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稟相公,有快馬來信!” “李德明看到李元昊斷臂……氣急攻心,當即病倒,如今不省人事?” 狄進還未抵達彌陀洞,機宜司的人手就將大榮復的書信傳來,他看了后,眉頭頓時揚起。 第一反應,就是有詐。 李德明病倒,并非什么意外,畢竟他正常死亡就在明年,如今又經歷了種種挫折打擊,連最看重的繼承人都回不來了,情緒激蕩之下身體支撐不住,再正常不過。 但這種人物就算倒下,消息也該秘而不宣,正如一國君主倘若駕崩得突然,那都是秘不發喪,等到繼承人登基,再進行國喪,如果時間長了,發臭了也沒辦法。 真以為生前九五之尊,死后還能將權柄帶到地下啊,生老病死最是公平,至高無上的天子也逃脫不了。 同樣的道理,李德明應該清楚,他現在是黨項李氏政權的主心骨,在李元昊無法回夏的關頭,更不能出事,出事了也得瞞住,豈會當眾倒下? “夏州城內亂了,李德明病倒的消息傳得到處都是,守城將士血洗數百名傳言者,強行鎮壓下來!” 這個疑惑,等到了彌陀洞,大榮復的第二封快馬急信傳來,就得到了解答。 狄進知道,不可能是詐了。 就算李德明要使計,也是私下里偷偷將消息傳給諜細,制造出他昏倒的假象,萬萬不能鬧得人盡皆知。 這也是佯作敗退,誘敵深入的戰術,在戰場上往往成功率極高的原因,因為這種戰術并不好實現,高層可以設計戰術,下層的士卒卻不清楚,到時候將領約束不了部下,士兵真的潰了,佯敗就成了兵敗如山倒。 現在的夏州城就是如此,既然李德明倒下的風波傳得人盡皆知,那就不會是計策。 “李德明的身體狀況還不好下最后定奪,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此人倒下后,其子李成嵬能力不足,已經讓局勢失控了!” “走!去石州!” 狄進在彌陀洞待了半個時辰不到,連當地的巡防都來不及視察,就馬不停蹄,趕往石州。 那里是對夏州進攻的大本營,而當狄進來到石州城中,得到通傳的幾位大將紛紛迎出。 “狄相公!!” 為首之人滿面紅光,聲如洪鐘,威風凜凜,年歲雖然大了,卻依舊如一頭雄獅,正是曾經在無憂洞中跌倒,爬起后反倒痛定思痛,在三川口大敗李德明的劉平。 能有翻身之日,也是當時狄進力排眾議,舉薦他統軍,故而這位老將軍得知這位前來,率先迎出,滿懷感恩之情。 而在劉平左側的將領名叫任福,同樣身材魁梧,滿面虬髯,眉飛目揚之間,亦有睥睨之態,顯然是多番勝利,才養成了這般氣度。 位于劉平右側的將領,則是熟人葛懷敏,狄進出使遼國時,在河北雄州停留,當時任知州的正是葛懷敏,如今亦調入了西北邊軍,任一方統軍。 劉平、任福、葛懷敏。 都是另一個時空西夏的老熟人。 對上李元昊,他們全軍覆沒; 對上李德明,他們高歌猛進。 當然,西夏立國后的軍力整合因素,也得考慮進去,這三位宋軍不同時期的將領,軍事素養都不差,哪怕葛懷敏靠著聯姻背景,下限倒也不算太低。 “見過三位將軍!” “哈哈!快請!快請!” 對于狄進的到來,三人的臉上都帶著滿滿的歡迎。 一來這位本就是提出《定邊十策》,支持攻夏的經略相公,二者文官與武將在功勛上不同,他們的目標是樞密院,這位必然是宰相。 彼此間既有交情,又無利益沖突,表面上自是一派和睦。 當然,這種和睦是否維持下去,就要看這位經略相公匆匆前來的目的了。 入了正堂,狄進第一眼就看到沙盤。 相比起麟州的那一座,這里對于銀夏地形的刻畫要更加細致,顯然是通過戰事不斷完善的。 劉平的視線隨之看了過去,由衷地道:“狄相公設計的沙盤,比起此前的地圖要方便許多,對我等助益良多啊!” “不敢!我無戰陣經驗,不敢對行軍布陣諸多干涉,這小小的沙盤,也是一份盼著前線大捷的心意!” 狄進語氣平和,先給三人吃了顆定心丸。 作為文官,又是一路經略安撫使,他當然有資格指指點點,但此番對夏戰事,他定的是戰略大局,從不干涉具體戰事。 “相公過謙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