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大唐佛教從業資格考試-《盛唐挽歌》
第(2/3)頁
沒法子,中央財政已經沒錢了,只能把這些雜事交給地方處理。處理政務是有成本的!
然后這件事就跟越來越胡鬧的科舉制一樣,越來越假,越來越多的大寺廟走關系,利用各種手段維持寺廟僧侶的僧籍。
到了開元二十六年的時候,基哥下令,暫停這項制度。
但是不要聲張!
朝廷既沒有說以后還要不要執行佛教從業人員的資格考試,也沒說具體規則有什么變化!
實際情況,其實比嚴莊說得還要嚴重。隨著均田制的解體,府兵制的名存實亡,佛寺已經成為了逃戶們的樂園,各地都有不少失去土地的農民借著“僧侶”的名頭尋求庇護。
“作為朝廷的刺史,不執行中樞的制度,成何體統啊!”
方重勇假惺惺的感慨嘆息道。
嚴莊一愣,隨即苦笑道:“使君開這個考核,又有什么意思呢?”
“這就一言難盡了。總之,你寫一份通告出來,貼在府衙外面就行了。然后在張掖縣內,將其宣傳到每一個佛寺,一個都不許漏掉!”
方重勇鏗鏘有力的說道。
想了想,反正也不是自己兜底,嚴莊叉手行禮道:“如此,那便如使君所言。”
似乎想起了什么事情,他又壓低聲音補充道:“這些寺廟,田產與財帛頗為豐厚,何不借機……”
嚴莊做了個用手掌劈砍的動作。
“誒,與人為善嘛,不要搞那些打打殺殺的。你去各大寺廟跟那些住持們交涉的時候,記得說話客氣點,姿態低一點。就說本府只是例行公事,考題都非常簡單。本府會先在西行寺內舉辦一場,到時候各寺廟可以派人來觀摩。”
方重勇不以為意的說道。
這到底是要玩波大的,還是隨便搞搞?您到底是個什么意思?
嚴莊一臉疑惑又不知道該怎么開口。不過一想到方重勇平日里也是個有主意的人,便連忙應承下來,匆匆離去。
“繼續看書,學習使我成長呀!”
方重勇坐到那張太師椅上,一邊拿著一本冊子,一邊腦子里盤算著利弊得失。
……
深夜,方重勇在西行寺的一間禪房內,見到了穿著小號黑色常服的方來鵲。
微微發福的身體,看起來如佛祖雕像那般富態。
又小又無神,不知道在看哪里的小眼睛,顯得高深莫測不可揣度。
好吃懶做的無賴氣質,在僧衣的襯托下仿佛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佛。
無禮又隨意的站姿,充分顯示了作為佛祖弟子該有的蔑視世俗權貴的姿態。
總之,人靠衣裝馬靠鞍。人還是那個人,但套上僧侶常服后的方來鵲,天然就像是個和尚,氣質完美匹配。
不,應該說僧侶這個職業真的太適合他了!
不過頭頂上光禿禿的一片,和從前差別實在太大,卻是讓這位“圣子”感覺沮喪到了極點。
“郎君,按你的吩咐,我在這里還要裝成瞎子。
飯菜里也沒有肉,還沒有人跟我說話。
這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啊。”
一見面,方來鵲就忍不住抱怨道。
當和尚也不是不可以,然而裝瞎子就太過分了!
“要你裝瞎,那是為了維持你高端的人設。你暫且忍耐一下,待你圣子之名傳遍河西的時候,便是離開甘州的時候。
等到了長安,你想出家也行,想留在我身邊也行,隨便怎么都好。總之,現在我需要你在西行寺當圣子!”
“出家是不可能出家的,我還想著以后娶宰相女呢。”
方來鵲倔強說道。
方重勇微微點頭,不置可否。這小傻子怎么想隨他去吧,總不能讓他連幻想都沒有吧,那人生該多可悲啊!
“給他看看。”
方重勇對身邊的阿娜耶吩咐道。
阿娜耶忍住笑,將藥箱里的一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遞給方來鵲。
“看一看,背下來吧。”
方重勇肅然說道,臉上沒有一絲笑容。
方來鵲最怕他這樣的表情,連忙接過佛經的卷軸,左看右看,最后長嘆一聲,無奈哀求道:“郎君還是別讓我看書了,怎么樣都看不進去,我連這卷經書的名字都記不住。”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幾個字很難記?
