先見之明,也是承襲自曹太尉吧?”
“那位雷員外正是叔父昔日的親衛!”
曹牷坦然回應,心頭感慨。
狄進入京時,曹家就關注了這位并州士子,那時純粹是因為雷老虎,如果在某些事情向曹家求助,也能得到援手。
但狄進顯然不需要勛貴援手,后來連中三元,更是成為了普通勛貴高攀不起的存在,即便是曹家這種頂尖將門,頂多是讓小輩往來,長輩見面,就要考慮到朝堂文武之別了,畢竟這位穿五品緋袍,佩銀魚袋,又曾任館伴使,豈是尋常文臣可比?
狄進現在特意提到雷彪,同樣是鋪墊:“這樣的親衛,還有么?”
“有!”
曹牷稍作沉吟,沒有隱瞞:“并州、延州、慶州等地,皆有叔父麾下,解甲歸田,監視當地番人的動向!”
這樣的人曹瑋不敢安排太多,以免朝廷認為他懷有異心,也未能給予太多直接的支持,基本是任其回歸鄉里,在這些最容易被西夏攻打的州縣安居下來,其中雷彪是發展最好的,在并州這樣一個軍事重地,成為了富甲一方的員外,也領了皇城司的差事,光明正大地監視西夏人。
狄進道:“我雖是河東人士,但于西北邊陲之地并不熟悉,若要全面了解當地情勢,可否請他們收集?”
曹牷反應極快,眼睛亮起:“仕林準備上書?”
狄進頷首:“西夏反意已現,但一日未曾真正稱帝舉兵,朝中免不了多生一日僥幸之心,我自當獻策,以求安民定邊!”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歷史上與西夏首戰時,被朝廷派到邊境守備的三位主官,正是夏竦、范雍和劉平。
劉平不必說了,范雍如今擔任三司使,也是僅次于宰執的高官,這位常年歷任西北,政績卓著,深得人心,李元昊還未稱帝前,他就給仁宗進獻《安邊六策》,預言了西夏會侵邊攻宋,所以三川口之戰中,朝廷是以范雍守備陜西的,可惜此人戰略眼光可以,戰術上卻被李元昊耍得團團轉。
相比起來,最靠譜的反倒是夏竦,這位的《陳邊事十策》具體有效,后來范仲淹和韓琦經略西北時,基本就是在這份方略的基礎上來的,不談人品,夏竦的確是能臣柱石。
狄進要干涉西夏戰事,同樣不能空口白話,而是要在合適的時機,拿出一篇有理有據的定邊策略,這樣才能占據主動。
而他沒辦法如范雍那樣,在西北邊陲一待就是十幾年,也不能像夏竦一樣,等到西夏起兵了再發表策論,那么參考資料,就需要在當地的人員提供了。
這點和《洗冤集錄》參照辦案第一線的推官仵作筆錄,是同樣的道理,凡事要有根據,才能服眾。
幸運的是,太尉曹瑋把大量監察工作做在前面,他在并州又早與雷彪有過交集,雷彪之子雷濬還憑借迎回李順容之功,在朝中有了一席之地,這些都能讓后續發展變得順理成章。
而曹牷更是通過四方館的合作,大為敬佩這位的能力,立刻道:“按理來說這等事情,不是我這小輩能夠承諾的,但我相信叔父定會認可仕林之言,我必定全力促成此事!”
狄進起身,拱手一禮:“多謝信義兄!”
曹牷起身,微笑行禮:“多謝狄三元!”
有了頂尖勛貴世家曹氏的配合,軍事上的許多部署,就有了實踐的可能,而曹氏也希望得到這種未來必定登臨高位的文臣支持,雙方可謂一拍即合,強強聯手。
送走了曹牷,狄進回到堂中,看向外面:“大提點,進來吧!”
大榮復走了進來,坐在對面的席位上,接過林小乙奉上的茶水,猛喝了幾口,末了又苦笑道:“下官失禮了!”
“無妨!”
狄進道:“這幾日你們辛苦了,‘金剛會’外圍據點的清剿,完成得如何了?”
大榮復道:“十一處據點,擒獲賊子五十四人,都已押入大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