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以野獸的心境-《盛唐挽歌》
第(3/3)頁
他都這樣了,還需要去管基哥想什么嗎?
更何況,李琩正是要利用這次吊喪的機會,向諸位野心勃勃的王爺傳遞一件事情!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三日過去了。
杜氏的尸體被穿上壽衣,在靈堂內擺了三日,隨后下葬于長安城南貴族專屬的墓園區。太子李琩全程陪同,把每一個該有的禮儀都做到位了。
數百人的送葬隊伍,陪葬的明器不計其數,喪禮由禮部侍郎親自主持,不得不說,排場真不小。
杜氏婚后沒有享受到什么歡樂,死后倒是極盡哀榮,一如長安城的那些權貴們。
紙醉金迷又精神空虛的活著,又被一場風光大葬帶走,最后留下一地雞毛。
不過,太子妃杜氏的死并不讓外人感覺詫異,因為她本身就是該死之人,當年就該跟她父兄一同被殺。杜氏能活著,不過是因為基哥要故意惡心李琩,而將其留在李琩身邊的。
這件事幾乎人盡皆知,所以很多人都在揣測,李琩到底什么時候會被廢。
而這次杜氏喪禮當中某些人關注的大事,卻是喪禮中吊喪的環節。
太子妃不僅僅是一個女人,她同樣是大唐國家機器,或者說是“大唐禮儀”的一部分。
太子妃去世,宗室親王們,一般來說都要過來吊唁。
親自來,或者說派人前來。人死為大,這種事情,基哥也不好阻止。反正他已經去了華清宮,除了讓高力士帶著神策軍嚴密監視太子東宮以外,就沒有別的表示了。
他甚至都沒派人來假惺惺的“安慰”一下李琩,主打的就是一個涼薄無情,連裝都懶得裝一下了。
如今整個長安城的人都知道,李琩這位太子跟天子不對付,而天子也盼著李琩早點死。李琩之所以還在太子的位置上,只是因為他是吸引朝臣與其他皇子的活靶子。
有了李琩來分擔壓力,基哥就不必為了“誰是太子,誰來繼位”這樣的事情操心。
此時此刻,整個太子東宮都掛滿了白帆,一派肅穆景象。宦官和宮女們忙進忙出,給死去的人辦事,演戲演給活人看。
李琩雙目無神看著前來吊唁的眾多賓客,心中無比悲涼。
心疼杜氏?
不不不,李琩是在心疼韋三娘啊!
當年韋三娘冤死,他多么想給她辦一場風光的葬禮。可是基哥不許,這是一件丑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怎么可能張揚?
韋三娘被草草安葬,連發喪都不許,就連墳墓都是李琩帶人親手挖土挖出來的!
除了韋三娘的家人和李琩外,長安城內其他人,都不知道這個美好的女子,就這樣香消玉殞了。
該被好好安葬的人,被如此刻薄對待;而給自己瘋狂戴綠帽的杜氏,死后卻可以如此極盡哀榮。
李琩忽然覺得這個世道很荒謬,該死的人沒死,人間的正義無法得到伸張,枉死之人死不瞑目。
他覺得不是自己的想法有問題,而是這個大唐出了問題。
出了大問題。
“太子請節哀呀。杜氏這種貨色,滿長安都是。沒了她,還有更好的。”
李琩正在愣神的時候,身后傳來一個輕佻的聲音,正是永王李璘!
他跟李琩不對付,是公開的,人盡皆知的,并且在政治上也是如此。
所以李璘此刻說的話,雖然離大譜,倒也恰如其分。
“人死為大,永王還是積一點口德。”
李琩沉聲呵斥李璘道。
“哼!”
李璘冷哼一聲沒有多說什么,李琩沒有破防,讓他有點失望。
忽然,李琩從自己身邊經過,看樣子是要去招呼前來吊唁的賓客。但在二人錯身而過的時候,李璘卻感覺自己手里多了一張紙。
他壓住內心的驚訝看向李琩,卻見對方頭也不回的走了。如果不是手里的那張字條實實在在,李璘當真是懷疑是自己出現了幻覺。
李璘悄悄的找到一處僻靜的無人之處,打開手里的字條。
只見上面赫然寫著十六個字:
圣人隱疾,無藥可醫;時日無多,君且自便。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