方重勇疑惑的接過佛經,遞給阿娜耶道:“你把名字背給他聽。”
阿娜耶苦著臉,哀怨的看了方重勇一眼,隨即將佛經的名字完整背出。
“不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嘛,我看書記不住,別人念給我聽,我聽一遍記住就不會忘記!”
方來鵲頓時來了精神!
哦吼,原來是使用方式不對啊!
聽到方來鵲的話,方重勇恍然大悟。方來鵲如此神奇,他倒是連作弊的步驟都不需要了!
“三日之后,要進行佛教從業資格考核。這幾天我會交代法成住持手把手的教你念經!到時候,你一定要出類拔萃才行!
記住,無論之前如何,考核那一天,你打死都不能睜眼啊!”
“不睜眼嘛,沒問題,郎君就放心吧。”
方來鵲拍胸脯打保票保證道。
方重勇疑惑的看著他,總覺得這個小傻子做事不太靠譜。
哪知道正在這時,阿娜耶對方重勇小聲嘀咕道:“郎君,我這里有一種眼藥膏,涂上以后會暫時讓眼睛睜不開……”
這尼瑪也不是尋常人啊,忘記她是學醫的了。
方重勇懊惱的拍了拍腦門,隨即連忙擺了擺手道:“那個倒是不必了,他最終還是要睜眼睛的,不然的話,戲就沒法唱下去了。”
“唱戲?”
阿娜耶疑惑問道。
“對,唱一出驚天動地的大戲啊!”
方重勇捏了捏拳頭,嘿嘿冷笑道。
什么基哥鴨哥的,甘州就只有一個哥,那就是他“勇哥”。既然已經決定開擺了,那就看誰的姿態更妖嬈吧!
燥起來吧,基哥!
方重勇在心中咆哮道。
……
方衙內暫時是沒了招募團結兵的麻煩,但麻煩本身并沒有消失,只是作為皮球被踢到長安中樞這邊來了。
黑水國遺址發掘出來的坩堝、鐵塊、還未燃燒的碎煤塊等物,被打包完好了送到大明宮的紫宸殿,送到了大唐天子李隆基的面前。
河西走廊五個州,沒有一個能冶煉兵器,打造鐵質農具,這已經是大唐君臣們腦子里的常識。然而現在,有個十歲孩子告訴他們,你們的常識全都是錯誤的,短則數百年,長則數千年前,古人就可以在甘州那邊冶鐵。
這要怎么解釋?這怎么可能是巧合?
“哥奴,此事你怎么看?”
李隆基圍著出土的這個方形圓凹槽的坩堝轉了幾圈,面色凝重問道。
“回圣人,此事做不得假。但微臣并無執政地方的經驗,還是張相公來說說比較好。
微臣記得張相公從前便是建康軍軍使,建康軍便是屯扎在甘州的,張相公的話,勝過微臣百倍。”
李林甫十分謙遜的說道。
作為老政客,李林甫十分明白,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里,是賺不到功勞的。與其莽撞開口,倒不如謹言慎行。
“回圣人,甘州無冶煉的能力,這個微臣很清楚。至于方刺史送來的東西,似乎是冶煉作坊里的物件,其他的微臣也說不太好。”
張守珪亦是不知道該怎么去講。
主要是這件事太詭異了!
“圣人,此事若是地方胡亂上報,則應該嚴厲懲治。但若是此事為真,則非同小可,要嚴肅對待才是。”
李林甫冷不丁建議道。
這話倒是說到李隆基心坎里了。
甘州能冶煉,有什么戰略意義,他能不知道么?
這件事有兩面性,一時間還難說是好是壞。
甘州能產熟鐵了,則意味著河西走廊五州自成體系,可以自己打造兵器。
而這里也是產馬的地方,說明馬匹也不缺。
再加上河西屯田也有百年歷史,灌溉體系也很成熟了。
所以換句話說,河西現在不過是人口還不太跟得上,所以威脅還不夠大。
一旦人口膨脹,隨時有割據自立的可能性!
這是不好的一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