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看著兒子去而復返的急切身影,韓億皺起眉頭。 歷史上韓綱后來知光化軍,恣擅威福,御下嚴苛,手下的士兵不服他,鬧起了兵變,結果這位平日里威風的知軍不敢鎮壓,竟然嚇得直接棄城而逃,韓億雖然不能未卜先知,但知子莫若父,眼見兒子惶急的姿態,趁機告誡道:“你的性情一向急切,不能事先考慮后果,此乃大忌,必須改正!” 韓綱哪里聽得進去,顫聲道:“爹,那狄進要領帥司北上雁門關,去遼營,你不能讓他胡來啊……” “放肆!” 韓億嚴肅的臉上終于變色:“你豈可直呼朝廷要臣的名諱,老夫平日里就是這般管教伱的?” 韓綱噗通一聲跪倒在地上:“爹,孩兒錯了,但……狄待制現在這么做,莫不是要報復我們?” “遼東的局勢關鍵,確實不在夏人,而是遼國!” 韓億終究是牧守各州的能臣,對于大局還是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一旦沒了遼國的支持,此前于西北慘敗的李德明,萬萬不敢再侵我河東,只是遼人扶持夏州,正是為了擾我國朝不寧,狄待制現在即便出了雁門,能使遼軍讓步么?” 朝堂重臣都清楚,凡事該抓主要矛盾,宋夏之間的沖突,究其根本還是宋遼之爭的延續,只不過潛意識里覺得,要解決較為容易的西夏,讓強大的遼國讓步,而非反過來直接對上遼國…… 現在狄進的安排,讓韓億都有些沖擊,換成他是萬萬不敢的,沉吟片刻,緩緩地道:“讓經略安撫司上下去城外,先聽候狄待制調遣,看他如何安排,再來報老夫!” 韓綱十分不愿,依舊跪在地上不起來:“爹!我之前做的那些事,得罪了這位,他會不會趁著去遼營,把我……把我……” “起來!去!!” 韓億瞪著他,強忍火氣:“狄待制有事也會沖著老夫來,豈會跟你這小輩一般見識?你瞧瞧自己的模樣!” “是!是!” 韓綱這才不甘不愿地起身,朝外走去。 目送兒子喪氣的背影,韓億眉宇間涌出濃濃的失望,半晌后深深地嘆了口氣。 也就是去和遼軍談判而已,又不是真的開戰,竟畏懼到如此地步? 小小的下馬威,沒將對方考驗出來,自己兒子的外強中干,倒是考驗出來了! 可悲!可嘆! …… “駕!駕!” 經略安撫司上下官吏,匆匆來到城外,就見一群人正在言笑晏晏地往回走,顯然是之前迎接了那位衣錦還鄉的經略相公,十分滿足。 “快!” 韓綱抿了抿嘴,明明那群人三五成群,正自顧自說著話,卻覺得隱約間有些逼視的目光望了過來,臉色剛沉下,就見劉光順已經當先一步,沖到了前面去,無奈之間,也跟了上去。 遠遠的,就見車隊仍然在官道上,還真沒有入城久留之意,而為首之人立于高頭大馬上,正在聆聽幾人的稟告。 劉光順又先一步翻身下馬,卻不敢貿然打擾,訕訕地停住腳步,眼見韓綱神色莫名,才低聲解釋:“那是機宜司的人!” 此時趕到的,確實是機宜司的人手,為首正是提點大榮復。 劉知謙、大榮復和雷濬被派到了前線,統領入夏諜探,不斷鼓動西夏境內對宋親近的黨項部落,收集前線情報,于西北戰局里發揮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但期間也免不了受到了排擠與打壓,軍內風氣一貫如此,哪怕劉知謙是李允則的弟子,繼承了師父在軍中的一定的人脈,終究不如那些抱團的邊軍武將親近。 如今狄進親臨前線,有了這位主心骨,機宜司上下自是振奮不已。 對于風塵仆仆的大榮復,狄進也勉勵了幾句,才接過詳細的奏報看了起來,很快眉頭揚起:“坐鎮雁門關外的,是西北路招討使蕭惠……倒是老朋友了!” 這位原南京統軍使蕭惠,正是狄進出使遼國時的接伴使。 此人歷史上不僅被李元昊暴打,一生戰績也是敗多勝少,可謂宋朝的好朋友,與蕭遠博一樣,狄進十分欣然于遼國的朝堂上多一些這樣的臣子。 當然,蕭惠此次是擺明的來者不善,這位在遼國本就是主戰派,后來遼興宗提出“一天下”,要奪取關南之地,就是蕭惠領兵大軍壓境,囤聚在雄州境外,虎視眈眈。 之前在遼國時,兩人私交不錯,正是因為雙方各取所需,狄進希望促成宋夏開戰,蕭惠也希望宋夏開戰后,給遼國趁虛而入的機會,現在他如愿以償,豈會輕易退兵? 所以大榮復在聽說這位準備去雁門關時,都為之一驚:“相公,遼軍此次來勢洶洶,恐怕沒那么容易說服……” 狄進道:“放心,我不會仗著前兩次與遼庭接觸的順利,降低了戒備,貿然出關,行魯莽之事的!” 大榮復適當地露出幾分赧然之色:“是屬下多慮了,相公識洞韜略,運籌帷幄,哪里需要屬下擔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