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這下不得不信了-《大宋神探志》
第(3/3)頁
劉六符露出茫然,他琢磨著宋朝使節團的事情,也沒顧得上市井傳言,搖了搖頭:“下官不知!”
蕭惠稍作解釋:“你覺得民間所傳的密藏,是真是假?”
劉六符毫不遲疑地搖頭:“此乃無稽之談,若渤海人有此寶藏遺留,早就啟出,何至于等到亡國百年之后?”
“你這就不懂了吧!但凡寶庫,都有機關暗道,重重保護,哪里是容易取出的……”
蕭惠哼了一聲:“所謂‘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如有八重險,不出陰陽八卦形’,可知這個道理?”
劉六符被唬住了,契丹話翻譯過來的話語十分拗口,聽起來好似是前唐楊筠松所著的《撼龍經》,但又有些不敢確定,畢竟以蕭惠的文化造詣,顯然是不會讀過那部風水之書。
他定了定神,小心翼翼地道:“大帥此言,不知出自哪本古籍?”
蕭惠眼睛瞪大:“自是《蘇無名傳》,你自己沒看?快回去看!”
劉六符十分無語,話本傳奇,豈能當真,不過這話他是萬萬不敢出口頂撞的,只能干聲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下官回去一定看!”
“你還是不明白,這渤海密藏事關重大,不能放任?。 ?
眼見平日里聰明的手下完全不懂,蕭惠背著雙手走了走,神色變得嚴肅起來。
遼國五京道,除了中京和南京外,東西北三道,多有叛亂,而他正是靠平叛起家的,對此自有一番見解。
衡量這些叛亂勢力的威脅,最大的因素自然是軍事實力,其次是糧草儲備,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地方,則是外界對其的信心。
有些反抗遼庭的部落,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只是小打小鬧,轉瞬傾覆,誰愿意跟從呢,唯有具備了割據一方潛力的,才能團結地方勢力,讓政權真正穩固下來。
而流傳百年的渤海密藏,就是一個奇招,如果地方叛軍得到這個寶藏,還真的能招兵買馬,得到周邊部族的投靠。
比如遼東的渤海遺民。
蕭惠更是清楚,這群人之所以能在遼東屢屢起義,是因為當年亡國后,有大量的渤海人逃入了高麗,渤海遺民的背后,得到了高麗人或多或少的支持。
此前遼國與高麗的邊境摩擦,也有這方面的因素,如果渤海密藏靠近高麗境內,遼東又生叛亂,高麗人將這個渤海國的寶藏取了去,那得多么不甘心?
想到這里,這位統軍使回到桌前,手掌一拍,桌案重重一震:“不行!本帥寧可相信它有,我大遼的密藏,絕不容許被那些賊人得到!”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