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27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吐蕃-《盛唐挽歌》


    第(2/3)頁

    “這里倒是沒問題,只是羅城那邊……”

    王思禮憂心忡忡的說道,看著城下零零星星的火把,不知道吐蕃人到底是退走了呢,還是丟幾個斥候在城下虛張聲勢。

    近期,沙州這邊得到王忠嗣派來的增援,方重勇大膽調整了部署。

    放棄南面壽昌縣的防御,號召當地百姓前往羅城居住,將屯扎在壽昌縣的客軍郭子儀部調到羅城,加強羅城守備。使得唐軍皆集中于甘泉水(黨河)兩岸的區域,只相隔一條河,可以互相守望支援。

    有郭子儀在,方重勇認為羅城還是能守得住的。

    不過此舉遭到了壽昌當地百姓們的極大抵制,方重勇不得已立下保證書,如果吐蕃人不來,沙州府衙負責報銷搬家的費用,那些人才不情不愿的搬遷到了羅城。

    如今看來,南面的壽昌縣顯然已經被吐蕃人攻占,當然了,他們也只是占據了一座空城而已。

    “甘泉水泛濫,敦煌本地漕渠遭殃,唉,今年秋收可怎么辦呢?”

    王思禮搖頭嘆息道。

    不管是羅城也好,小城也好,都不是緊緊挨著甘泉水的,倒是沒有被毀壞城池的危險。甘泉水這條母親河脾氣不好,本地人其實都是知道的。雪山融化的時候水量超大,奔騰如黃河。氣候嚴寒的時候直接斷流,脾氣可謂是喜怒無常。

    所以本地人的居住地,都是離甘泉水有些距離的位置,一般來說,并不擔心河水泛濫。

    唐代的敦煌地區已經形成了以甘泉水(黨河)為主干渠,以馬圈口堰為總樞紐的水利體系。

    建立了陽開渠、北府渠、都鄉渠、宜秋渠、神農渠、陰安渠、東河渠等七大干渠貫穿敦煌綠洲,另有百余條支渠呈羽狀分列于干渠兩側。

    干渠上還設有堰壩和斗門,這些共同構成敦煌地區發達的網絡狀農業灌溉系統。本地人,就靠灌溉系統吃飯,每年氣候穩定,收成也較為穩定,并不指望老天爺賞臉。

    所以說甘泉水發洪水決堤了,敦煌本地百姓擔心的不是被淹死,而是從前多少代人不斷累積的漕渠,被洪水毀壞!

    這里的土地,都是“精準灌溉”,要是只按“科技含量”看,比中原耕作水平要高得多。

    由于敦煌地區冬季氣溫低,土壤凍結,無法深耕。

    而早春時節河流徑流量小,無法滿足灌溉需求,所以那些需要在早春種植春小麥和稍后播種豆類的田地一般在上年的秋季就要提前耕整。

    因此,秋耕就成為一個生產周期的開端,而以秋收結尾。按照沙州府衙頒布的《沙州敦煌縣行用水細則》規定,一個農業生產周期要進行六輪灌溉,即“秋水灌溉”“春水灌溉”“澆傷苗”“麥田重澆水”“糜粟麻重澆水”和“澆麻菜水”。

    并且每年大部分農田的澆灌次數、每次的澆灌時間和澆灌田地的種類等。

    這些內容,在《沙州敦煌縣行用水細則》中皆有詳細規定。

    當方重勇第一次翻閱到這份文書的時候,立刻驚為天人,深感嘆服。古人在生產力有限的情況下,已經把能做的制度管理做到了極致,實在是不可小覷。

    方重勇覺得,這次發洪水與吐蕃人大概是沒有強關聯。只是,現在敦煌縣被圍城,很顯然會影響修補漕渠,影響田里的收成。其后續惡果,不可低估。

    “唉,確實,今年日子不好過了。”

    方重勇嘆了口氣說道。

    忽然,從城下飛來一塊拋石,又陰又狠,直奔方重勇的腦門而來。此時他身邊的刀盾兵都已經被撤走,沒有任何防范。

    正在這時,方重勇身后一個守城的士卒眼疾手快,沖上前將方重勇一拉,自己用后背硬生生的挨了一石頭!

    那人瞬間感覺自己五臟六腑都移位了,還好身上那件駱駝皮做成小甲,用繩子穿好披掛而成的皮甲,有一定柔韌性,卸去了大部分的力道。

    阿段惱怒的順著石頭來方向反手一箭,很快便聽到城下有人落馬的噗通聲。

    “壯士可還好?”

    方重勇連忙上前將那人扶起,去查看這位救命恩人,卻見這位壯碩的士卒貌似一點鳥事也沒有!

    “嘿嘿,沒事沒事。”

    這位看上去不過十五六歲,臉上稚氣未脫的漢子拍拍胸脯,活動了一下手臂說道:“某皮實著呢,吐蕃烏朵這點把戲,跟玩一樣。”

    “好!以后你就是我的親兵了!”

    方重勇拍了拍對方的胳膊說道。由于這位年輕壯漢太高,他根本拍不到對方的肩膀。

    一旁的王思禮面露尷尬之色,隨即拍拍這位壯漢的肩膀道:“張光晟,你以后就跟著方使君吧。他是方節帥之子,前途無量。你的軍籍,本軍使會處置妥當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