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沒那么簡單-《盛唐挽歌》
第(2/3)頁
他發(fā)現(xiàn)吐蕃人投石頭的方位,并不是沒有規(guī)律,而是分布位置都非常接近城內(nèi)各處坎兒井的入口。
譬如說吐蕃人轟擊府衙是應(yīng)該的,可以解釋說他們想不戰(zhàn)而勝,甚至想砸死本州刺史,讓這里群龍無首。
但他們把石塊丟到本地大戶家中,則有些不合常理了。
唯一的解釋便是,如張氏這樣的本地大戶,家中便有坎兒井!
這些人,本來都應(yīng)該是吐蕃軍可以爭取的對象才是。打府衙不打本地大戶,才能分而治之,各個擊破。
這才是兵法要義!
再有,在無法得知城內(nèi)具體情況的時候,他們怎么知道方衙內(nèi)就一定會待在府衙里面呢?如果不在的話,那豈不是在浪費資源?
所以吐蕃人拋石攻擊的目標(biāo),其實應(yīng)該是府衙內(nèi)那座靠近廚房的坎兒井!而不是府衙內(nèi)的各級官僚。
只要讓那座坎兒井塌陷,方重勇就不得不去別處取水,吐蕃人的目的就達到了一部分。
如果城內(nèi)各處的坎兒井都塌陷了,那么吐蕃人的目的也就完全達到了。
鑒于城內(nèi)坎兒井的數(shù)量不超過十個,似乎吐蕃的陰謀并不算是在瞎胡鬧,成功的可能性也是有的,而且不小。搞不好城內(nèi)也有吐蕃人的間諜,在幫他們指示方位。
吐蕃人壓根就沒想接受方重勇他們的投降。這幫人打的主意,還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想神不知鬼不覺的斷沙州水源!
“郎君,知道吐蕃人想做什么還不行,得想辦法阻止他們才行。今日坎兒井已經(jīng)被毀了一座,整體都塌陷了。清理過后,能不能用還不好說。”
方大福壓低聲音說道。
吐蕃人的目標(biāo)是坎兒井,這種事情是瞞不住的。一旦被城中百姓知道,必然會人心浮動,這或許正是吐蕃人希望見到的。
小城顧名思義,面積確實比羅城小很多。吐蕃人使用拋樓,同樣是經(jīng)驗豐富。不說指哪打哪,基本準(zhǔn)頭還是靠譜的。城內(nèi)的坎兒井入口全部被堵住或者塌陷,在方重勇看來只是時間問題。
而敦煌這里年蒸發(fā)量可以到2000毫升以上,發(fā)動本地百姓在家中儲水毫無意義,會被白白蒸發(fā)掉。城外的吐蕃人扎營在甘泉水邊,并不缺乏水源,起碼在沙州耗上幾個月,在斷流期到來之前一直待在城外毫無問題。
“坎兒井本身不會被毀,只是上面搭建的屋舍被毀了,或者入口被堵住了。吐蕃人打,我們就來修!
吐蕃人砸壞多少,我們就修多少。這件事我親自帶隊來辦!”
方重勇斬釘截鐵的說道,完全沒有退讓投降的心思。
方大福微微動容,隨即點點頭道:
“甚好,郎君能做到這一點,起碼能撐住兩個月。沙州本地兵馬加起來也不過萬余,而且還被一分為二,分別鎮(zhèn)守兩座城池,盲目反擊,只會正中吐蕃人下懷。
吐蕃軍遠道而來,攜帶糧草不多。今年沙州本地收成被毀,他們也撈不到什么好處。想來……”
方大福話還沒說完,張光晟就匆匆忙忙走進來,對方重勇拱手行禮道:“使君,王軍使緊急軍情,請使君務(wù)必來城樓一趟。”
聽到這話,方重勇只好放下手頭的事情,前往小城城頭。
……
“這些吐蕃人,是在做什么?”
小城城頭上,方重勇看著遠處漕渠邊上,正在田地里澆灌麥苗的本地人詢問道。他們正在被吐蕃人看管著,辛苦勞作。
因為戰(zhàn)事突然,城外居住的很多百姓都被吐蕃人俘虜了。不過吐蕃人沒有讓他們當(dāng)“敢死隊”攻城,也沒有將他們隨意殺死,而是將這些農(nóng)戶們組織了起來,讓他們在田間勞作。
這種情況,如果站在侵略者的視角看,很有些不同尋常啊!
“吐蕃人這是在向我們展示,他們對沙州志在必得,所以不想耽誤農(nóng)時,作繭自縛。”
王思禮沉聲說道,面帶憂慮。
沙州氣候特殊,灌溉是必須的。如果在需要澆水的季節(jié)不澆水,那么這一年的收成就全沒了。吐蕃人居然照顧沙州本地的農(nóng)時,把抓到的沙州百姓集中起來,在城外的農(nóng)田里耕作。
這一幕,確實震撼人心。
等到秋收,他們收割完田里的麥子和粟米作為軍糧,大概還能再支撐幾個月,圍城到明年春天也是毫無壓力!
只要能搞到穩(wěn)定的水源。
“王將軍有何破敵良策?”
方重勇沉聲問道。
吐蕃人頗會借勢用計,打仗并非一味蠻干,實在是不可小覷。現(xiàn)在雖然吐蕃人沒有攻城,但心理攻勢卻一刻也沒有停下來!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道理,并非只有漢人才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