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識時務者為俊杰-《盛唐挽歌》
第(2/3)頁
第二年的時候,農戶交糧食給大商人,后者再將糧食還給地方官府銷掉借條。
簡單說就是官府現貨絹帛換明年期貨糧食,由大商人承擔風險。河西那邊的丘八習慣用刀說話,大商人欠官府錢不還,有什么后果不必多說。
這么玩的好處,是第二年收到的糧食數量有保證,不會受到市場行情的影響,能籌集到的糧食是足數的。壞處當然也有,那便是官府需要墊付“和糴款”,增加了財政壓力。
第二種,便是和糴法在關中落地后因地制宜的改良版:即地方官府直接拿絹帛,強制性的從本地農民手中換糧食,不通過大商人轉手。
簡單說就是拿著絹帛從百姓手里買糧食,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這么玩的好處是官府不需要墊付“和糴款”,拿到的都是“現貨”。
當然壞處也不少,最大的一條便是和糴的糧價受到市場行情的影響。若是豐年倒也不怕,就怕出現關中大旱這樣的情況,官府拿著絹帛,也在本地換不到糧食!
現在,方重勇提出了第三種“和糴”的辦法,說白了就是“以信用貨幣對期貨”,從原來的以物易物,到現在的以虛對虛!
交子發行多少,朝廷有很大的控制權,不存在“墊資”的情況。簡單說就是融資成本很低。
而次年換取糧食,也保證了朝廷征收的糧食不會受到市場價的影響,也跳過了大商人過手的損耗,同時還保留了河西那邊和糴法的優點:給自耕農的生產多加了一道保險。
李林甫是聰明人,稍稍思考,就明白這么做的妙處在哪里了。
類似政策,等于是把增加的稅收,通過多發交子的辦法,均攤到了所有人身上!不管你是不是有錢,都要接受官府發行交子所導致的物價上漲。
在不改變土地政策的情況下,類似玩法已經是改善國家財政的極致了!
大唐開國所采用的均田制,那可不是均世家豪強們的田啊!
這些伴隨太宗皇帝打天下,作為大唐“基石”的功臣們,他們原本有多少田,現在手里依舊是只多不少。
大唐給普通百姓均的田,都是所謂的“無主之地”。
開國時就改變不了的“祖宗之法”,現在就更別指望了。別說是李林甫,就是基哥也改變不了這個現狀。
土地改革的結果就是立刻亡國,天下大亂,形同自殺。
李林甫想改土地政策,基哥就會殺李林甫。
基哥想改土地政策,權貴們就會聯合起來殺基哥。
這一點完全無解。
“回圣人,微臣以為此法可行,只是細節還要推敲一番。”
李林甫微微點頭說道,算是定下了基本態度。
果不其然,聽到這話,基哥松了口氣,面露笑容說道:
“哥奴啊,伱看現在官員們拿到的俸祿。光說糧秣,其中有些是米,有些干脆就是谷子。有些是麥粒,有些又是面粉。
沒個準信。
有時候是讓百官們從公廨田里面收割谷子,有時候卻又是發的布匹,有時候發的銅錢,有時候發的金銀器皿。
還有的時候,是官府發徭役,招呼幾個奴仆到某個官員家里干幾天活。
這些俸祿又雜又亂,不僅使用起來很不方便,而且其中頗有些貓膩,那些貪官污吏們借此上下其手。
將來等官府發行交子了,別的不說,俸祿則一律以發交子為主,百官們愛買什么買什么,朕不管那些。
戶部的官吏可以輕松發俸祿,拿到交子的官員們也方便使用,這樣豈不兩全其美?”
基哥面帶笑容,顯然是對交子所帶來的便利感覺很滿意。
在李林甫沒來之前的這一個多時辰里,方重勇已經把發行交子的策略與交子的大致影響,跟基哥介紹得差不多了。
換言之,基哥叫李林甫過來,并不是在征求這位大唐右相同意發行交子的。他僅僅只是禮貌性的通知一聲,并讓李林甫過來商討發行交子的細則。
當然了,如果李林甫乖巧懂事固然是好,如果對方反對發行交子,那么嗜錢如命的基哥,也不介意換個右相。
反正對于基哥來說,哪個大臣都是狗,只要有必要,換多少個都無所謂。
“嗯,既然如此,那哥奴你說說,誰來負責籌謀交子一事比較好啊?朕想聽聽你這個右相怎么說。”
基哥頓了頓說道。
他看了看李林甫,又看了看方重勇,心中一時間有些猶疑不定。
發行交子,全面替代絹帛在社會上流通,這種大型國策,顯然需要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來平衡各方勢力。
從這個角度看,那顯然只能是李林甫,才能勝任這個職務啊!
而交子之法是方重勇想出來的,換言之,現在全大唐沒有一個人比方重勇更懂交子要如何運作。
從這個角度看,沒有任何人比方重勇更適合管理交子的發行與運營。
兩害相權取其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