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錢!錢!錢!-《盛唐挽歌》
第(2/3)頁
“鄭使君,朝廷派使者來了。”
鄭叔清的一個佐官,小心翼翼的說道。府衙的書房里,安靜得針尖落地可聞。
“還是來了啊。”
鄭叔清微微點頭,朝廷兩次催要軍費,揚州府都只給了十分之一都不到。中樞下令收拾自己才是正常的,要是“不收拾”,那就是將來要舊賬新賬一起算了!
那后果不是他可以承受的!
鄭叔清畢恭畢敬的來到府衙大堂,就看到經常外派到各地宣旨的內給事牛仙童,正昂著頭,面色倨傲的看著房梁。
鄭叔清心中一沉,只要看牛仙童的模樣,就能猜到這份圣旨的內容如何了。
可以肯定不是升官。
“鄭使君,接旨吧。”
牛仙童冷冷說道,一只手拿著圣旨遞過去,卻死死抓著不松手!
你這樣我踏馬怎么接旨?
看到這一幕,鄭叔清先是一愣,隨即恍然大悟。
自古公公好威名,這一位大概是覺得不收錢面子過不去吧?
鄭叔清心中暗暗揣摩,這錢到底是給呢,還是不給呢?
他家境殷實,為官多年頗有家資。出錢打發一個死太監,完全不是什么問題,灑灑水一樣。
只是很多錢可以給,很多錢卻不能給。這是一個態度問題。
為了給自己脫罪,鄭叔清是打算將來回長安以后,上書為自己哭窮的!
如果“打賞”宮里派來傳旨的太監,那基哥知道了會怎么想?
會不會認為他鄭某人在揚州這個花花世界里玩得不亦樂乎,指甲縫里漏一點出來都是金山銀山?所以不吝嗇打賞宦官?
想到這里,鄭叔清換了一副面孔,義正言辭的呵斥牛仙童道:“大膽內侍!竟然敢向刺史索賄!本官回長安定然要參你一本!”
聽從這話,牛仙童一陣錯愣,完全不明白為什么鄭叔清要說這話。
聽聞這一位也不是什么為官清廉之輩啊!你在這是裝什么大尾巴狼呢!
“不識好歹,你就等著發配嶺南吧!”
牛仙童將圣旨塞到鄭叔清懷里,轉身便走!
等他離開了很久之后,鄭叔清身邊的佐官小聲問道:“使君,這宦官最是心胸狹隘,萬一他回去對圣人說壞話可如何是好啊。”
這種小事還需要你這個沒用的狗東西提醒?
鄭叔清想起足智多謀,能人所不能的方重勇。那家伙在自己身邊出主意的時候,簡直是神乎其技。
結果現在小方不在,身邊這些僚佐,普通的雜務辦得好,但遇到大事則完全不頂用。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啊。方重勇人小鬼大,肚子里的餿主意那是一套一套的,這些尋常幕僚真是拍馬也比不上。
“行了行了,本官知道了,你們都退下吧。”
鄭叔清不耐煩的擺了擺手,心中膩歪透頂。
如果只是調任,那么走驛站的公文系統,便能以公函調令的形式拿到手,根本不需要宮里的太監特意跑一趟。反過來說,如果是宮里來人,那么這份調令,極有可能是圣人的意思,繞過了李林甫。
約等于“先上車,后補票”。
鄭叔清一臉古怪的打開這份絹帛,隨即便看到了令他疑惑的命令。
“回京述職,等待選官。另外,將府庫賬冊與楊釗親自交接。”
鄭叔清自言自語的說道。
楊釗這個名字,很陌生啊,也沒有說這個人之前是什么官職。
如果這個人很重要,那么不可能之前自己這個官場老油條沒有聽過。
如果這個人不重要,那么也不必強調讓自己這個前任刺史親自交接賬冊。按以往官場的路子走便可以了。
圣人這個命令,有點讓人看不懂啊。
“等著楊釗來好了。”
鄭叔清無奈的搖搖頭。
宦海沉浮,很多時候都是身不由己。表面上看起來風光,但實際上背后的種種風險,當真是一言難盡,不小心應對都不行。
真要說起來,當官是一件很煩的事情。
可是,他卻必須要當這個官!一步都不能退!
鄭叔清家在滎陽當地,有大量土地,還開了埠口,沿著運河岸邊不少的商鋪,可謂是家資巨萬。這些利益都需要官場上的鄭氏子弟保駕護航。如若不然,不出十年,他們所擁有的一切,就會被新權貴吃得骨頭渣子都不剩下!
這是一個不進則退的故事,當事之人,別無選擇。
鄭叔清雖然“兩袖清風”,但生活上卻是奢侈豪放,從來不操心用錢的事情。
因為那些錢都是家中供奉給他花銷的,并不需要他向朝廷公款伸手,那樣既愚蠢又危險。
當官嘛,自然有利益輸送,有官場應酬,沒有錢怎么可以呢!
跟同僚們出去喝酒要錢,舉辦文會要錢,衣食住行要維持官場的體面,每一樣都要錢!當然了,這些錢,不能去拿朝廷的。拿了就是“貪官”了。
“做官難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