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難以置信-《盛唐挽歌》
第(1/3)頁
蒲州,河東重鎮(zhèn)。
它西臨黃河,東臨涑水,乃是從河東通往關中的要沖之地,戰(zhàn)略地位極為重要。拿下蒲州城,然后穿過蒲州西面的蒲州石橋,便已經(jīng)踏入了關中的地界。
此地乃是關中東面的門戶之一,重要性毋庸置疑。既是重鎮(zhèn),又是商埠,城池高大。
方有德精選出銳卒兩萬,領兵到蒲州,在此地布防。
至于已經(jīng)投靠皇甫惟明的高秀巖部,在聽到長安方向有兵馬靠近時,就已經(jīng)提前放棄了蒲州城,逃到離蒲州一河之隔的虞鄉(xiāng)。
等待皇甫惟明的援兵前來支援。
方有德帶兵抵達蒲州城后,李光弼就向他建議分兵五千鎮(zhèn)守潼關。
哪知道方有德壓根就不想聽關于“潼關”的任何字眼。
但他卻同意了李光弼分兵的建議,并讓對方領兵五千,鎮(zhèn)守蒲州以西的朝邑城,以為后援。
這個命令有點奇怪,不太符合常理。但是方有德本人就不是個喜歡走尋常路的人。李光弼也無話可說,只好帶著五千兵馬離開了蒲州,前往朝邑屯守,以為后援。
正當方有德和他麾下兵馬抵達蒲州三日后,李歸仁也帶著兩萬精兵抵達虞鄉(xiāng)。
面對棄守蒲州的高秀巖,李歸仁雖然心中鄙視,卻也沒有苛責。只是接納了高秀巖投誠,讓他在麾下聽用。
其實就憑高秀巖手里的這點兵馬,守蒲州就等于是插標賣首,逃命也是人之常情。
只不過,高秀巖這一退,卻是將地利拱手讓人了,讓李歸仁失去了戰(zhàn)略先手。
攔在河北叛軍面前的,是一條季節(jié)性河流:涑水河。
這條河最高水位的時候,可以有數(shù)十米寬,最深有一米多深。
然而到深秋結冰期之前,就會提前斷流,成為一條陰溝,自然也不存在冬天結冰與否的問題。
現(xiàn)在涑水河的水退了一些,沒那么深了,騎馬淌水可過。但河水的深度,最深處卻也沒過了馬匹的膝蓋,河水寬度也有十多丈左右。
這能過又不好過的距離,很有些棘手。
抵達虞鄉(xiāng)的第二天,李歸仁便帶著步騎混合的隊伍來到涑水河邊列陣。
他從軹關而來,軍中所剩糧秣不多,需要速戰(zhàn)速決。
此時已經(jīng)探知軍情的方有德,亦是帶兵列陣于河對岸。
雙方隔河相望,誰都沒有先動手。
“方大帥,敵軍估摸兩萬左右,我們可以徐徐圖之,倒是不急于一時啊。”
高仙芝策馬上前,低聲說道。
老實說,這次方有德帶的兵有點少,雖然都是選出來的精兵。
如果把長安所有兵馬都帶上,湊個三四萬人不成問題。但方有德卻只選勇壯,并許以厚賞,湊足了兩萬人就不再湊數(shù)了。
看到方有德面沉如水,凝視對岸的敵軍。高仙芝繼續(xù)建議道:“敵軍遠來,必是走的軹關,糧草運載頗為不便。兩萬人也不是小數(shù)目,需要的糧秣很多。我軍不如守住涑水,拖延幾日。沒糧食的話,就算是餓也把他們餓死了。”
不得不說,高仙芝的建議是有道理的。李歸仁氣勢洶洶領兵兩萬而來,兵鋒正盛。
聰明的辦法,便是避敵鋒芒,利用對方糧草不濟的缺陷,拖延時日。
茍幾天,則河北叛軍必然露出破綻。
“傳令下去,打出本帥的帥旗!”
方有德壓根就不想搭理高仙芝,直接對身邊的親兵吩咐了一句。
“得令!”
傳令兵很快告知掌旗官,一桿碩大無比,寫著“方”字的旗號被豎了起來。
十分醒目,就連河對岸的李歸仁都看得清清楚楚。
“你負責壓住陣腳,待本大帥破敵后跟進。”
方有德隨意對高仙芝吩咐了一句。
因為這時候馬兒打了個響鼻,高仙芝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方大帥,您這是……”
高仙芝還要再問,卻聽方有德對傳令兵吩咐道:“控鶴軍出擊,跟隨本帥渡河沖陣!”
“得令!”
傳令兵連忙揮舞著五色旗,控鶴軍各部主將看到旗幟,開始將沖陣的命令傳達了下去。
高仙芝在一旁看傻眼了!
“方大帥,您這就是渡河沖陣么?是不是先試探一番再說?”
高仙芝用一種懷疑人生的語氣詢問道,此刻他整個人都不好了。
方有德現(xiàn)在的行為怎么說呢?
高仙芝好色,對玩女人有點研究。
真要類比的話,方有德現(xiàn)在就像是見到了一個絕色美人,然后一句話不說,也不顧旁人的圍觀,就直接沖上去脫美女的衣服一樣。
已經(jīng)抽象到不知道該怎么描述才好了。
大帥,打仗不是這么打的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