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狄卿此行勞苦,于國朝有大功,賜座!” 當狄進來到垂拱殿內站定,劉娥開口,語氣里帶著贊許與撫慰。 漢唐時期的使臣之路是很兇險的,往往與敵國使節短兵相接,殺人和遇刺是家常便飯,有的甚至還要順帶滅個國,但宋朝立國以來,還真的沒有一位使臣在異國他鄉遭到這般待遇。 而狄進面臨重重困境,不僅安然無恙地帶著使節團回歸,還讓遼夏徹底翻臉相向,如此功績確實前所未有,自是既有嘉獎,又要安撫,若不是這位實在太過年輕,破格提拔為翰林學士,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趙禎心里也是這般想的,但有太后執政,他不好直接表達,只是雙目明亮,嘴角含笑。 “此乃臣分內之責!” 內侍將圓凳搬來,狄進再度行禮后,成為一眾紫袍里唯一的緋袍,卻沒有即刻入座,而是從袖中取出奏劄:“臣有《定邊十策》,望太后、官家御覽!” 殿內一靜,夏竦不禁側目。 英雄所見略同么? 狄進忽略旁人的目光,注視著內侍將手中的奏劄接過,轉入珠簾,呈給太后,才緩緩坐了下來。 倒不是要提前堵死夏竦的路,他如今根本不缺功績,沒必要搶別人的功勞,卻得盡可能地爭取宋夏戰事過程中的話語權。 再加上夏竦遲遲不出手,那就別怪他先行定策了! 當這份早在出使前就開始計劃,后來根據所見所聞,不斷完善補充的《定邊十策》,在垂拱殿君臣上下手中傳閱了一遍后,眾人都頗為驚異。 準確的說,是又驚又喜。 夏竦本以為英雄所見略同,但這位年輕臣子的積累是遠遠不及自己豐富的,可細細看了,竟猶有過之,眼中不禁掠過復雜之色; 晏殊看到了自己建議的“罷內臣監兵,不以陣圖授諸將”“募弓箭手教之,以備戰斗”的策略赫然在目,同樣涌起了知己之感; 其他人也看到了自己所想的方略,關鍵是還有十分具體的實施步驟。 實際上,狄進的“和黨項,滅李氏”之法,不是沒有人考慮過,由于西夏無法自產自足,現階段又過于依賴青白鹽的售賣,最好的策略無過于封鎖經濟,再以夷制夷,孤立李氏,一舉瓦解這個威脅巨大的黨項政權。 但從戰略的計劃到實施,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有多少一開始驚才絕艷的謀略,落在執行層面卻一塌糊涂,淪為紙上談兵,尤其是這種拉攏分化番人的行動,更是說易行難。 稍有不慎,就可能反過來被敵人利用,明明是與宋人作對的部落,卻可以偽裝成親宋陣營,即便是親近宋人的黨項部落,也可能在關鍵時刻反水,讓宋軍進攻時難以分清敵友,從而吃上大虧。 而現在狄進的十策,條條樁樁都是對戰略計劃的實際補充,劉娥仔細看完后,眼中的贊許之色尤盛,卻又問出了一個關鍵問題:“狄卿親見李元昊,對于此人有何看法?” 狄進道:“武有謀勇,文有韜略,卻又自負過人,驕狂到不可一世!” 這個評價相當高,但仔細想想,也頗為確切。 不是這樣的人物,是不敢在遼國中京,做出那等堪稱瘋狂的舉動的! 趙禎則好奇地道:“那他到底要做什么?” 狄進道:“李氏父子所求,是建國稱帝!” “李德明老謀深算,能屈能伸,先建都城興州,造宮殿,再封衛慕氏為后,李元昊為太子,籍此試探宋遼反應,倘若兩國并無明面反對,恐怕就會正式稱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