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事不可為-《盛唐挽歌》
第(1/3)頁
深夜的石國王宮,安靜得可怕。迥異于中原的景致,在火光下無聲展示著它們的神秘與詭異。
如果世間真有鬼魂,那么這里一定游蕩著數不清的冤魂。那些死于戰火和劫掠中的人們,靈魂片刻不得安息。
但方重勇顯然是不怕鬼的,因為他這一路上做的每一件事,都問心無愧。
此時此刻,方重勇提著一盞氣死風燈,在堆滿了各種書籍的庫房里翻找著需要的書籍。
這些書籍的差別極大,無論從任何角度去看,都能看到文明碰撞的火花。
它們用不同的材質作為載體,有莎草紙、竹紙,也有竹簡和木板。
它們用不同種類的文字書寫著,有突厥文,大食文,吐蕃文,最多的還是漢文。
吐火羅就是方重勇前世的阿富汗北部各部落,他們與中原聯系極深,來往也很早。在西域各國中,是屬于偏向大唐這邊的騎墻派,窮且能戰敢戰,以雇傭兵聞名各國。
何去何從,請節帥斟酌。”
就算圣人全力支持信任節帥,可他一旦駕崩,節帥又該如何自處?從龍之功是不講道理的,也不是誰有能力誰就能身居高位。
然后末將就發現,我們俘虜的大食人中,不少年紀大的都知道有這條路,但他們不會走,當初也是跟著大部隊走這條路的。”
節帥,這硝石可以用來做火藥,乃是禁運的東西,船主居然報的普通石料。”
只是現在,末將有件要緊事,必須跟節帥說一說,可能會掃了節帥的興致。”
它們的種類各不相同,有經書,有地圖,有札記,還有一些關于農耕的指導文書,圖文并茂。總體而言,糟粕一大堆,但好東西也不少。
石國這里是東西方交流的中轉站,地方雖然小,文化的發達程度卻不小,而眼界則更為開闊。南來北往的各國學者,互通有無的胡商,有意無意之間,在這里留下了不少典籍。
有點類似于古代埃及和現代埃及,統一被國人稱為埃及,也不太關注他們的來龍去脈一樣。
落座之后,方重勇笑道:“是什么事情還要在這里說呢?”
方重勇有些無奈的嘆息道。
當初高仙芝只想著金銀珠寶,完全對這些鬼畫符一般的書籍不屑一顧。如今經過方重勇的“搶救性發掘”,石國國庫里的書籍多半都保存完好。
方有德迷茫了,僅僅靠著記憶,他已經不知道誰是忠臣,誰是奸臣;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就連李林甫都要流芳百世了,如今這情況,方有德也不知道怎么評價才好!
方重勇站起身,拍了拍車光倩的肩膀,隨即走出書房。
“你說得有道理。”
車光倩憂心忡忡的說道。
方有德疑惑問道:“哪里來的船,要去哪里?”
大軍返回金滿城的時候,或許就是節帥被調離的時候了。
安史之亂的時候,吐火羅雇傭兵就跟隨安西軍一同前往大唐平叛,并且在戰后數十年中,還有部落高層在大唐為官。
就好像沒有方重勇,車光倩現在還只是銀槍孝節軍中的隊正而已,別人會怎么看待他不提也罷。
所以很多事情你心里明白就行了,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飯要一口一口的吃。
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那么這些就是文明的傳承!
“高仙芝沒有一把火將石國皇宮燒成灰燼,算是做了一件積陰德的大好事。”
最終下場如何,其實不問可知。
況且大軍壓境,吐火羅各部,也會擔憂唐軍的意圖不軌,很有可能改變立場。
既然來都來了,總不能為了自己舒服,留下一個大禍患吧?”
方重勇將一張木鹿地區的粗略地圖卷起來收好,對身旁四處查看的車光倩說道。
車光倩面色平靜建議道,眼神似有深意。
如果說把之前立下的戰功,都當做“績效考核”的話,那么換帥后,這些績效基本上就被清零了。
這便是如何昌期這般大嘴巴,也能在他麾下混得很好的原因。
“節帥厚恩,末將無以為報。按說,末將多說說好話,拍一拍馬屁,應該能更得節帥信任。
我們實在是沒有精力跟他們周旋。
而那些人會會怎么想,怎么選擇,本節帥就不知道了。”
換一個威望與資歷淺薄的人,更方便他們控制,反正那人也不需要去應對大食人的威脅。
“末將以為,掃清薩末鞬城西北的安西、貴霜等地,就可以了。再往更深處走,風險太大,需要穿越大沙漠。
古代信息不發達,以至于以訛傳訛,誤導了方重勇,當然了,也誤導了很多對本地環境只知道個大概的唐軍向導。
方重勇壓低聲音說道。
沒了安史之亂,也就沒了李林甫的臭名遠揚!
這是方有德沒有想到的,如今他記憶里的那些事情,早已面目全非,找不到對應的坐標。
方重勇所知的木鹿城在烏滸河東北岸繼續走很遠,而阿布穆斯林家鄉的那個木鹿城,則是在烏滸河西南岸不遠,不僅有河流阻隔,中間甚至還隔了一個大沙漠!
看到他的表情,車光倩頓時恍然大悟。
“節帥,末將有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