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基哥的一己之見-《盛唐挽歌》
第(2/3)頁
然而當方重勇與那位山丹縣縣令見面以后,才察覺到那種難以言喻的尷尬。
身著綠袍,胡須花白,看上去已經年過五旬的縣令;以及他這位剛剛十歲,連官袍都還來不及定做的“單車刺史”。
人與人之間的地位差距,或許生下來就已經確定了。
這位縣令過來不為別的,就是單純來感謝方重勇體恤州縣百姓,并詢問需要什么差遣。當得到不需要差遣的回答后,這位縣令便千恩萬謝的離開了。
還留下了幾箱子山丹縣本地的土特產。
腌制并風干過的羊肉,上好的甘草藥材,本地特色的藥酒等等,說不上多值錢,但看得出來,都是精挑細選過的。
這么短的時間,偏遠小縣,要準備齊全這些東西,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方重勇不由得心中感慨,在地方上當小官,要伺候好各路神仙,當真是不放下身段不行,逢官就要跪舔。
正在這時,他看到郭子儀正在指揮麾下的軍士,拿著彎彎的鐮刀在割牧草,頓時躍躍欲試,準備上前幫忙。阿娜耶連忙拉著他的袖口小聲說道:
“郎君是一州之刺史,這鐮刀兩頭開刃,不會用的人容易割傷自己。郎君若是受傷,會耽誤大事!”
如同一盆冷水淋到頭上,方重勇停下了腳步。
“小娘子說得對呢,郎君是刺史,就要干刺史的事情。需要出頭的時候不能跑。但很多細碎的事情,也不必郎君親自去做耽誤時間。”
身后傳來方大福的聲音,他帶著方來鵲,二人都在胸前掛了一副圍裙,防止牧草的汁水濺到衣服上。
想作秀一把的方重勇頓時不說話了。
“對!郎君的力氣,我來出好了!”
方來鵲大包大攬的叫囂道。
他雖然叫得最兇,但不一會就累得躺在牧草堆里曬太陽,反倒是沒有多說什么廢話的阿娜耶,從早上忙到天黑都沒停。
方重勇也靠在牧草堆上,挨著方來鵲,思考入甘州以后的對策。
郭子儀說吐蕃人要來,而且是要翻越祁連山,這件事要怎么說呢。
現在這個時代,那是天方夜譚,可是方重勇記得前世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就是翻越祁連山解放了張掖。歷史上更是不缺戰例。
吐蕃人對甘州乃是唐軍后勤節點的重要性頗為了解,十多年前,就走大斗拔谷來“光顧”了一次。
只不過那時候唐軍處于應激狀態,一有風吹草動就立馬有應對,所以吐蕃人沒有討到什么便宜。
現在河西走廊的唐軍,上上下下都認為只要守好了大斗拔谷,吐蕃人就摸不到甘州的門。
該怎么跟甘州本地的軍民去宣講吐蕃人可能翻越祁連山這件荒誕的事情呢?
一時間方重勇也是苦無良策。
守城這種事情最討厭了,小心一萬次也不嫌多,大意一次就會完蛋。怎么發起進攻,何時發起進攻,全都是敵人說了算。
在山丹縣割了三天的牧草,并將大部分牧草送入山丹縣府后,郭子儀便帶著隊伍前往張掖城。
而眾人料想不到的是,張掖城內大小官員在得知方重勇要來這里后,全都炸開鍋了!
他們恨不得在城外列隊十里,歡迎方重勇前來,接管甘州的爛…呃,接管甘州的軍政大權。
張掖城內百姓聽聞這位十歲就能當刺史,背景豪橫的方衙內要駕臨張掖城,一個個歡呼雀躍,翹首以盼。
那份威力堪比核彈的秋防令,從長安送到涼州,又從涼州送到這里后,正靜靜躺在甘州府衙大堂的桌案上,連拆都沒有人敢拆,更別說執行了。
……
長安城內那寬闊達一百五十米以上的朱雀大街上,一名驛卒正騎著驛馬飛奔。馬匹后面插著三面旗子,每一面上面都用黑底紅字寫著一個“急”字。
朱雀大街上的行人,無不避讓,生怕被驛馬撞到,稀里糊涂的死掉。
“大捷!”
“劍南大捷!”
那名驛卒一邊騎馬飛馳,一邊大聲叫嚷著。
“劍南又大捷了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