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多余之人-《盛唐挽歌》
第(2/3)頁
什么,有人不給?
還是先看看唐軍手里的刀再決定比較好吧?
這年頭西域兵荒馬亂的,搞不好殃及池魚盜匪跑沙州來,弄出點意外可就令人扼腕嘆息了。
至于這些借出的糧秣與牲畜,基本上都是肉包打狗,有去無回。
本地大戶借此跟朝廷結(jié)一個善緣而已。
僅此而已。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將來方重勇得勝而歸,攜帶大量西域珍寶回沙州,然后將這些珍寶賞賜給在場之人。
方重勇敢送,他們敢收么?
收了是交易,不收這筆賬就是人情,誰比誰更傻呢?要不就別借,既然借了就不要寄希望于對方還錢。
“某贊成!砸鍋賣鐵也支持方節(jié)帥遠征西域!
不管方節(jié)帥要什么,兵員也好,糧秣也好,牲畜也好,我們閻氏有人出人,有力出力!”
閻朝一臉激動拍胸脯保證道。
其實他這么積極沒什么不好理解的,因為閻朝本人也要隨軍出征,這個時候不多出點力,難道要等自己戰(zhàn)死西域的時候,才會想起錢乃身外之物這句話么?
閻氏出錢,只當是自帶狗糧了,好歹也是便宜自己人啊!
“某也贊成,別人的話,老朽不信。但是方節(jié)帥在沙州為政多年,人品和能力都信得過。”
說話的這位來自敦煌宋氏,在敦煌本地深耕兩百年以上了。
周成王時封微子啟于商朝發(fā)源地商丘,建立宋國,以奉商祀,宋國被齊國滅后,宋國子孫遂以國為氏,此支來源為宋姓正宗。敦煌宋氏便是自東漢末年那一波人口遷徙,最后到河西走廊定居的。
萬事開頭難,有人捧場了,自然是不乏跟隨之人。一時間,大堂內(nèi)沙州各大戶派來的代表,都紛紛表態(tài),支持安西遠征軍,愿意出錢出力。
其實,方重勇要他們那三瓜兩棗的,也只是有備無患而已,并不是說缺了這點糧秣,在西域那邊就玩不轉(zhuǎn)了。
不過是擔憂這些人成事不足,敗事絕對綽綽有余罷了。
這幫人要是不入伙,萬一他們想不開,被人慫恿一下,在后方搗亂怎么辦?
他們當然不可能被吐蕃人收買,可是如果是朝中的政敵呢?
方重勇不想去猜人心,也不想去“考驗忠誠”。他只想在前方廝殺的時候,可以后顧無憂。唯有利益聯(lián)系起來的紐帶,在沒有更大的利益將其打破之前,能保證沒有人會背刺!
不過,已經(jīng)到了這個節(jié)骨眼,敦煌張氏的張彌還沒有表態(tài),像是在思考什么一樣。
在場眾多本地大戶的代表,已經(jīng)有不少人若有所思的看向他,像是想從這張波瀾不驚的臉上,看出什么花來一般。
“張彌,你不表態(tài),是因為收了吐蕃人的好處,故意給本節(jié)帥難堪么?”
方重勇冷不丁的問了一句,語氣極為不善,隱約帶著怒氣。
他這句話,如同驚雷,在府衙大堂炸響!
“方節(jié)帥說笑了,某視吐蕃人為仇寇,又怎么會收吐蕃的好處。”
張彌強笑道,只是笑容很是勉強。
“噢?張氏乃是沙州第一大戶,首善之家。
你父張悛可是本節(jié)帥的老朋友了。
如今在場諸位都表態(tài)了,你卻不表態(tài)。
還說不是對本節(jié)帥有所不滿?”
方重勇皮笑肉不笑詢問道。
張氏當然不可能跟吐蕃合作,這點方重勇是知道的。
但是換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似乎也說得通。
因為在河西,并不是所有人都對方重勇領(lǐng)兵出征西域持擁護態(tài)度,也不是所有人都會從中受益。
比如說,涼州就有人覺得方重勇不該當這個遠征軍統(tǒng)帥,而是應(yīng)該由他們家的人來當!
“不敢不敢,在下對方節(jié)帥是非常尊敬的,沒有半點不滿。
只是支持遠征這樣的事情,事關(guān)重大某年輕不懂事,要回去與家中族老商議一下。”
張彌努力辯解道,只是怎么描怎么黑,傻子也看出來有問題。
方重勇也猜出來一個大概,于是板子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他很是隨意的擺了擺手道:
“張彌你雖然年輕,卻也是老成持重吶,本節(jié)帥很欣賞你!
那你就先回去等通知吧,接下來要談的事情,你與張家的人,就不必知道了。
來人啊,送客。”
在一眾復(fù)雜的目光下,張彌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不得不悻悻的離開沙州府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