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削發以明志-《盛唐挽歌》
第(2/3)頁
“善哉善哉。”
祥班德益西德只是微笑,并沒有多說什么。
“送大師回去吧。”
方重勇對張光晟囑咐道。
祥班德益西德隨即轉身便走,就好像自己來這里只是逛一圈一樣。
呃,好像他來這里也確實就是就逛了一圈,在府衙大堂內的時間不超過一炷香。
等這位吐蕃高僧離開后,眾人面面相覷,都看著方重勇,不知道這位沙州刺史到底是唱的哪一出。
“吐蕃國內,佛教已經被確立為國教。但原本的國教苯教,并不甘心失敗,屢屢在國內搞破壞,試圖重新確立地位。
所以為了確立佛教的統治地位,赤德祖贊派出包括祥班德益西德在內的高僧,來我大唐各地佛寺翻譯經文,然后將其帶回國內大昭寺存放。”
方重勇抱起雙臂,饒有興致的繼續解釋道:
“之前,吐蕃軍的間諜便藏在開元寺內,由祥班德益西德大師庇護著。
吐蕃攻城之前,間諜離開了開元寺,并向吐蕃軍主將告知了祥班德益西德大師的位置。所以你們看吧。”
方重勇一把扯下那塊黑布,木板上畫著的城內地形圖上,密密麻麻都是用朱筆標注著拋石的落點,唯獨西北角的開元寺附近,一塊石頭也沒有。
在場眾人都倒吸一口涼氣!誰也沒想到,吐蕃人光拋石這一塊,居然就藏著如此多的玄機!
“不過,吐蕃人不攻小城,并非完全是因為祥班德益西德大師,而是吐蕃高層希望將沙州建成一個人間佛國。
所以,在這里大開殺戒,并不合適,對吐蕃軍將領也有所約束。”
方重勇侃侃而談說道。
這個理由乍一聽有點荒謬,但放在吐蕃這種政教合一的農奴制國家身上,卻又很合乎邏輯。
“這些是吐蕃軍主將寫的勸降信,言辭頗為懇切。我之前就一直在好奇,他們為什么那么希望我們離開沙州,現在看來,未嘗沒有騰籠換鳥的打算。”
方重勇揚了揚面前桌案上的信件,將其交給方大福。后者又將這些信交給在場眾人傳閱。
如果吐蕃人的目標是強化對沙州的控制,并打造出一個“佛國樣板工程”,那么將這里原有的大戶們趕走,似乎也是一個十分具有可操作性的選項。
吐蕃國內多的是人,往沙州這里遷徙幾萬人,一點難度沒有。當然了,要是能一舉拿下沙州,將這里的人奴役,那就一本萬利,上上之選了。
上上簽沒有拿到,拿到一個上簽也不錯,可惜這個“上簽”被方重勇拒絕了。
“之后,吐蕃軍主將悉末朗,一直想試探城中存糧有多少,于是他們提出釋放俘虜的城外百姓。
如果本官拒絕,那么悉末朗就可以斷定,我們存糧不足。
如果本官答應,那么證明小城還可以堅持很久,根本不擔心多余的人入主。
估計悉末朗會將一些吐蕃間諜摻入這些人里面,伺機而動。”
“所以,吐蕃人費了這么多花活,到底是想做什么呢?”
王思禮有些疑惑的問道。
在場眾人都頻頻點頭,他們其實也有這樣的疑問。
“如果我們糧食少,那么他們將會圍死城池。如果我們糧食多,他們把俘虜塞給我們,輕裝上陣,前往羅城,集中所有兵力攻打羅城。
一旦攻破羅城,得到城內的資源,再到小城外耀武揚威,逼迫我們投降,或者離開沙州!
本官上次派人去見悉末朗,已經表示,沙州上下眾志成城,堅守個十年八年沒有任何問題。諸位,你們明白這是什么意思了吧。”
方重勇意味深長的反問道。
說眾志成城要死守城池,其實就是迷惑悉末朗的話術,讓其以為沙州本地邊軍沒有冒險反擊的打算。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方重勇的猜測。但如果他的猜測是正確的,那么就能說明很多之前讓人迷惑不解的問題了。
吐蕃人的目的不僅十分明確,而且許多古怪舉動,都能有合理的解釋。比如讓俘虜在田地里澆水,不過是迷惑沙州本地唐軍,讓他們以為吐蕃人準備完備,打算在這里長期圍困。
而實際上,吐蕃人很可能沒有多少糧草了。
“方使君是說,在接收城外百姓之后的當天夜里,我們夜襲吐蕃大營?”
王思禮腦子轉得很快,一下子就想到了方重勇的打算。
“不是當天夜里,而是在接收村民的時候,出其不意殺出城外!”
方重勇狠狠的捶打了一下桌案,斬釘截鐵的說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