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包拯推崇的江湖俠客-《大宋神探志》
第(2/3)頁
別說王曙目光一動,輕撫胡須,就連恭敬站在邊上的吏員,眼中都浮現出火熱之色。
誰又不盼著自己的部門權勢滔天,威風凜凜?
偏偏三司確實有這個資格。
唐朝是三省六部制,到了宋朝,三省已經成了虛設,真正行使權力的是兩府三司,東府宰執擁有行政權,西府樞密院掌軍政,三司則管理財政。
剛剛開國時,樞密院權力極大,樞密使甚至一度凌駕于宰相之上,后來就再無那等好事了,至于三司,長官從未與兩府并列過,三司使只是和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御史中丞一起,統稱為“四入頭”,即兩府宰執的預備役官員。
可事實上,三司的權力當真極大,因為這個職位不是宋朝首創,早在唐朝中后期財政出現問題之后,朝廷就特設大臣,分別管理財政收支、賦稅與鹽鐵專賣事務,而到了五代,鹽鐵、戶部、度支三個機構成立,也就是“三司使”的由來,最后到了宋太宗時期,三使合一,總領財政,目的是為了分走宰相的權力,避免相權過于集中,影響皇權。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司反倒飛速壯大,變成是一個幾乎無所不管的部門,職權范圍涉及了原來的戶、工、禮、吏部的事務,連樞密院和御史臺的事情,三司都能過問一二。
畢竟哪個部門能少得了錢呢?
所以后來三司被撤銷,權力分還給了各部,三司使這個歷史特殊時期誕生出來的職位,也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但那要等到王安石變法,元豐改制了,現在是天圣七年,王安石還是個九歲的孩童,宋神宗更未出生,或者說如果趙禎接下來能有親子活下來,趙曙不入宮為趙禎的養子,不會娶高滔滔,趙曙會有另外的孩子,都不會有趙頊。
而在如今三司職權之下,狄進身為三司鹽鐵判官,拿著延津婁氏被抄家的賬冊,準備嚴查其中的蹊蹺之處,正是他的權力所在。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三司官員,就是財神爺,任何敢動國朝錢袋子的,都是跟他們對著干,完全能名正言順地徹查到底!
犯案可以不被開封府衙抓,漏稅卻有三司找上門!
當然,這就要看三司使愿不愿意了!
王曙本來是不太愿意的,他很清楚,這種京畿大戶的抄家,錢財莫名消失不見,背后指不定有多少雙手在里面撈好處……
查?那是真要查出事情來的!
但這位省判方才所言,確實又打動了他。
被貶多年,好不容易回朝得到重用,又是身居三司使要職,難道手下檢查出錯處,自己卻按壓下去,隨意糊弄了事?
那不僅失了威望,更關鍵的是,接下來就要全面對夏用兵,一旦打仗,那就需要海量的物資調動,到時候別說三司的官員,每位吏員的案桌上,恐怕都要被高高的賬簿堆滿,通過此案,正好篩選人手,培養出屬于自己的班底,及時地接管這個威勢赫赫的部門!
于是乎,在吏員偷瞄下,一紫袍一緋袍,一老一少,卻皆是朝堂中舉足輕重的官員對視,隱約間氣氛就變了。
王曙皺起的眉頭松下,緩緩開口:“既如此,就依狄省判所言,慎重詳查,謹記謹記!”
狄進行禮:“請王公放心,下官知道分寸!”
王曙不太放心,但又有些期待,深深凝視了面前的年輕人,轉身離開。
狄進送走頂頭上司,神色如常地回到案前,將另一份嫌疑人名單拿出來。
事實證明,有風險縮在后面,有好處瘋狂逐利的,都是一批貨色。
現在想要塞人進機宜司的,搶奪功勞是這群人,此前抄家延津婁氏,大批錢財不知去向的,也是這群人!
而狄進不好直接替機宜司出面,畢竟官場上講究一個職權所在,越職言事是大忌,現在則是名正言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