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相行漸遠-《盛唐挽歌》
第(1/3)頁
開封縣城外渡口,運河東岸與西岸,兩群光著膀子,手持木棍,頭上還綁著紅色與藍色布條的漢子們正在隱隱對峙。
說來可笑,雖然運河在開封縣地段兩岸都有渡口,都有倉庫,還有規模不小的臨時集市,但愣是沒有一座正兒八經的橋梁。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運河繁忙,來往船只絡繹不絕,最重要的事情是河道暢通,其他的,都要靠后。
而以此時的造橋技術,把橋建造出來以后,大船根本無法通行,等于是廢掉了運河的一半功能。一座橋建起來僅能方便開封縣的百姓往來,可這條運河卻連接了大唐南北,是一條不可或缺的經濟大動脈。
孰輕孰重,不問可知。
所以,每天清晨,方便拆卸的簡易浮橋,便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被搭建起來,以供百姓往來兩岸。
這座浮橋的構成,基本上都是船連著船,在甲板上鋪設木板。船與船之間的縫隙,足以讓普通小船通過。
而大船到了渡口,則會停泊在這里歇腳,補給,采買卸貨,等浮橋拆了再走,并不影響他們過境。
為什么要來回倒騰搞得這么麻煩,真正原因,只能說內行人懂的都懂。
汴州官府總結出來的一套“生財之法”,可以說將各種套路使用到了極致。
不是建橋不可以,而是這樣來回折騰,更有性價比。
嘟!嘟!嘟!
三聲尖銳的哨聲響起,府衙所屬的差役將阻攔百姓過路的路障搬開,然后搬了一張桌案,坐在那邊收過橋費。也不貴,一文錢一個人,來回都要收。
浮橋會磨損的,收過橋費來更換磨損的木板,來給維護浮橋的人發俸祿,這很合理吧?
呼啦啦!
右岸那幫頭上扎著紅色布條的人,直挺挺的沖過浮橋,朝著左岸而來!收錢的皂吏像是沒見到他們一樣,任憑這些人橫沖直撞,本來打算過浮橋的百姓紛紛避讓。
浮橋兩岸邊上豎著的那塊,上面寫著“此地不得聚眾斗毆”的牌子,此刻更像是本地打行對官府的一種蔑視。這塊牌子剛剛豎起來的時候,打行的人也是怕得要死,結果試探了一番后發現無事發生,膽子便愈發大了起來。
這些無法無天之輩,沖到左岸以后,那群頭上綁著藍色布條的人,就立刻撲了過來,與他們扭打在一起,場面頓時一片混亂!甚至還有無辜百姓為了躲避打斗,而被擠下運河的。
浮橋以北數百米遠的開封縣城城門處,方有德手里拿著一個“千里鏡”,對著斗毆的人群看了半天,有些失望的將其放下,喃喃自語道:“市井之徒,好斗而不堪戰。”
“節帥,我們要如何處置才好?”
方有德身邊一位副將詢問道,此人叫李嘉慶,少年從軍,自幽州而來,乃是方有德當年的親信舊部。
現在擔任牙兵控鶴軍的都頭。此人年紀輕輕便武藝高強,執法嚴厲不講情面,汴州宣武軍上下都對其非常畏懼。
“你手里拿一炷香,走到那個告示牌跟前,不說話,也不動手。
如果香沒燒完,打斗就停了,那么此事就到此為止,你什么都不要做。
如果香燒完了那些人還在打,那么……”
方有德一臉微笑,看著李嘉慶繼續說道:“宣武軍的軍法,你現在應該已經倒背如流了。一炷香之后,宣武軍要在浮橋兩岸演武訓練。還在聒噪不肯離開的人,你覺得應該怎么辦,那就怎么辦。”
“得令!”
李嘉慶抱拳行禮,從親兵手里接過一炷香,用火把將其點燃,隨后拿在手里,若無其事的走到那個寫著“嚴禁斗毆”的告示牌邊上站好,手里舉著香(拇指粗的那種)。
遠遠看去,像個佛像似的!
別說是打得不可開交的打行流氓了,就連普通百姓都沒把他當回事,看都不正眼看一下。李嘉慶面色肅然,一句話不說,也不呵斥那些打得熱鬧的人群,就這么安安靜靜的在告示牌旁邊站好。
完全不認為他自己是個笑話。
眼見手里的香越來越短,李嘉慶始終是一言不發。到最后,香終于燒完,李嘉慶這才松了口氣,從腰間摸出一面小紅旗,對縣城南門的方向,以對應節奏和動作揮舞著旗幟!
方有德看著李嘉慶揮旗,對身邊親兵吩咐道:“左岸告示牌二十丈以內,有殺錯,無放過。李都頭會給你們計時計功的。”
“那橋旁邊收錢的皂吏殺不殺?”
親兵疑惑問道,指了指那個把自己當睜眼瞎,任由著打行的流氓在一旁斗毆的皂吏詢問道。
“本節帥不想重復說一遍,依照軍法行事。阻擋宣武軍演武者,殺無赦。”
方有德冷聲呵斥道。
“得令!”
幾十個控鶴軍的牙兵,朝正在打得熱火朝天的人群撲去。一隊人堵住浮橋不讓人逃跑,另外一隊人,如同虎入羊群一般,見到打行的流氓就殺!
“不要啊!”
“你們要做什么?”
“快跑啊,官兵殺人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