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太后掌控朝堂的手段,細細思之,著實讓人感到心悸。 當然,更令人驚懼的,還是這或許只是一個開始,遠遠不是結束。 以致于當眾人來到外朝文德殿,走過繁瑣的禮儀,詢問過無關緊要的話題,當與官家并坐的珠簾后,那道蒼老而威嚴的聲音響起,明明并不高亢,卻傳出好遠,讓殿內皆有所聞: “去年河西未定,謁廟獻俘,大典延后,今河西安寧,北遼息兵,天下晏然,老身欲著袞服,行此大典,以示莊重,眾位卿家以為如何?” 偌大的殿宇,頓時鴉雀無聲。 群臣好似連呼吸都已停止,一片死寂。 本就支持太后的自不必說,不會出言反對,卻也不敢在這個關頭直接贊同,只在心里默默歡呼。 而原本喧囂一時的帝黨,此時居然如同一盤散沙,人人噤聲,就實在令人側目。 最關鍵的還是沉默的大多數朝臣。 或許是去年年初時,太后已經提出過這個念想,只是后來作罷,所以大家多少有了些心理準備; 或許是之前的風波醞釀,這場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局勢,到了現在僅僅是太后繼續以袞服祭祖,那似乎……還是能夠接受的? 雖然如此一來,官家的威嚴勢必受損,可終究比起太后奢求更多,引發更大的震蕩要好…… “朕……想……反對……” 趙禎僵坐在椅子上,嘴唇顫抖了一下,心里的話無法說出口,眼神透出無助,落在最前排的宰執身上。 首相王曾,次相呂夷簡,樞密使陳堯咨,參知政事薛奎,參知政事晏殊,樞密副使韓億,樞密副使范雍…… 兩府宰執即便不是旗幟鮮明的帝黨,也都是支持他的,但此時此刻,這群人的神態各異。 別說向來沉穩,不會隨意開口的王曾、呂夷簡、范雍,就算是剛正如陳堯咨、薛奎,機敏如晏殊,激進如韓億,也都沒有出面制止。 趙禎知道,不是這些老臣畏懼太后,是無法制止。 太后理虧,他們可以挺身而出,仗義執言,不懼權勢,哪怕貶黜外放也在所不惜; 但現在帝黨紛紛擾擾,鬧得一派污濁,雙方同時理虧,仗義執言站不住腳了,只比權勢,誰又能阻擋得了有著真宗遺詔“軍國大事權取皇太后處置”,又臨朝稱制十數載,威望深重的劉太后? 唯有默然。 沒有收到回應的趙禎,幾乎是下意識的,朝著后方的官員隊列望去。 偌大的殿宇,其實看不了幾排,只能瞧清楚前方的重臣要臣。 但實際上,趙禎已經不報什么希望了,畢竟連宰執們都無能為力…… 就在最絕望的一刻,他卻看到那道最出眾的緋袍身影抬起頭來,迎著自己的視線,輕輕地點了點頭。 官家放心,還有我!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