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兩條咸魚曬江灘-《盛唐挽歌》
第(3/3)頁
方重勇揶揄道。
顧況臉上表情變幻,最后化為長嘆一聲。
“這官位得來真是……令人羞愧。”
顧況并不認為這件事提起來是多么榮耀,寫封信說紅蓮稻被燒了,居然升官!
這究竟是什么世道啊!
也不知道是那封公文取悅了權貴,還是方重勇那首“鋤禾日當午”讓某些身居高位的文化人欣賞,反正顧況就是趁著這陣風起來了,現在滿長安的人都知道夔州有個老實巴交的小官,在紅蓮稻的水田里辛苦勞作。
“對了顧兄,如果有人在長安問起你,紅蓮稻是不是真的被燒了,你就回答,好像是,不太記得了,這種語焉不詳的話就行了,不要太實誠。”
方重勇耳提面命的提醒道。
顧況點點頭,有些遲疑的說道:“朝廷又派了人來夔州,看管那幾百頃紅蓮稻水田。我想勻一點給你們都不行,實在是抱歉得很。”
方重勇不以為意的擺了擺手,顧況到現在都還沒搞清楚狀況。
那份公文遞送出去了,他的任務就完成了。至于后面送稻米,自然有這條線的“自己人”來接洽,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能吃到紅蓮稻的余香,從源頭保證稻米的完整性。
要不然,顧況公文里說是一回事,到時候做又是另外一回事,那豈不是要把人給坑死?
“那就告辭了,有緣長安再見吧。”
顧況對著鄭叔清與方重勇二人深深一拜,隨即轉身離開,非常干凈利落。
“你是不是想到什么辦法理財了?”
鄭叔清小聲詢問道。
現在他心中又涌起了雄心壯志,他要回長安,當支度官!當京官,要掌權!
能不能成,就看方重勇這一錘子買賣了!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方重勇看著顧況離去的背影,喃喃自語一樣說道。
可惜沒看過《三國演義》的鄭叔清完全弄不明白這個梗到底什么意思。
“現在確實還沒有什么辦法。不過我們蟄伏一個月,等秋收以后,就有辦法了。”
“等秋收?為什么要等秋收?”
鄭叔清迷惑不解的問道。夔州產糧不多,商埠的糧食消耗多半都是靠著蜀地輸入,也有部分是從荊襄那邊過來的。
“秋收以后,蜀地與荊襄就有糧食了,而且價格很低。我們拿手里的五萬貫,可以買到不少糧食。”
方重勇一臉神秘的說道。
鄭叔清擺了擺手道:“大唐這幾年,不管什么時候,糧食差價都不高,倒手糧食賺不了幾個錢的。”
“不是倒賣,我們來釀酒。”
方重勇看著鄭叔清的眼睛繼續說道:“釀造府城里隨處都可以買到的巫峽春。”
春,古時候往往作為酒的后綴名。比如說巫峽春,劍南春這種,都是例子。
“巫峽春……有什么好的?夔州美酒,唯有云安曲米春而已。”
鄭叔清微微皺眉,還沒搞清楚方重勇的腦回路。
“酒,不是這么喝的;也不是這么賣的。使君到時候就知道了。”
方重勇伸了個懶腰道:“誰說咸魚就不能翻身的,明年上元節前,我就是要證明一下,哪怕是曬干了的咸魚,也一樣可以翻身!”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