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551章 人與人的憂愁并不相同-《盛唐挽歌》


    第(1/3)頁

    給屬下的人封官,謀劃未來的布局,跟大欽茂商議海貿的細節等等。一天忙下來,方重勇感覺頭都是大的。

    入夜之后,他一個人待在登州府衙的某個客房內,思索著擁戴永王李璘上位的利弊。

    燭火搖曳著,墻上倒映著方重勇的影子,也隨風飄動。

    擁立李璘上位好處是很多的,最大的一點,就是“借殼上市”,極大降低了風險。

    李唐開國百五十年,留下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神話故事。無論是權貴還是百姓,心里都有幻想大唐能重回顛峰。這個時候若是有人站出來稱帝,后果會很嚴重。

    容易被各路神仙集火。

    就算是方重勇本人,也從來都是打造的自己“忠臣”人設,從未提過要稱帝這樣的事情。

    有李璘這把傘,就能在雨中站住腳了。

    只不過,這樣的代價是什么呢?

    其實,對于未來路線如何,無論是學曹操也好,學趙匡胤也罷,都已經給方重勇指明了路。

    套路俗氣歸俗氣,但是絕對好用,可操作性極強。

    但是這解決不了方重勇心中的難題。

    他擔心的也不是自己最后能不能贏。

    贏是一定能贏的,只是最后的結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種“贏”,就很難說了。

    帝王將相們有時候看似贏了,其實不過是世家推舉到前臺的一個提線木偶而已。

    看似大權在握,實則國家根基被掏空。

    盛唐的消沉,在方重勇看來是一種必然。如果刨除基哥胡亂作為,官員與皇子們出昏招等因素,那么盛唐或許還可以多延續十年。

    之后,也一定會開始自下而上的消解,這個過程會緩慢而堅定。

    而盛唐所面臨的真正問題,一直從中唐到晚清乃至民國,都沒有徹底解決。

    這個問題,屬于是聰明人看到了做不到,普通人根本連看都看不到。

    方重勇感覺到很孤獨,他身邊連商議的人都沒有,說出來了別人也不懂。

    盛唐之前的中國社會,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一切都圍繞著農業展開。對于農業來說,耕地是現成的,人口,才是一切。

    以糧食為統計標準,國家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很容易計算出境內有多少人,大體上有多少產出,需要收多少稅維持上層建筑。

    農業稅就是一切。

    換言之,單位人口的農業產出,是立國的基礎。而手工業乃至工商業,都是附屬的,可以抓大放小。

    并且,農業社會的治理成本很低,人口流動性不強,每個人的都是“有產者”。

    因為哪怕某個人耕的田是別人的,他也依舊被牢牢地束縛在土地上。

    但是到了盛唐,情況卻發生了改變。長期的和平與日積月累,讓商品經濟得到了極大發展,已經到了統治者不能忽視的地步。

    簡而言之,社會整體層面的糧食已經有富余,可以養出相對規模較大的工商業了。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興,這本是社會向上發展的關鍵時期。

    這時候,用農業社會的模式,來計算經濟產出的辦法已經不靈了。國家用收農業稅的辦法,解決不了新出現的商品經濟問題。

    大唐無論是貨幣,還是稅收,都已經嚴重落后于經濟模式的改變。

    舉例而言:洛陽城內織造的絹帛,質地優良者,或許一匹布就可以換一頭牛,或者幾石糧食。

    而織造它們的人,都是“無產者”,沒有被束縛在田畝之中,也無法衡量他們產出多少米糧。

    因為這時候價格體系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扭曲,官府對這些經濟現象失去了掌控。

    甚至無法正確認識!

    應該怎樣引導這些手工業作坊,應該怎么收稅,怎么管理,怎么平衡這些手工業與商業等“副業”,與農耕的關系?

    一匹質地優良的布,與足以養活普通一家老小一年的糧食,在商品交易時是等價的,但它們從國家治理的角度看,就真能等價么?

    國家應該怎么調整其中的關系?

    城市化造成了治理成本的極大增加,官員數量夜因此急劇膨脹。

    而稅收的落后,卻又讓增加的重擔幾乎全部轉嫁到了農業人口上。就算沒有土地兼并,社會也會一步步消沉下去,無非是進度條慢一些罷了。

    這些問題是關聯的,復雜的,隱藏深入的。

    方重勇記得,他前世那個年代,國家都已經取消了農業稅。換到大唐這邊,就是租庸調已經被完全取消。

    要是讓這一世的人知道農業稅已經取消,他們會簡直不敢想象那是怎樣一個世界。

    這就是發展模式的區別,類比于從二維跳轉到三維,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不是加幾倍或者加多少的問題。思路換了,治理方式就必須跟著換。

    而封建時代的發展方向,便是土地私有化,國家從田畝中收不上來多少稅,然后只能變著法子被動從工商業中獲取稅收。

    在商品經濟模式下,種田也是一種生意,有回報率,需要國家調控。

    又因為工商業也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礎上的,因此工商業也是私有化的。這些人現在是大唐權貴,將來是地主士紳,他們依舊是想辦法掌控經濟命脈。

    如果一場比賽裁判也下場比賽了,那么其他人就不可能贏。

    最后,只有鹽、鐵、茶等少數關鍵物資被國家有限度掌控,這些利潤是權貴士紳們讓渡給國家的。畢竟,也得有軍隊保護他們的身家性命啊!
    第(1/3)頁