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槽點滿滿的下一站-《盛唐挽歌》
第(3/3)頁
“方員外,到偏遠地方赴任的中樞官員,一般都有自己的廚子、舞女、醫(yī)官、僚佐、護衛(wèi)。員外何不在甘州本地請一些人?”
嚴莊壓低聲音問道。
方重勇一愣,隨即暗搓搓的想:
方大福會做飯,算是廚子,跟阿段一起都是護衛(wèi)。
阿娜耶是正牌醫(yī)官家庭出身的,懂醫(yī)術(shù),又是西域胡女的后代,勉強也算是個醫(yī)官和舞女了。
嚴莊當(dāng)僚佐處理一些日常小事務(wù),身邊還有方來鵲這位佛門“圣子”。
這個陣容雖然低配了點,倒也挺齊整的。
“不用了,人多了麻煩,現(xiàn)在身邊人都是信得過的。真正需要人手的話,以后再說?!?
方重勇擺了擺手,無可奈何的說道。
一路向東變成了一路向西。敦煌是大唐兵馬可以完全實控的最后一站,看似更西邊還有廣袤的西域,實則敦煌才是大唐力量持續(xù)投射的邊緣。
再往西,大唐的國力也好,軍力也好,便無法面面俱到,四處都是漏洞。
基哥給他的這個安排,還真是……挺微妙的。
“狗X的,快入冬了在沙漠里面趕路,基哥真是平日里不積德啊!”
走出府衙大門的時候,方重勇感受著風(fēng)中的陣陣寒意,忍不住開口罵了一句。這要是不能按期到達沙州,又是一堆麻煩事。
而在冬天的沙漠中趕路,會讓人酸爽到渾身抽搐。前世有過糟糕體驗的方重勇,實在是不想大冬天的頂著風(fēng)雪去沙州。
……
九姓鐵勒逐漸形成于突厥稱雄的時期,并臣服于突厥,保持了自身部落的獨立性。
這便是草原帝國的組織模式,它沒法維持太大的編制,只能以小部落構(gòu)成大部落,一級一級往上湊成一個“帝國”。
九姓鐵勒逐漸形成了回紇、仆固、同羅、拔野(也)古、思結(jié)、契苾、渾、拔悉蜜、葛邏祿等,這里的“九”其實也不是定數(shù),而是多的意思。
開元時期,九姓鐵勒中的回紇最為強大。
開元二十七年秋,在幽州節(jié)度使方有德的謀劃下,李隆基下達密旨,與九姓鐵勒結(jié)盟,并依照方有德之策,將草原劃分為大小不同的九塊。
約定待消滅突厥,瓜分其地后,各部便按照事先約定好的地盤遷徙。
至于后續(xù)有什么矛盾要扯皮的,可以再商議。將消滅突厥定為最緊要事件。
與大唐邊境接壤的拔野古部率先發(fā)難,契苾、仆固、葛邏祿等部也依次起兵,合攻突厥牙帳。
屯兵磧口的方有德按兵不動,只是命朔方節(jié)度使提供糧秣。
一直在這場亂局中觀摩的回紇諸部,終于按捺不住,南下攻打后突厥汗國的牙帳。以回紇入局為標(biāo)志,大唐北方草原再次進入亂局時代!
突厥人陣腳大亂,連忙從河西以北的峽口山退兵,但卻為時已晚。
等他們回到突厥牙帳的時候,正好遇到因為下場晚了,什么都沒撈到的回紇騎兵。
雙方在突厥汗國牙帳以北的毗伽可汗碑附近爆發(fā)了激戰(zhàn)!突厥人大敗,被回紇騎兵打得潰不成軍!
自此,突厥汗國覆滅,被九姓鐵勒取代。這時候的方有德,正帶著五千精騎前往鐵勒各部,帶兵展示軍威,每到一處,便要求該部酋長前往朔方軍駐地靈州開會,等待大唐皇帝李隆基的接見!
不得不說,這一幕相當(dāng)?shù)闹S刺。
因為就在開元二十三年的時候,為了專心應(yīng)付吐蕃,突厥與大唐的關(guān)系轉(zhuǎn)好,突厥毗伽可汗尊唐玄宗為父。于是在牙帳附近樹立了毗伽可汗碑。碑文里大量記錄了(及吹噓)了毗伽可汗的“豐功偉績”。
比如說今天干掉了哪一支鐵勒,明天又毆打了契丹人什么的,連開元初劫掠山丹馬場的事情都有記載。
沒想到他沒過多久就被毒死了,后突厥汗國也四分五裂,最后滅亡。
第二章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