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扶風火牛陣-《盛唐挽歌》
第(1/3)頁
岐州,扶風縣城頭。
李嘉慶奉方有德之命,領兵五千,皆由團結兵組成,負責鎮(zhèn)守扶風縣。
這是李光弼所率西軍要攻克的第一道防線。
此時此刻,李嘉慶正在城頭磨刀。其子李懷光巡視了一番城墻后,面色憂慮的將李嘉慶拉到一旁。
李嘉慶這個兒子雖然現(xiàn)在不過二十出頭,但素來有勇有謀,深得李嘉慶喜愛。就連方有德也很看重李懷光,時常教授他兵法,已經認其為義子。
“父親,您怎么還有閑心磨刀啊!”
城墻下的墻根處,李懷光心急如焚的說道,心都要跳出來了。
李嘉慶一愣,一臉莫名其妙的反問道:“上陣殺敵你不磨刀,是想作甚?”
李懷光畢竟年輕,他稍稍環(huán)顧左右,發(fā)現(xiàn)無人關注。于是壓低聲音建言道:“父親,這里太危險了,守軍兵少不堪一戰(zhàn),賊軍來了,我父子必將死于此地啊!”
本來就只有五千兵馬,還都是些臨時招募的團結兵。這些人還是李嘉慶自己親自下場招募的,難道他不知道那幫人是什么鳥玩意么?
李懷光有些懷疑人生。
“方大帥有言,此戰(zhàn)只許敗,不許勝。”
李嘉慶摸著下巴上的胡須,笑呵呵的說道。
有些話本來不該說,但現(xiàn)在差不多也要到決戰(zhàn)的時刻了,自己的兒子問起來,但說無妨。
李懷光微微點頭,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于是接著問道:“那方大帥有沒有交待如何破敵?”
沒想到李嘉慶搖了搖頭說道:
“方大帥怕你父被俘后泄密,故而也未曾交待會如何破敵。岐山、雍縣、虢縣、陳倉等地,大帥要求我等逐次抵抗,節(jié)節(jié)敗退。最后逃亡到安夷關修整即可。
倘若賊軍繼續(xù)追擊,我們便繼續(xù)往西面逃跑,逃到碎葉都可以。”
李嘉慶看起來心情還不錯,居然有心思說笑話。碎葉離關中兩千里,能跑那邊可就厲害了。
李懷光搖搖頭道:“父親這就是在瞎說了,賊軍必定是沖著汧源縣城而去,哪里顧得上我們。天子在汧源縣,抓到天子就大功告成,誰還在乎我父子二人去了哪里。”
他一眼就看出戰(zhàn)局的關鍵,方有德就是要把那些河西隴右的邊軍拉進來打,放棄所有外圍防線。
不得不說,這一招很大膽。
至于有沒有用,還不太好說,畢竟仗都還沒開始打呢!
“有件事為父還沒辦完,你現(xiàn)在要趕緊的去辦一下,這是方大帥交待的,馬虎不得。”
李嘉慶忽然正色說道,李懷光連忙點頭稱是,不再提出質疑。
李嘉慶在李懷光耳邊嘀嘀咕咕的說了半天,最后面色肅然看著他詢問道:“數(shù)量不算多,能不能辦好?”
“問題不大,只是這樣做……是為了什么呢?”
李懷光一臉疑惑問道,他這回是真不明白了。
但是李嘉慶只是攤開雙手,并未解釋什么,因為他自己也不懂。反正方有德安排的事情,那一定是有道理,照辦就是了。
李光弼并未讓李嘉慶父子等太久。
兩天之后,李光弼帶兵抵達扶風縣以東的武功縣,并向其派遣使者,向李嘉慶送來勸降信,勸說他們“棄暗投明”,圣人李隆基將會“既往不咎”。
李嘉慶的回答很直接:你要戰(zhàn)便戰(zhàn),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誰慫誰是狗。
這個回答自然在李光弼預料之中,李嘉慶是方有德收羅的爪牙和鐵桿親信,他要是投降,那方有德離投降也不遠了。
一日之后,李光弼所率西軍列陣于扶風縣以東五里的“豁口”處。
關中平原和華北平原,雖然都冠以“平原”二字,但地形地貌卻頗有不同。
華北平原是一片坦途,而關中平原則是“平中帶皺”,在小平原之中常有些稀奇古怪的地貌。
比如說扶風縣城以東區(qū)域,南面是座小山脊,擋住了去路;北面是一條河灣,同樣是擋住了去路。唯有中間這一段是坦途,也就是官道所在的區(qū)域。
同樣的道理,扶風縣以西區(qū)域也是類似的地貌,同時南面有一條小山梁阻隔,進而形成了“三山夾兩水”的絕佳風水局,聚氣于此。
故而這里自古便是人才輩出,可謂是人杰地靈。
李嘉慶沒有放縱李光弼攻城,而是帶兵出城與之對峙。
他不僅帶兵出來了,還帶來了近期從岐州各地收羅的近千頭牛!
并在牛角上縛上兵刃,尾上縛葦灌油,看起來不但威風凜凜,而且還非常復古!
只不過這一幕讓西軍主將李光弼看得莫名其妙,完全不知道李嘉慶想干啥。
“李節(jié)帥,現(xiàn)在這場面看著不太對頭啊。”
李光弼身旁的張伯儀,湊過來小聲嘀咕了一句。
李光弼沒說話,其實他也是一臉懵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