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元昊歷史上弒母,是因為那時的元日天已經稱帝,清洗了衛慕一族及其黨羽的勢力,在西夏真正做到一手遮天,他本人又是極度的強權自信,根本不在乎道德上的罵名,所以才一杯毒酒,將親生母親毒殺。 可現在他甚至還不是太子,只是李德明的繼承人,這個時候弒母所需承擔的風險,就完全不是歷史上可比了,所以并不能依照歷史慣性,一開始就將之定為真兇。 狄進換了一個切入案件的角度:“如今的夏州政權,是李德明作主,在面對我朝的質問時,此人難道就沒有別的方法應對,必須要將事情做絕么?” “夏人顯然還未做好準備,他們希望繼續發展壯大,不愿我朝馬上針對,如果衛慕氏之死是為了反宋,就是本末倒置了!” “何況公孫明遠出使西夏,是第一批使臣,但凡外交施壓,都是循序漸進的,衛慕夫人遇害,如果完全是為了緩解壓力,是不是太快了?” 潘孝安恍然:“對啊!外交往來,至少要唇槍舌劍,斗上幾個回合,哪有一上來就殺妻的,可如果不是李德明和李元昊,那又會是誰殺害了衛慕氏呢?” “李氏父子并未擺脫嫌疑,只是說兇手的范圍可能更大,此案的背后,不是我們原先所想的那么簡單!” 狄進目光微動:“衛慕山喜是一個很重要的線人,能夠幫我們進一步掌握案件的細節,你和他見面時,可有旁人看到?” 潘孝安道:“我特意選了個偏僻的地方,應該無人注意,但衛慕山喜離開夏人使團的時間有些長,或許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狄進叮囑道:“接下來伱多多與之接觸,但不要避著人,在四方館的見證下,光明正大地往來!” 潘孝安先是一怔,然后仔細想了想,頓時一驚:“私下往來,對方會有危險?明白了!” 再核對了細節,這位副使告辭離開,狄進稍作思考,將擅長醫術的道全喚了進來:“彌勒秘藥和破解藥方,你還記得么?” 道全立刻回答:“當然記得!” 狄進凝聲道:“那么牽機引呢?你能配出來么?” 道全皺眉:“此毒的配方我已經有了數,但主藥極為稀有,應是西域流傳過來的藥材,我手中沒有,是配不出來的!” 狄進并不奇怪,只是驗證了想法。 根據后世的分析,牽機引主要由中藥馬錢子制成,而馬錢子的藥用信息,最早記載于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以正名“番木鱉”記錄,認為它主治“傷寒熱病,咽喉痹痛,消痞塊”,但對其毒性強調較少,只說“或云能毒狗致死”。 而再晚些的《本草原始》,則著重指出了馬錢子的劇毒性質,稱其“能毒狗至死,亦能殺飛禽,今人多用毒烏鴉”,由此可見,馬錢子在明朝逐漸普及,藥學家對其毒性的認識,也在進一步加深。 之所以是這樣,因為這玩意是洪武年間從國外明確進貢,在西南開始種植,并非土生土長的藥品。 現在還是北宋年間,相隔三百多年,當然更加稀有,道全分析是從西域傳來的秘藥,由此稀少,是很正確的。 那么…… 兗州時期,大榮復手持彌勒秘藥,給關鍵人物下毒,籍此控制影響朝堂中人,希望達成造反的目的,結果功敗垂成,連秘藥和配方都被破解; 京城里面,曹利用的侄子曹汭之死,也是被牽機引毒殺,兇手是寶神奴,但后來寶神奴被抓,主要重點放在“金剛會”上,這份毒藥倒是被忽略了; 而現在,西夏興州的主母衛慕氏之死,居然也表現出牽機引的中毒癥狀。 狄進徹底重視起來:“一種稀有的宮廷秘藥,卻在多地兇案里,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這絕非巧合!”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