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不能說的秘密-《盛唐挽歌》
第(3/3)頁
某種程度上說這就是個典型的壞人,只看搶別人戰功這點就很惡心了。
那方重勇是好人嗎?
似乎也不是,隱忍不發,一舉反殺,他更像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屠夫。
可方重勇也是大唐開疆拓土的大功臣!你能說他是個壞人么?
這個世道,真的好復雜啊!
劉希暹感覺自己被人上了一課。
“封參軍,安排劉將軍住下吧。”
方重勇大手一揮,示意劉希暹可以走了。
后者這才感覺如蒙大赦,沒想到已經一只腳邁入鬼門關的他,居然奇跡般活了下來。
當然了,活下去那是必須要付出代價的。今日上了賊船,將來想下來,可就不容易了。
從方重勇這幫人做事的風格看,他們顯然是不好相與,更不好糊弄的。
“末將告退,告退。”
劉希暹恭敬的對方重勇行禮,跟著封常清走了。
等他走后,何昌期這才一臉不滿的詢問道:“節帥,留著這廝干啥,萬一他把事情說出去,我們豈不是要遭?”
“你懂個屁!劉希暹把真相告訴張氏的人,張氏的人就會放過他嗎?朝廷就會放過他么?
他現在寫的奏折,算不算欺君?你以為天子不要面子啊!”
方重勇反問道。
聽到這話,何昌期等人面面相覷,他們終于明白為什么方重勇交代他們,務必要留一個活口了。
方節帥辦事,當真是滴水不漏啊!
沒有劉希暹這個“人證”,那么無論是不是方重勇干的這件事,安西遠征軍都脫不了干系。因為不管是朝廷,還是基哥,都需要一個“交代”。
事實的真相,反倒是最次要的。
找不到人頂鍋,那就只能是方重勇頂鍋;是不是他做的,已經無須深究。
但有劉希暹這個當事人寫奏折回去,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他的奏折,會指出一個“明確的”方向。
劉希暹說是盜匪做的,那就是盜匪做的;他說安西遠征軍已經開拔離開石國,那就是已經離開了。
總之,誰的話也沒有當事人的證詞管用!
這等于是把水攪渾了。
所以無論朝廷怎么懷疑,在“強力人證”一口咬死的情況下,這件事只會不了了之!
說是盜匪,那就是盜匪。要不然,逼反邊軍的責任,誰負擔得起啊!
一個兵部侍郎而已,沒有張洎,還有別人,說不定很多人因為張洎空出來的官位,而自動官升一級,他們會不會暗地里感激這群“盜匪”呢?
還真以為很多人懷念張洎,為他打抱不平啊!人都死了,那就什么都沒有了!
最倒霉的反而是活下來的劉希暹,張氏吃了這么大一個虧,那些人饒不了他。最后劉希暹不得不尋求方重勇的庇護以求自保。
要不然天下之大,舉目皆敵,還真不如直接自盡來得痛快!除非是腦子被門夾過,否則劉希暹又怎么可能告密呢?
何昌期問這個問題,充分暴露了他的智商。
“節帥,還是您厲害啊,什么兵部尚書什么駙馬,還不就是那回事!”
何昌期拍著拙劣的馬屁,倒是反映出眾將一致的想法。
長安的大官,真的不太行啊!一刀下去直接飆血,也沒見脖子硬如鐵啊!
“這就是你們不懂了,其實啊,中樞的那些官老爺們,在他們的主戰場,還是很厲害的。
反倒是我們,到了那樣的地方,一身力氣沒地方用。
他們不該把邊鎮也想象成長安那樣,西域不是他們的舞臺。”
方重勇長嘆一聲說道,其實他也并不像是此刻表現出來的那樣輕松。
從張洎這次氣勢洶洶而來判斷,方重勇估摸著,李林甫遇刺的后續影響已經來了,而且會一直持續。
朝堂開始進入動蕩期,其沖擊也會影響邊鎮的。
銀槍孝節軍返回長安已成定局,這次夜襲驛館,不過是確保了此前戰功可以兌現,并且為岳父王忠嗣砍掉掣肘而已。
對方重勇本人來說,正面收益并不多。
但對于銀槍孝節軍來說,影響卻不可低估。除了確保軍功兌現外,更多的是展現了凝聚力和執行力。
眾將都知道方重勇這個“老大”,會為他們出頭。而皇帝本人,關鍵時刻什么用也不頂。
今日之后,銀槍孝節軍才正式成為方重勇的一言堂!大家擁有了共同“不能說的秘密”!
無論私人關系如何,在軍中都要保持槍口一致對外!
“都散了,明日開拔前往木鹿城。
此戰便是要立下不世之功,為我們銀槍孝節軍正名!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是在告訴大食人,只要他們再敢惹我們,哪怕逃到波斯,逃到巴格達,我們也能追過去!
也讓諸如張洎之流的朝堂袞袞諸公,不敢再小覷我等,在戰功上耍花樣!
諸位請自勉吧!面子都是用刀砍出來的!”
方重勇對眾將高聲喊道。
“殺!殺!殺!”
何昌期等人齊聲高喊道,書房內氣氛熱烈到了極點。
然而正在這時,方重勇身后那只五色大鸚鵡,忽然用公鴨一般的破鑼嗓子大叫道:“自己動!自己動!”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