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離譜的大唐官場-《盛唐挽歌》
第(2/3)頁
李隆基并不因為李林甫挨罵而疏遠他,反而對其更加信任。
不過李隆基還是明確否決了李林甫,關于提拔方重勇這個十歲孩子當涼州司馬的可笑建議,轉而提拔了此時擔任甘州刺史的蘇知廉,調動到相鄰的涼州來擔任涼州司馬。
蘇知廉武功蘇氏出身,二十四歲就開始擔任甘州刺史,熟悉河西事務。而且此人年富力強,今年正好二十八歲,擔任了四年刺史,也該要輪轉到別處為官,或者賦閑在家等待選官了。
由他擔任涼州司馬,正好合適,而且在涼州熟人也多好辦事。
至于甘州刺史的空缺,則暫時由甘州所屬的建康軍軍使歐陽琟暫代。歐陽琟驍勇善戰,當初便是接替張守珪的建康軍使之職,延續至今,算是張守珪的嫡系人馬。
接著還有一系列官員的調任與補缺,只是這前前后后,并沒有方重勇什么事。奏疏上頻頻出現的他,連一根毛都沒有撈到。
而關于蘇知廉這個人,居然年僅二十四歲就可以擔任甘州刺史這種事情,在方重勇十歲就可以在河西當官的鮮明對比下,也就不算什么槽點了。
朝廷中樞上下對于李隆基的詔令并無異議,詔書隨著驛站系統,順利的送到了涼州。
這種符合唐代基本建制的政令,對于官場中人而言就跟吃飯喝水一般,沒有引起任何波瀾。
有好事之人反推蘇知廉的為官經歷,發現此人若是科舉出身,起碼得十歲就要中進士,一路不停升官,運氣好到爆炸,才能在蘇知廉干滿甘州刺史的時候擔任小州刺史。
他們不由感慨在大唐官場,寒門子弟為官之艱難,當真一言難盡。
畢竟,十四歲才能參加科舉,到進士科考試起碼十六歲了,中了進士以后等待選官要三年這就十九歲。起家校書郎已經算高,干滿四年就二十三歲。等輪轉到刺史,最快也要到而立之年,不惑之年擔任刺史才是常態。
所以李白不喜歡科舉并不全是因為身份是商人出身。
主要原因一來他只會寫詩,其他方面才華有限;二來就算考上了,等出人頭地也要猴年馬月。崇尚“人生苦短,秉燭夜游”的李白,自然認為與其參加科舉,還不如跪舔權貴來得快來得干脆,誰讓他自己不是權貴呢?
……
方重勇還不知道自己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波瀾,他現在忙得很,除了根本不去節度府與涼州府的衙門點卯外,整天都忙得腳尖轉地。
不過他的所謂“忙”,都是在涼州城內外四處轉轉,多看多聽多學,具體的事情,一件也不管。
這天,方重勇又來到李醫官的醫館里面,看看基哥的保健藥研發得怎么樣了。
然而這位醫術高超的醫官,卻將一個普通的小陶罐遞到方重勇的面前。
“圣人的藥還在試,快有眉目了。不過方軍使委托的東西,倒是好辦得很?!?
二人落座后,打開了那個看上去平平無奇,只有巴掌大小的黑色陶罐。
“方軍使說的將止血藥材半碳化,我試著弄了一下,反正古籍里面也有相關記載。找了幾個受了刀傷的人上藥,發現止血效果確實好,而且……”
“而且藥材可以長期保存,不會腐壞,對吧?”
方重勇笑著問道。
李醫官一愣,隨即微微點頭道:“確實如此?!?
中藥材半碳化止血,自漢代以來就有書籍說這個事情。只是因為資料的缺失,改朝換代后又沒有迫切需要,所以這個方向一直被束之高閣,沒什么實質性的進展。
之前方重勇讓李醫官試試“快捷止血”,就是想弄一個“戰場急救包”出來。
“用沸水煮過的麻布條來綁住流血的肢體,再用半碳化的藥材快速止血,這確實是個好法子。
關鍵是這兩樣東西都可以裝在一個陶罐里,可以長期保存,可以隨軍攜帶,戰時每個人都能救急。
這些東西其實弄出來都不難,只是以前就是沒人想到。現在方參軍想到了,光這一條,將來就可救活河西邊軍將士數不清的性命?!?
李醫官坐在輪椅上,對著方重勇深深一拜說道。
他見過的“衙內”也不算少了,畢竟當年跟在信安王李祎身邊,那個圈子里面出什么貨色都不稀奇。心機深沉的有,天真無知的有,欺男霸女不知檢點的也有,唯獨像方重勇這樣不求名利辦實事的人沒有。
這個半大孩子身上的氣質很奇怪,他就像是游離于官場卻又不深度進入其中的游客一般。
“誒,在其位,謀其事嘛。我這個白亭軍副軍使,都是混子而已,不能肩扛手提的,不過問具體軍務是最好的。
州府參軍又是可管事卻不方便管事的職務。如今河西事務,無論民事與軍務都已經運轉自如,不需要我橫插一腳。我去管那些破事,別人見我也煩,本來事情就多還得花時間應付我,那多討嫌??!
哪像現在一樣,我不去找茬,河西官府上下人人給我方便,我想去哪里由著我,我要什么便有什么,誰也不會為難我,這不挺好的嘛。”
方重勇擺了擺手,不以為意的解釋了一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