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狄進道:“大膽地嘗試,即便沒有收獲也無妨,想要抓捕這樣狡詐的賊人,不可能次次都有成果的。” “是!” 雷濬行禮退下,即刻去辦差。 對于賊人的身份是否與罪臣親眷有關,狄進其實并沒有把握,一個個搜尋,天南地北,尤其是那些獲罪被貶至南方瘴氣之地的,若是真的中途逃走,當地官吏隱瞞不報,想要查到,非數年之功不可,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但做賊心虛,如果“司命”三人組里面,真有這樣的人員出身,說不定會對機宜司的行動,有超乎尋常的反應。 當然,這件事的回應不會有那么快。 快的是朝廷的任命。 河西路定了。 兩府經過討論,出于山川地理的考慮,重新劃分了陜西四路的范圍,將銀夏之地歸到陜西境內,而由七百里瀚海起往西過興慶、甘凉直到玉門關,則被劃定為河西路。 這些都是初步劃分,后面肯定還有更加精細的變動,關鍵在于,各地的州縣基本延續西夏時期,不作大的改動。 這就是《安西新政》里的建議,一動不如一靜,延續以前的行政劃分,讓河西的各族番人覺得上面換了個頭領,但對自己的生活并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物資交易反倒更方便了,因為不再需要榷場,他們自個兒就成宋人了,當然會擁護新的統治。 只要西夏初滅的一兩年內,不發生大規模的動亂,那后面就算是想亂,也成不了大氣候了。 狄進的差遣,則由知麟州兼河東路經略安撫緣邊招討副使,改為知興州兼河西路經略安撫都總管司公事。 這個任命說明了兩點。 第一,朝廷肯定了狄進在此次收服河西里的功績,并且讓他繼續留在河西,穩定大局,知興州就是最好的體現。 這里是黨項李氏花費二十多年心血,特意營造的政治中心,在接下來也會成為河西路的路治所在。 第二,朝廷應該是有意命一位重臣,代天傳詔,宣撫河西。 不然的話,狄進不該會是河西路經略安撫都總管司公事,這個差遣是一路軍政長官的副職,相當于二把手,常設的還有經略安撫使壓在上面,不常設的就是宣撫使了。 顯然朝廷也擔心直接給他經略安撫使之位,到時候跟宣撫使起了沖突,宣撫使說不定都壓不住他。 現在給個副職,哪怕是知興州,與宣撫使也差著兩級,中間還空著一位經略安撫使,既明確了上下職權,又能吊著他,講究頗多。 狄進對此笑笑。 這份笑容頗為玩味。 真心的笑容,隨后出現。 因為繼朝廷的宣詔后,第一批任命河西的官員也穿過茫茫瀚海,抵達了興靈。 他未來的執政班底,來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