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那些人由于更適合當地漢番混雜的環境,如今大多留在了興州,日后再作提拔,唯一跟著來到京師的,就是楊文才。 事實上以楊文才在河東河西的功勞,完全可以得舉薦獲官身,成為一名正式的朝廷官員,狄進原本也是準備這樣安排的,但楊文才竭力要求繼續追隨,才將他帶入京師。 準確的說,是楊文才先行一步,和林小乙等人整理宅邸不同,他打探的則是京師官場上的消息。 此時狄進安坐,楊文才立刻取出一部小冊,娓娓道來。 首先,從前面幾任權知開封府說起。 當年進京趕考,權知開封府的是陳堯咨,陳堯咨卸任后是鐘離瑾接任,鐘離瑾后是陳堯佐,陳堯佐后是王博文,王博文后是寇瑊,如今寇瑊卸任,才到了狄進。 事實上也沒過去多少年,開封府衙就已經換了這么多任主官,看似奇怪,實則正常。 宋朝初期的三位開封府尹,太宗趙光義、魏王趙廷美和真宗趙恒,能在這個位置上任職很長時間,培養勢力,而朝臣們的權知開封府,基本就沒有能做滿一任的。 最短的甚至沒上任就給換了,大部分上任都不滿一年,長的也就兩年,如之前的陳堯咨,干滿兩年,晉升入兩府,已是很了不得了。 這個職務確實不好做,明面上權知開封府事,是掌京畿賦役、聽斷獄訟、屏除寇盜及勸課民眾,但實際上,處于這個位置的,關鍵在于能否理順京師錯綜復雜的權貴脈絡,平衡局勢,既能讓吏治清明,又不觸動各方深層次的利益。 這也基本可以視作入兩府為宰執前的一場關鍵考驗,如果能在權知開封府位上干得漂亮,才更有資格定國策,佐政事,上輔君王,下安黎庶,因此名相往往都有權知開封府的官場經歷。 而從每一任權知開封府的政績里面,也能看出朝堂的許多風雨,交雜其中。 狄進自然不會掉以輕心,細細聽著楊文才的稟告,同時腦海里不斷回憶起北宋權知開封府的諸多名臣,從他們的執政風格里面,提取出可以作為參考的因素。 如寇準,咸平五年五月,以刑部侍郎權知開封府,當時京師的政務刑案很多,寇準善用諸多屬官,分別派遣任務,使得他們都能盡職盡責。 如薛奎,天圣元年四月,以龍圖閣待制權知開封府,為政嚴敏,擊斷無所貸,人稱“薛出油”,即這位的任上,那些放貸的都要把油水給乖乖吐出來。 如范仲淹,景佑二年十一月,以天章閣待制權知開封府,內剛外和,決事如神,京師百姓便有稱頌,說“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 如鄭戩,寶元二年八月,以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此人機智敏銳,擅于決斷,遇事果敢能行,從一個小吏馮士元處追查,牽連到包括宰執在內的數位高官要員,鄭戩毫不徇私,甚至直接逮捕了呂夷簡之子呂公綽、呂公弼,但由此也得到了“憑氣近俠,用刑峻深”的評價,士民多怨之。 如包拯,嘉佑二年三月以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立朝剛毅,權貴斂手,吏不敢欺。 歐陽修接任,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承包拯威嚴之后,簡易循理,京師亦治。 以上基本是正面例子,也有不少反面例子。 不巧的是,前面幾任大府,治下都不太平。 “鐘離待制因母被賊人所害,悲慟病逝,政務移交陳相公;” “陳相公治開封府衙一載有余,以剿滅無憂洞為首功,其余政務平平,倒是因其父已先權知天府,時以為榮,傳頌頗多;” “王待制繼任,諸事繁雜,數月方得理清,然半載未到,就卸任外放,知秦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