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展昭點頭:“是!” 狄進再看公孫策:“明遠覺得如何?” 公孫策道:“希仁就在江南之地任縣令,所獲的線索肯定比我們詳細!” “好!那就這么辦!” 狄進對著白玉堂道:“我們互通一下情報,再開始假設案情的真相,如何?” “好啊!” 白玉堂無所謂地道:“我也想聽聽,這位天長縣令在時隔六年后,還能查出什么來!請!” 展昭平穩地開口:“線索其一,崔致庸收集的古物,主要集中于永嘉南渡后的晉朝,他死時的五座鼎具,皆是出土于同一座墓葬,號稱是羅浮山抱樸子之墓……” 公孫策奇道:“抱樸子?葛稚川?” 狄進的目光也是一動:“葛稚川是晉時大名鼎鼎的醫者和方士,此人出身于丹陽郡句容,確是江南人士,但晚年隱居于羅浮山,崔致庸收集的古物,若是這位所留的珍品,可不是簡單的一句愛好能夠解釋的,需要花費大量的錢財與精力!” 展昭頷首:“正是如此,崔致庸稱葛稚川為‘仙翁’,對于此人所留下的古物狂熱至極,尤好煉丹之物,但凡鑒定為真,可以付出遠超于尋常古物的高價,因此也引得四方趨之若鶩。” 公孫策冷笑一聲:“如此說來,這位商賈,坐擁巨富后,還想修道成仙啊?” 葛洪不僅是醫藥學家,更是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自號抱樸子,以道號著成一部《抱樸子》,此書確立了道教神仙理論的體系,后世許多道家設定都是由此衍生出來的,關鍵是繼承了魏伯陽的煉丹理論,集魏晉煉丹術之大成,使得后來隋唐的煉丹活動達到了鼎盛。 宋朝肯定沒有前唐那么狂熱,但如今開國未到百年,類似的想法依舊十分普遍,且不說秦皇漢武都想長生不老,即便是民間權貴富商,都被忽悠煉丹成仙。 所以古代的佛與道,是平等地坑著上層階級的錢財,而道教名聲好一些的原因是,他們大多數看不上窮人的錢…… 且不說那些,狄進直接問道:“崔致庸追求的煉丹之路,有所成了么?” “這點尚未查明,不過此人的死因,與丹法息息相關!” 展昭沉聲道:“‘九足鼎’中置頭顱,‘青陽鼎’中置右臂,‘朱明鼎’中置左臂,‘金素鼎’中置右腿,‘窮陰鼎’中置左腿,‘九足鼎’有何深意,尚且不知,然其余四鼎的名稱與方位,皆有所指!” “青陽,白日每不歸,青陽時暮矣,青陽為春,位列東方;” “朱明,朱明盛長,敷與萬物,朱明為夏,位列南方;” “金素,秋也,秋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位列西方; “窮陰,冬也,春夏為陽,秋冬為陰,窮乃末季,故曰窮陰,位列北方。”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 公孫策馬上反應過來:“是了,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這本就是四季之稱,崔致庸把‘白藏’換成了‘金素’,把‘玄英’換成了‘窮陰’,倒是挺唬人,不過這又有何意義?” 展昭面色愈發凝重:“崔致庸從一部古籍《大丹正術》里面所獲的,便是這四象五鼎煉丹之法,此外還有種種苛刻的要求,以及一位主藥!” 狄進道:“什么主藥?” 展昭道:“包縣尊查到一個很古怪的詞,‘人種子’,此物具體有何用尚未知曉,然崔致庸每逢災荒施粥救濟百姓,也是為了聚攏四方人流,營造‘人種坑’,培養‘人種子’。” 白玉堂本來津津有味地聽著,臉上還帶著幾分笑意,沒有半點被擒的焦急,但聽到這里,笑容陡然消失了。 狄進在交談之際,時時觀察著他的表情,立刻知道包拯的查案沒錯,并且這件事是重中之重。 “人種子……種痘?” 話說他聽起來,也覺得有些耳熟,想到了天花和種痘。 天花曾經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傳染性強,病情嚴重,古代不知多少人死于這種病癥之上,但它也是后來唯一被消滅的傳染病,正因為種痘術的出現。 所謂種痘,就是古人取天花患者的痘痂制漿,接種于健康兒童,使之產生免疫力,又稱人痘接種法,有具體記錄的種痘,最早出現在明朝隆慶年間,明朝在民間少部分地區流傳,到了清朝則在民間普遍推廣,后來傳向國外。 不過也有一種說法,在葛洪的著作《肘后救卒方》里,就提出了“免疫”之法,進而衍生出人痘接種,但書中只是純粹的理念,一直未能得到實踐,后來經歷民間上千年慢慢摸索,才真正形成了種痘法,當然也有后人假托前人之名所著,到底是誰最先提出的概念,就很難說清楚了。 但既然后世有這樣的發展,崔致庸從所謂葛洪所留的古籍《大丹正術》里,獲得了所謂“人種子”,或許也有所關聯。 公孫策并不知這些,卻立刻問出了其中關鍵:“此事與‘陷空’有何干系?” 展昭道:“‘陷空’當年最初想要盜走的珍寶,不是別的,其實就是崔致庸煉丹的主藥‘人種子’,不過崔致庸防備極為嚴密,‘陷空’似乎也難以尋到,就退而求其次,準備盜取五鼎!” 公孫策瞇了瞇眼睛:“他失手了?” 展昭道:“失手了!陷于崔家布置的銅網陣中,那個‘陷空’應是當場身亡!不過崔致庸當時并沒有多么激動,反倒依舊驚恐,似乎知道這件事沒完!” 公孫策凝眉:“看來崔致庸早就知道‘陷空’不止一人,他最終是死于另一位‘陷空’之手?” 展昭微微搖頭:“包縣尊對此還有疑慮,他認為崔致庸一生不斷收集古物,‘陷空’數十年不斷盜寶,目的性都很明確,兩者之間或許還有更深一層的聯系!因此崔致庸最終到底是死于何人之手,還不能斷言,不過他的死因,是圍繞著《大丹正術》和‘人種子’的爭奪,這點基本確定無誤了!” 聽到這里,白玉堂的臉色愈發難看起來,狄進看了過去,終于開始發問:“閣下是年紀最小的‘陷空’么?” 白玉堂閉了閉眼睛:“是!” 狄進道:“還有幾位‘陷空’?你與那幾位‘陷空’又是如何稱呼的?” “還有四位!我行次第五……” 白玉堂頓了頓,輕嘆道:“那四位是白某的哥哥!” 狄進道:“你們在一起長時間生活過,所以不僅是字跡模仿,連神態動作都能出奇地一致,才讓崔琦認為你們是同一人?” 白玉堂冷冷一笑:“崔氏父子都盼著不老,崔致庸還有些理智,崔琦更加狂熱,自然愿意相信一個縱橫江湖數十載的名號下,自始至終是同一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