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馬太效應(yīng)-《盛唐挽歌》
第(3/3)頁
“這樣吧,安人軍的冬衣,先補發(fā)一年的。朕再讓朝廷想想辦法,看能不能給隴右邊軍補一下軍餉。”
基哥又試了試手里的球桿,不知道是不是錯覺,這根從前最趁手的馬球桿,現(xiàn)在感覺沉重了許多,揮舞幾下就感覺一陣疲憊。
“謝圣人恩典。”
方有德叉手行了一禮,已經(jīng)無話可說。
基哥的反應(yīng),在他意料之中。既沒有完全補齊安人軍軍餉,也沒有玩什么新花樣,要對吐蕃人搞什么“詐降”。其實不是基哥不想收拾吐蕃,而是一旦開戰(zhàn),長安和關(guān)中的財帛就要大量供給邊鎮(zhèn)。
那樣不可避免的要降低基哥的生活質(zhì)量。所以能不打仗,還是盡量不要打仗的好。
只是方有德?lián)模绱蟾胚€不知道把邊鎮(zhèn)丘八們逼急了,那些人會怎么樣。
唐德宗李適,就是在平定藩鎮(zhèn)的時候,苛刻對待自己這邊的功勛部隊,導(dǎo)致了后來的涇原兵變。這件事的嚴(yán)重后果,某種程度上說,甚至比安史之亂還要厲害。
今日有安人軍,豈不知后面還有一茬又一茬的驕兵悍將?
“神策十二都,如今招募得怎么樣了?”
基哥換了一根更輕的馬球桿,在手里掂量著詢問道。
“回圣人,兵員已經(jīng)招募齊整了。”
方有德行禮說道。
“噢?伱的動作還挺快的嘛,那神策諸軍戰(zhàn)力如何呢?”
李隆基饒有興致的詢問道。
“回圣人,神策軍現(xiàn)在并沒有什么戰(zhàn)力。微臣打算采用邊整訓(xùn),邊裁汰的方式練兵。
神策十二都,未必需要都齊裝滿員,寧缺毋濫。”
“嗯,那……龍武軍如何處置為好呢?”
李隆基有些遲疑的詢問道。
“回圣人,龍武軍可將駐地遷徙到成都府,屯扎蜀地。同時縮小規(guī)模,將編制控制在七千人以內(nèi)。”
方有德不動聲色說道。
大唐邊鎮(zhèn)一般的邊軍也就5000-7000人之間,野戰(zhàn)軍主力一萬人以上,赤水軍、靜塞軍這樣的朝廷直屬軍隊超過兩萬人。
方有德的建議,也就將龍武軍從中央禁軍降級到普通的邊鎮(zhèn)邊軍,給神策軍騰出禁軍編制來。
類似騰籠換鳥!
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因為龍武軍本身就是在基哥的強(qiáng)力推行下組建的,其來源頗有些“不同凡響”,沒有走從前北衙禁軍的路子。
從私募而來,到邊軍而去。這也算是來得怪異,走得卑微了。
方有德的建議讓李隆基哭笑不得,他將馬球桿放到一旁,拍了拍對方的胳膊說道:“全忠啊,朕打算重開凌煙閣,在里面加進(jìn)去一些功臣,具體人數(shù)還沒定,但你排第一!”
基哥臉上帶著殷切期許的笑容,然而方有德只是原地發(fā)愣,似乎被這個消息震驚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凌煙閣的意義,對于基哥來說或許是榮耀。
但對于方有德來說,卻完全不是這樣,他的感受要復(fù)雜得多。
在他那遙遠(yuǎn)的記憶中,朱全忠這個人也進(jìn)過凌煙閣,其含義當(dāng)真是讓當(dāng)時所有人都陷入沉默。
如今他方全忠也要進(jìn)凌煙閣了,難道這便是“全忠”這個名字的宿命么?
“全忠,你意下如何?你該不會不愿意吧?”
基哥語氣不善的詢問道。
“微臣,感謝圣人厚愛。”
方有德伏跪在地上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大禮。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