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嗯?” 王德用先是一怔,然后若有所思起來。 他確實沒接觸過蕭惠,但契丹貴族還是有所了解的。 相比起國朝的統治階級,遼國的這些貴族更重享樂,花樣百出,多有僭越之舉,此前覺得宋朝這邊的節日更加喜慶,甚至喬裝打扮來到宋境,而許多私家商隊也往來兩地,就為了采購貴族們喜歡的奢華之物。 這樣的契丹貴族,或許表面上依舊尚武,但骨子里早就不是當年那個崛起于松漠之間的苦寒勇士了。 正想到這里,狄進也不似其他文臣那般云里霧里,直接開口:“蕭惠的張牙舞爪,多少有些色厲內荏,他確實盼著開戰,做著馬踏中原的美夢,但同樣心有顧慮,遠遠沒有到不計后果的地步。” “宋廷遼庭,雙方的臣子大多都不愿背棄盟約,少數好戰斗狠之輩,則承擔不起率先撕毀盟約,令兩國再度陷入無邊戰火的責任,即便是主戰派,也希望我朝先動手,才擺出一副不得不打的無奈模樣!” “所以我們不能做的事情,是派兵出雁門關外,寇邊遼地,將遼國的百姓也給擄過來,這等報復看似對等,卻是真的會授人以柄,反中了對方的算計!” “除此之外,皆可為之,只有強勢,才能令對方退縮!” 王德用緩緩點頭,但還是沉聲道:“狄待制所言甚是,只是軍中將領恐怕難以把握其中分寸,這所謂的強勢,又要做到什么地步為好?” 狄進道:“那你就將我接下來的話語,原原本本地告訴軍中上下——” “國朝揚文抑武,希望興文教,少戰事,讓百姓再也不經歷唐末時期的世間動蕩,但武備絕不能松弛,關鍵時刻,戰事也必不可少!” “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 “和平是目的,斗爭則是和平的手段,和平不是求來的,是斗出來、打出來的,任何時候,無論敵人還是朋友,只有強者才能獲得尊重!” “強勢到什么地步?就是他要打,我們就打!誰怕了,誰就是孬種!” “這番話,夠不夠清楚?” 王德用心頭一震,他真的很少在文官口中聽到這等直白的言語,而細細咀嚼這番話語,越想越有道理,由衷地生出佩服之情,把腰彎了彎,抱拳道:“王某謹遵狄待制教誨!” “去吧!” 狄進點了點頭,再度負手而立,眺望遠方。 對待地方武人,他的態度又有不同。 之前為了將韓億調離河東,他可是將友方、敵方的人脈都用上了,不為別的,正因為重視。 韓億是龍圖閣待制,兩朝為官的老臣,在士林中有著很高的聲望和清譽,不然歷史上的范仲淹也不會想要舉薦這位取代呂夷簡為相。 所以哪怕相看兩生厭,狄進也要維持表面上的禮節與客氣,背后布局,利用這些年來的各種助力,將對方平平穩穩地送走。 這是先下手為強,與其由于觀念沖突,到了后面互相撕破臉皮,倒不如現在盡力解決。 但對付地方武人,則毋須這般費心了。 王德用則是以武人之身,知代州,別看他的資歷較老,面對年輕的狄進時,可以稱待制,不用巴結地稱一句相公,但真正的地位差距,只會比起忻州知州賀泉都要大。 即使要糾正重文輕武的風氣,使其回歸揚文抑武的正確路線上,也不該是這個時候。 所以狄進的語氣十分強勢,甚至要培養出說一不二的氣度來。 不僅僅是當面讓這群武人不敢違逆,等接下來領兵出戰時,也得嚴格執行他的命令,不敢自作主張! 王德用確實恭恭敬敬地退下,到了暗處,輕輕嘆了口氣。 從這位年輕的經略相公身上,他既看到了文臣少有的對武人的重視和認可,又感受到了強大的壓迫。 對方下手,是不會有半分容情的。 偏偏王德用有個毛病,或者說現今的武人大多有個毛病,貪財。 呂氏商會能夠在代州如此風光,王家有沒有在背后得到些什么,王德用心知肚明,哪怕此前在狄進面前鎮定自若,實則心中多少是有些抗拒的。 財路被斷,誰會愿意? 可此時此刻,將財路與前程乃至身家性命相比,王德用咬了咬牙,頓時有了決斷,對著心腹吩咐了幾句,待得對方領命飛奔出去,才將親衛召集,厲聲道: “查封呂氏商會,上下皆拿,一個不留!”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